竹墩八景[1] 【清李敬】 双流[2]春涨 宝树玲珑夹岸开,银河奔泻到溪回。悠然放鹢云边去,恰尔逢鸥海上来。 冷泉[3]流觞活水源通碧海湄,暮春修禊[4]引新诗。定因清冷留贤达,绝胜温泉赐浴池。 西溪[5]秧雨拔秧才罢雨溟蒙,栽插将来趱妇工。齐摘玫瑰花压鬓,风吹着水鬬鲜红。 龙泉[6]避暑若兰风交枕簟新,泉清竹细宛秋旻。不知今日红尘外,更有驰驱暍暑人。 独山[7]帆影流水斜阳一叶舟,山光长映布帆秋。风波尽日催行客,谁解携樽石上游。 龙山[8]秋兴石局轻敲松子零,葛巾细漉菊浆馨。醉披短发先床卧,忽送前溪风雨听。 七佛[9]云林轻云细水泛藤花,竹影交门石径斜。月下僧归村犬吠,半林惊起欲栖鸦。 盘峰[10]积雪云埋山坳雪封门,苍素流辉间几村。为问前途探梅者,漫寻驴踏板桥痕。 前题[11]溪流潋滟带西东,曲抱双桥春雨中。远草浸波粼浅碧,飞花夹岸涨深红。 乘槎星宿云霞近,放艇桃源水石同。吏隐偶从鸥鸟后,自衔杯酒数归蓬。 云莽风泉太古来,一泓十穴鉴光开。映将翡翠随垂柳,漾出珠玑迸落梅。 老我未疏濠上趋,怀人共泛右军杯。娟娟月色潺潺听,绝胜松琴操几回。 雨余扶杖过平川,小溢菰塘上远田。夜色青连山外寺,烟光白剩水中天。 和来历乱莺双弄,点破空蒙鹭一拳。爱就耕夫问佳话,傍村击鼓散秧钱。 竹曲开门车马稀,清流界道碧山围。吟虫静逐风香入,浴鹭遥依水势飞。 阁上素磁传永昼,庭前修柏霭深晖。红尘自闭云林路,却到招提愧佛衣。 独山片石砥回澜,点点归帆夕照残。旅舶对桥倾白堕,渔灯隔寺挂青竿。 楚天霜落千林迥,吴泽风多一苇寒。遥忆郏滂留咏后,悬岩草色更谁看。 孟嘉当日有高踨,接武名区是伏龙。古寺烟消空橘柚,停云天末自芙蓉。 东流二水通银汉,北倚三山并玉峰。黄菊不殊风景在,年年茱佩记深松。 支遁买山山自幽,喜看竹密复泉流。云随拄杖僧归寺,月浸梧桐秋满楼。 瓦雀惯巢穿绀幕,石罏薰箓隐青篝。若听霜后锺初动,纵是劳人亦解休。
[1]
竹墩八景:内容为歌咏竹镇风景。另外,本组诗之后一首“前题”亦包括八首诗,内容也是歌咏竹镇风景。所以在此处增加本标题。
[2]
双流:李敬《竹镇纪略》卷上:“(竹)镇为二水交汇之区。东北山河起乌龙港,由均济桥数十里绕镇入大河。西北丁家街为冷泉,由青龙涧十里亦绕镇合流,舟楫转运之利,秔稻灌溉之资皆在此矣。”
[3]
冷泉:李敬《竹镇纪略》卷上:“西北有冷泉,田者筑坝蓄水,历千佛庵前,过西河石、木二桥,萦回市口,合乎西龙泉、东凌泉,从流于青龙泉之后,”“冷泉,水涌地穴,甘冷绝异,沸沸不止,常浮出芦苇、木席等物。览昔志,名山洞府,迤逦相通,其源所接,抑何地耶。”按:顺治《六合县志》中有“冷水坑泉”,在地龙山,可能即指此泉。
[4]修禊,是一种古老风俗。汉代[url=http://www.xici.net/t.asp?http://baike.baidu.com/view/96238.htm]应劭[/url]的《风俗通义》:“禊,洁也。” [url=http://www.xici.net/t.asp?http://baike.baidu.com/view/23932.htm]东晋[/url]永和九年三月三日,[url=http://www.xici.net/t.asp?http://baike.baidu.com/view/2527.htm]王羲之[/url]和[url=http://www.xici.net/t.asp?http://baike.baidu.com/view/36074.htm]谢安[/url]社会名流,曾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王羲之因之作著名的《[url=http://www.xici.net/t.asp?http://baike.baidu.com/view/6850.htm]兰亭集序[/url]》。禊:原为“【禾契】”,据文意改。
[5]
西溪:竹镇城西的河流。李敬《竹镇纪略》卷上:“西北丁家街为冷泉,由青龙涧十里亦绕镇合流,舟楫转运之利,秔稻灌溉之资皆在此矣。”当即指此。
[6]龙泉:李敬《竹镇纪略》卷上:“西有龙泉,泉出山顶,曲折而下,总汇镇之东西二流。西南有青龙泉,绕龙山及祠山,导乎独山之下,溶乎三德桥之间,合全椒、滁州、六合水径,洋洋乎通大江矣。”
[7]独山:李敬《竹镇纪略》卷上:“西南为独山,如釜山之形,高六十丈,周一里,河水经之。” 顺治《六合县志》:“在县西四十里,高六十丈,周一里,郏滂有诗。”
[8]
龙山:李敬《竹镇纪略》卷上:“(镇)正西为西龙山,近者为东龙山,高一百二十丈,周一十八里,形如龙故名。接来安、浦口界,旷野遥岑。九日登之,颇有落帽之兴。”顺治《六合县志》:“县西北五十里,高一百二十丈,周一十八里,形蜿蜒如龙,故名。山畔有祠山庙,北有龙山寺,西连亘一山入来安界,里人呼西龙山焉。”
[9]
七佛:即竹镇观音寺。李敬《竹镇纪略》:“观音寺鼎新之初,地涌大士,顶具七佛,故改今名。楼贮藏经一部,水陆佛像一百轴,俱僧常宾募造。家祖滨溪公施成藏墨宝一部,余未之见,传是淳化阁帖旧本,恐亦今世所无。”“在镇有观音庵,万历十六年(1588年)知印陆坊僧证来建,工部郎中周诗有记。居人李云鹄、僧常宾重建,殿宇宏丽,前礼部尚书叶灿、詹事王锡襄有记。魏国公徐宏基改题七佛禅院,今仍称观音庵。”
[10]
盘峰:即盘山。李敬《竹镇纪略》卷上:“东为盘石山,如盘,故名,高九十丈,周六里,山足接磨盘山。” 顺治《六合县志》:“盘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11]
本诗八首,未分别列小标题,根据内容可知也是吟咏竹镇八景,故称“前题”。

摄影:雄州美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