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周元桂专栏] 来安古城墙建因倭寇拆因倭寇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6-27 15: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安古城墙建因倭寇拆因倭寇
周元桂
我国古代省、府、州、县都建城墙,以防外侵内犯之祸患。城墙坚固不仅是邑地的福气,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幸运。如我省寿县(古称寿州、寿春)的古城墙因坚固而闻名久远(至今犹存),尤其在唐宋时期,寿州城有着固若金汤的美名。五代末,后周大将赵匡胤伐南唐,围攻寿州近二年而未能撼动。后因突发的不利原因,寿州防御才告破。但却大大地延缓了南唐灭亡前苟存时间。坚固的城墙大多因加强防御而建。来安县建固城之因也不例外,只是更具有史逢异端之突发性。
来安有城墙不算太晚,但有砖墙相对较迟。南宋时来安城址由瓦砾岗(今瓦岗)迁到今址不久,便有了不大的土城墙(“周三里”)。明成化年间,土城扩而固之,由于城墙用茅草镇覆,须向居民收取茅草费,百姓皆啧啧有烦言(“百姓皆病之”)。直到明嘉靖35年秋,来安城才改土墙为砖墙,且大幅度扩大、规范。《来安县志》载,建砖城墙,主要是当时的县令魏大用勤政爱民、卓杰过人、雷厉风行、策宜谋力之功。其改建动因却是应对倭寇扬言来犯的燃眉之急。
“倭寇”,是我国古人对起于元末明初侵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之憎蔑称谓。明人对倭寇侵扰恶行称之为“倭患”。此患从明前期始,绵延危害了200多年,闹得民不安、国不宁。尤其是东南沿海城乡为重灾区,近沿海的内地也时有倭掠之害。《来安县志》载:江南倭寇“夫自壬子夏江之南赤子蒙戈铤而死汤火者,流血成川,积骨成丘”。“赤子”即百姓,“蒙戈铤”即遭杀戮。此载说的是:明嘉靖31年(1552年),倭寇肆掠舟山、象山等处,继而登陆流劫温、台、宁、绍一带。其惨景(如上)悚不忍睹。县志又载,其时来安“倭寇时至,民多襁负遁去”来安百姓对倭寇的烧杀掳掠惧若避猛虎、闻其欲来,便背着小孩仓惶逃命。面对此况,作为父母官,岂能让昔日悲剧重现,其脑际一个宏伟的计划油然而生。
嘉靖35年(1556年),倭寇由扬州达天长,抵泗州城,扬言将沿来泗古道直入来安。警讯传来,来安百姓惶恐不安。因为“旧有土城不足守”,但县令魏大用却心里壁垒森严地沉着应对,握局筹谋,断然决定快速地拆土城建砖城。由士民与官府同建,士民负担三成,官府担负一成,又正逢当年大丰收(因“岁稔”),短时间内砖城墙便巍然而成。县志云:“城高二丈,周长932丈,有六个城门,每门都有城楼:东曰宾旸,西曰庆成,南曰迎薰,北曰拱极,小南门曰崇文,小西门曰耀武”。规范而壮观(南京明城墙也仅有13个城门)。故而倭寇闻知这一信息便叹而相戒曰:“无入来安境,城始作,守必严”,于是悻悻然绕道他去。来安人凭赖砖城,不仅急避了眼前的倭患,而且安宁达七十年之久。县令魏大用建城之功赫然可敬,《来安县志》对其屡有褒言。之后不久,朝廷官员马颖谷“巡滁过来,亟登城而望之,击节褒赏,谓(魏)公治绩为江左之最”(志载)。魏令离任时,百姓为彰谢其功德,特制作“万民伞”一把,以示魏令深得民心。之后,城墙毁修相续,至1938年之前仍苍然“健在”。
1938年5曰23日上午,三架日机轰炸来安县城,有10人被炸身亡,242间房屋被毁,财产损失惨重;有近300年历史的周氏大祠堂和来城另一特征建筑——鼓楼被夷为平地。而日寇头目仓宁因换防离开来安时,竟恬不知耻地强要400年前邑人送给魏县令的“万民伞”,并强令维持会会长把“万民伞”上原有的“风调雨顺”改成“秋毫无犯”。日寇穷凶险诈之丑恶嘴脸形象地毕现。值得一嗤的是,世界上的巧合事不乏其例,但像“万民伞”这样同因一物(城墙)的建与拆而荣与辱同受,谢与愤而笑哭不得,实属罕见寡闻。是年,为防止日寇赖城而有方便盘踞之利,县国民政府下令拆毁来安城墙。到此我们可以结而言题:“来安古城墙建因倭寇拆因倭寇”。吾邑史上这一防不胜防的“倭患”,贼乎哉?凿凿也!
作者地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    话:13093321368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6-28 19: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让来安前世今生一点一点鲜活丰满起来,爱乡当如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6-29 16: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一弹丸小国尽然令我华族几百年为之不得安宁,真是可恨可恶!但反思历史区区些倭人竟然能长驱直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倭人也的确有我华族学习之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