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周元桂专栏] “晒霉”溯源拾趣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7-9 08: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晒霉”溯源拾趣
周元桂
盛夏炎朗之际,“晒霉”习俗在民间总要大放异彩。我国古代(尤其自汉以来),人们都要在阴历七月七日这一天大晒衣物,以去湿除晦。据说即便皇家也如此,故民间有“七月七晒龙袍”之说。传说“晒龙袍”始于赵匡胤,公元960年正月,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征辽外出之机,于陈桥发动兵变,篡夺后周5岁小皇帝的帝位,建立宋朝。这一不光彩的篡位之举,在民间的口碑很不好。赵匡胤无疑也难免有隐愧——感到龙袍晦而无光泽。于是到七月七(泣又泣)日这一天(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生日,赵匡胤自感对其有灭国之愧)脱下龙袍命人置于烈日下曝晒,以去除心理障碍,求取心灵上的天宽民谅。从此民间晒霉之习俗随之益盛。
早期的晒霉乃淳朴习俗,纯属去霉除晦之为。到了三国时期,此习俗则有所变义。由于三国鼎立争雄,互有逞强心态,各国的一些上流人物开始用曝晒华贵衣饰、物品来炫耀国和民之富有、强盛。如魏晋时的阮氏大族,非常富有,每至盛夏,阮氏诸家的门前都晒满了锦绣皮裘,以此耀珍炫富。到了晋朝,富豪斗富之风更盛,史上著名的石崇和王恺斗富就是通过晒物炫耀开始匹斗的。进而发展到临场拥物面斗争雄,以示富可敌国。时人对此顽陋之风都鄙恶以视。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却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竹竿,上面挂上一条粗布短裤衩,对曝晒斗富者们说:“未能免俗,我也来晒晒!”,以此来嘲弄轻狂的斗富之徒。
晒霉习俗时长日久,也曾歧生过象征性的曝晒趣事。如古时曾有个叫郝隆的士人,见到别人晒衣物,他就袒着肚子仰卧在太阳光下,别人奇而问其何故,他答道:“我这肚子里装满了书,别人晒衣我晒书,看看究竞谁富有”。最有趣而又胆大的人物要数清初学者朱彜尊了。康熙帝微服南巡,路过今嘉兴市于店镇时,见一老者袒胸露肚在荷花池边晒太阳,便问原委,此人叹道:“没法子,我一肚皮书派不上用场,快发霉了,晒晒太阳,免得霉烂”。康熙帝不但没有怪罪他,而且欣欣然面呈喜色道:“书不霉乃人之不霉!”,康熙帝回京后即召其进京于殿前面试,果然满腹经纶,便当场封其为翰林院检讨,充任明史纂修官。朱彜尊以非凡的文史才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一时“康熙帝慧眼识英才”之说,盛传华夏。朱彜尊告老还乡后,为报达康熙帝的知遇之恩,就在他发迹的荷花池边建了一个亭子,并名之为“曝书亭”,以昭示自己对皇帝的感恩之情。
应该说,晒腹示才与晒珍斗富,不仅实质不同,而且益害迥异。前者趣而有益,后者则陋而成害也!君不见,如今的轻财挥霍者们、奢糜炫富者们、铺张浪费者们不是比比存在吗?此乃古之“斗富病毒”遗害所致也!值得我们警醒。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6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6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7-9 09: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先生博古通今啊{:soso_e17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