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184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6-7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争夺名人故里现象辨谈
周元桂
历史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是情感寄寓和记忆回溯的对象,而且通过研究名人及相关的往事,为后世提供永恒的价值规范和鉴戒。然而历史作为一种过往,它必须有凭依,才能成为后人感知和追怀的对象。这样,一件古器物、一座古墓葬、一座古建筑,就是在当代找不到且不可动摇的名人凭附物。其历史价值往往不可估量。由此,联想到近年来国内盛行的名人故里(或遗迹)的争夺战,令人触目惊心。其广度涉及上下五千年,其强度堪称波澜壮阔。比如,远古传说人物中的黄帝、女娲、尧舜;政治军事人物中的曹操、诸葛亮、魏征、朱元璋;思想家中的老子、庄子;文坛人物中的李白、曹雪芹等,都是被争夺的热门人物。争夺者们借弘扬地方历史文化,写论文造声势,各自强词夺理,以假乱真,互不相让。令人眼花缭乱,难辨真伪。所争夺的历史人物也虚实同争。
一些远古的传说人物,如伏羲、神龙、女娲等,虽然见于史籍,但从纯历史的角度讲,则只不过是后人对远古历史进行人格想象的产物。并非史上确有其人。为这类想象性的人物寻找故里,实乃荒诞之举。更荒谬的是,文学虚构人物的梁祝、西门庆、孙悟空、林黛玉等艺术形象,也被煞有介事地争抢得叮当响。其中不乏有人牵强附会任意勾沉。他们旨在看中名人效应的商业价值。即要争得某名人出生在(或归属于)他们那里,以开发旅游资源。可见,在如今这个充分商业化的社会里,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渴望,让人叹为观止。所幸那些做出杰出贡献并因此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已成为一个民族全体崇敬之首选,不容矫情重利的争夺者们染指,故而在争夺战中相对较“安全”。
近10年来,所见到的关于名人故里之争的文章,不少是据随所欲,自作多情地挖掘地方史料,开无源之水,搞“莫须有”(也许有)之定论。殊不知,历史是一个不可随意碰触的人文领域。赤裸裸的地方商利化欲望,使赫赫秀秀的景物畸呈历史。必然会因戏弄民众的智商而遭到怨厌,甚至憎恶。笔者认为,若写概涉历史之泛泛说事的文章,粗浅一些并非不可。但作为辩考性的史论文章,则必须论而有据,据属凿凿;必须诚尊历史:有一点肯定一点,是片段只说片段,不能巧取歧得论据。比如,合肥和开封都有“包公祠”,前者为包拯故里和墓葬所在地,后者只是包拯“开封府衙”所在地。二者在展示包拯生平事迹时,必须如实地界定清楚,各有所侧重。如此方可并存不悖,令人诚服。又如明朝嘉靖年间任过吏部尚书的滁州(琅琊区)籍名人胡松,为官有政绩、显贤能;还为滁州做过许多功德之事。但死后却葬在来安县十二里半。来安人称其为“胡天官墓”,且很有一些民间传说。但来安人并没有在胡松的生平事迹上含糊地做文章,如今只在国道边立一“胡松墓”之告示牌而已。而胡松的大名早已赫然列在老《滁州志》的“乡贤”栏里。此乃滁来两方尊重历史,做得各有分寸也!至于胡松墓葬为何在来安?以及胡松与来安有什么缘涉(只知清道光版《来安县志》之“旧序一”是胡松撰写),甚或有某种特殊关联,笔者早已存疑投兴。有待寻史料以辩考之。而唐末淮南节度使刘邺的籍贯,理当辩考而接纳之。县志“丘墓”栏云:“唐淮南节度使刘邺墓在县(城)西北白茆村……《太平寺法堂记》云:邺舍宅为(太平)寺,既卒归里葬此”。李锡贤《志稿》云,“邺舍宅在县(城)西北八十步”;县志“古迹”栏云:“邺舍(让赠)宅为(太平)寺,今太平兴国寺是也”。以上四点记载相契合,足以证明刘邺是来安(其时称永阳)人。然而,县志并没有把刘邺列入“乡贤”栏,何故?笔者认为,很可能因后世曾讹传刘邺在黄巢打进长安城后,投降了黄巢(古称贼首)而未能守节,是“不光彩”的结局。故修志之先贤们讳而不正面接纳,而采取了迂回记载之(上述四点)。其实这一讹传,早被古人否定了。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条目云:“黄巢之入长安,(唐)僖宗出境。崔沆、刘邺、于琮、李汤皆守节,至死不变”。今引陆游“证言”,为刘邺在邑人面前平反,使其入“乡贤”而归籍里。
应该说正常挖掘地情史料,弘扬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搞相应的旅游开发,使广众寓史教于游乐之中,是值得肯定和称赞的。例如,天长市打造“孝子之乡”,有声势,有影响,就很值得称道。因为秦栏镇的北宋孝贤朱寿昌的孝迹,确属古《二十四孝》的第二十三孝——“弃官寻母”。理当——该打造时就打造,热火朝天搞弘扬。再如,来安半塔镇的“刘少奇小楼”即将重建,此乃弘扬党史,强化老区红色遗存之必须,重建伟人住过的小楼乃邑民之愿,理所当然。不得不提及的是,明光市的文史专家们,多年来寻史料,频论证,终于在专业史家的共识下,定论了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明光城北赵府村二郎庙。当初众论纷纭,终于定于一真,明光学者对朱元璋出生地考证而得出颠覆性结论,是对《明史》的可贵贡献。这一考证纯属正经的史学辩考,它与曾经的南阳、襄阳、临沂等六地争夺诸葛亮归属的闹剧相比,大相捷径。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我县整修《来安县志》的先贤们,不仅不攀争历史名人,反而据理弃载了一些封疆大吏级的名人。县志“坛庙”栏有注释云:“按旧志,名宦祠有范承勋、于成龙等十四员,皆国朝(清朝)封疆大吏,已崇祀省城名宦,不当祀于下邑,旧志误列,应即删除”。那些争抢名人的滑稽争论者们,闻此当是喑喑然汗颜。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 话:13093321368
邮 编:239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