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184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6-7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古来安美女因子贵而命丧皇宫
——兼议古代“子立母死”之残忍陋规
周元桂
吾邑在南北朝时期,曾称顿丘县、顿丘郡,治在城东原顿丘山处。系东晋时侨置的郡(县),继而域属南朝的宋、齐、梁、陈。宋文帝时曾任过济阴太守的李方叔即为此顿丘人。李方叔有一女,娟美绝伦,将及笄而待字深闺。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率大军南侵,其麾下的永昌王破寿春(寿县)直取扬州,途径顿丘掠方叔之待字女(李氏)而去。不久镇守长安的永昌王因谋反罪受诛,一个偶然机会,李氏被文成帝见而惊艳,欣然纳之封为贵嫔。之后,李氏生下一子(元弘),曾一度受宠。456年正月,元弘被立为太子(文成帝已死),常太后令依古之“子立母死”制度赐李氏死,顷刻间来自(南)顿丘的一缕香魂凄然惨逝。这一皇室的残忍陋规出于何典?其始作俑者乃威名赫赫的汉武帝。
汉武帝雄才大略、好大喜功。他在位40多年,北讨匈奴、南拓国疆、西通穆邻、东祭泰山,威风八面,国强民安。乃汉朝鼎盛时期。然而武帝晚年日渐专横霸道,想前人所不敢想,立前人所不堪立。其在立太子之事上,虽皇子众多,却没有一个能入他的法眼,迟迟未立。后来虽立过太子,不久又废黜。至60多岁时,从千里之外选来一位17岁赵姓少女入宫(时人称其为钩弋夫人),生下一子取名弗陵。武帝于死前一年,确立6岁的弗陵为太子(汉昭帝)。但担心太子年幼,易被其母(未来的太后)掌控专权,容易重蹈汉初吕后欲篡汉之覆辙,便将钩弋夫人杀掉。汉武帝这一残忍做法,被后世皇家视为典据而延用了500多年。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妃子甄宓(曹植笔下的“洛神”),很受曹丕宠爱,且被卞太后称为“孝媳”。甄妃生下皇子曹睿数年之后,曹丕突然赐甄妃死。史书载称,乃郭妃妒谋而致甄氏冤死。其实并非如此,应该说“子立母死”是祸端也!因为曹睿亦乃年幼时被立为太子的(继位后史称魏明帝)。200年后,北魏竞也延用此残忍的陋规,致使吾邑之李氏惨遭被赐死之不幸。李氏死后,虽然小皇帝(李氏之子)痛心疾首,并给予最高规格的身后荣誉——谥曰文成元皇后,墓葬称(金)“陵”,配飨太庙。但这一切又有何用?值得安慰的是,李后之孙孝文帝乃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有作为之开明皇帝。更值得慰言的是,“子立母死”之丑恶的宫廷制度,就终止于北魏孝文帝的一纸诏令之废除。
那些利令心狠的帝王们,殊不知朝代更替是受朽亡盛兴之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用“子立母死”的残忍愚昧做法是防不胜防的。史料证明,改朝换代的动因,是那些顺天时、适人心的强势大臣们之豪夺巧取。豪夺者居多,如刘邦、李渊李世民父子、朱元璋等;巧取者也不乏其例,最典型者有两人,一是589年,北周重臣杨坚从自己年轻的女儿及其幼子手中夺取了帝位,改国号称“隋”(隋文帝)。另一位是赵匡胤,于960年从后周刚故世的皇帝之少妻幼子手中夺取了帝位(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二者所为,从传统道德来看似乎缺德,但从唯物进步的历史观来看则是很有必要。因为二者的“巧取”是推动历史前进之举:前者结束了东晋南北朝数百年南北对峙的大分裂局面,后者则是结束了五代十国之大分裂的局面。二者都乃促成国家统一的大英雄。而且他们立国后,都乃治国之大有作为者。前者新政宜民,短时间内便国富民足,更有开创进步的科举制度之历史贡献;后者则是创就了近200年的北宋之富荣和璀璨无比的宋文化之大繁荣。这比占着帝位不作为要进步得多。
曹操说饮酒易误事,酗酒误大事者斩!孔融闻之揶揄道,自古女人祸国,何不将女人杀尽?撇开孔融话语的逻性不谈,但就其“自古女人祸国”的结论而言,实乃大谬不然矣!自古亡国都乃帝王们自身腐朽荒淫而祸国殃民所招致,与女人何干?拿史上常被后人当作“女人祸国”典型的两例来讲:商纣王亡国,是国之衰朽早已名存实亡,纣王荒淫至极,百姓怨声载道。使周武王如摧枯拉朽般地灭商立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岂是弱女子苏妲姬一时媚纣而能致亡国之祸!另一例是公元589年,隋大将韩擒虎讨陈大军已围住江南陈国皇宫时,皇帝陈叔宝惶惶然手携爱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入宫井(今南京鸡鸣寺胭脂井),被隋兵拖出后,杀了张、孔二妃,陈叔宝被掳入隋都。此乃最为后世人指为“女人祸国”的亡国镜头。其实,这只是亡国之果,亡国之因在于陈国早成朽枝,而隋之讨陈大军如同劲风一吹即折,势在必灭。国之兴亡,关键在于皇帝本身素质之优劣及国情是否得民心。红颜之媚,无关大局。当年秦始皇后宫女人之多,清晨妆饰的胭脂水把渭水河都染红了,但丝毫未影响秦始皇雄雄然一统天下,成为千古一帝。由于历史上,凡亡国之君都爱沉醉于与女人的荒嘻缠绵之中,从而被后世误认为是女人祸国。此乃倒果为因之谬也! “子立母死”的丑恶做法,乃谬中之大谬也!
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邮编:239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