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184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6-7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怀念明月光
周元桂
中秋是母亲的生日。故而我的潜意识里视“明月”为中秋的代名词,而视“中秋”为母亲的“形象代表”。由于我自虚龄12岁始,有10年时间读书在外,那时中秋节不放假,我竟被上帝剥夺了中秋节与母亲伦聚祝寿机会。如今,我在纽约的儿子每次中秋与我通话,总是只能“但愿人长久”而不能“千里共婵娟”(有时差),这是上帝再次不仁慈。月亮是“万人迷”,月光是“迷魂药”,我自幼就喜欢月光。然而,如今城市里几乎见不到月亮,即便是小县城也不容易一睹其芳容。以致,每每勾起我怀念旧时农村那迷人的月光。
高中、大学阶段求学在他乡,每至寒暑假,归心似箭。家村距来安城有15里之遥,总要在青龙街姑母家停留一、二天。暑假之归,因天气炎热,又总爱于晚餐后趁夜凉回家,若值明月夜,这更是我正中下怀之着意选择,以满足我兼而赏月之贪婪。一路上悠哉游哉,以享受月色的诗情画意和温情的柔抚。沿途的庄稼连片地汹涌着,合力排挤出一条条狭仄的小径。田禾沉着稳重,虫与蛙却鸣声此起彼伏。月光带着绿韵,缱绻得畴野清幽而辽旷,给人予超凡脱俗之空灵感。(老)来河弯弯曲曲,而我的乡愁突突之心却垂直以归。涓涓流淌着月亮的河水,远姿隐约可见,近处水流亮碧。近渡口,常常于河岸下传出袅袅乡音,近前得知,原来是家村的人趁月光在此拦鱼坝捕鱼。我之箭归怡情,被月光润滑得格外馨恬缠绵。立于高处极目环顾,只见溶溶的月光,给远山、袤畴、树林、沟壑、河渠罩上了轻盈温柔的面纱,一切都在朦胧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恍感氤氲的草木香、泥土香、蛙虫之鸣声,都是由来河从唐朝带来的。乡土气味交织着亲切的乡音,河堤下温馨无比。深感母亲河恒久滋养两岸民生之地灵!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心窗奋奋然洞开,任由思绪一缕缕漫无边际地飘渺而去。归程并没有浪漫的夜曲,只凭月光赐予我的飘逸情怀,于静谧的星辉下,被夜行所享受的月光美温润了身心。欣欣然进入家村,古老的村落受月光眷顾600多年,由于其地势高,似乎格外受月光青睐。旧时的祖宗牌坊、石人、石马、古松、花园、四合院等为家族所荣耀的一系列古物、古建筑,都曾被月光爱抚过。数十年前,我家那半林半疏的大园子,内有众多果树、季节花、菜畦、池塘,都曾被月光淋洗得历历楚楚。尤其那园池边榆树上的宿鸟,总因近水楼台先得月,发出啾啾唧唧的惬意声,此也乃对赏月者的招呼声。故而大花园乃我赏月夺天独厚之所在。
上世纪80年代一个中秋节,有幸在家村与全家人团聚,尽享了人伦之乐。为不辜负这一机会,晚上我独自赏月。静候在园内,当听到池边树上宿鸟报消息时,我屏息以待。一会儿,只见深邃的苍穹上一只又大又圆的玉盘,从房顶上露出媚脸,像一位唱红了的京剧旦角,在多次的掌声欢迎之后,才姗姗出场而皓遍瀚宇,明澈家村,银灿了大花园。凝神细观:月下的树叶在闪亮,花儿半羞半眠,蔬菜受宠若惊地参差作态。园氛幽静而神秘,像是一园浅浅的乡情梦,如同一首朦胧的赏月诗。月面清晰得仿佛能看到嫦娥在月桂下祭拜,甚怜其“高处不胜寒”。如此清晰,无须“把酒问青天”。不久,月亮移至邻家的房顶上,那一片的动与静都裸露得一目了然。看得见那房子上静悄悄走着一只家猫,它的影子长长地穿过杨槐树,夸大地落在我家园墙壁上,优雅地移动着,如同毕加索一幅写生画。
当月亮升到中天时,月光浓稠起来,仿佛用手抓一把,便会在手指上凝成膏脂。此时的屋顶、草垛、树干、墙壁、稻场,都像抹上了奶脂。远处的庄稼、坝渠、阡陌无法界分而一片模糊,家村前那约10平方公里的平畴(俗称“南湖”),半透明的茫茫然一片。中秋节月光之银辉美、皓盎美、人间团圆美,无以伦比也!
夜深时,轻寒入体,回到房间就寝。但因赏月惊艳的时间过长,精力透支又余兴难消,眼虽闭而心神张,似睡非睡了一会。岂料那寂寞的月光,竟“转朱阁,低绮户”地破窗而入,使我“照无眠”。伸头向窗外望去,天空地面都万籁俱寂。发现月亮低了些,显得精疲力竭,面黄光弱,颓然慵坠。怜悯之心驱使我复又出户,目送衰月一程。忽然意识到,月亮是因担负着“中秋”劳务之重任,热烈忘我地燃烧了一夜,伤了元气,才形容憔悴,弱不胜行。由此感慨一悟:中秋的明月横空运行一夜的燃烧过程,形象地表达了出生在中秋的母亲为家庭、为他人无私奉献之燃烧生命的过程。明月光与母爱一样的伟大,难怪李白会“低头思故乡”哩!
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邮编:239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