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州日报 □本报记者 杨天笑 逆行、闯红灯、见缝就窜,甚至肇事逃逸……当三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机动轮椅车成为城市顽疾,所涉及的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安全问题。对此,市民纷纷致电本报“党报热线”,呼吁——
苏州日报“党报热线”:
我是住在泰南路的一位居民。前天晚上,我和老伴一同去苏福路百润发购物。从超市出来时因为找不到出租车,我们就叫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没想到这一路上惊魂不断,车速快就不说了,有几次还差点和旁边的电瓶车撞上。我们上车后就后悔了,因为电动车发出的马达噪声很大,我们几次提醒司机减速,他都充耳不闻。车子开到阊胥路和胥江路交会处时,我们强烈要求下车,可是司机说什么都不同意。他说如果要下车就必须把事先谈好的 10元钱全数给他,司机的态度相当蛮横,为了避免发生争端,我们只好全数付钱,然后步行回家。
以前我们偶尔也坐“黑三轮”,因为等公交车和出租车确实时间长,不方便。可是经历过这一次后,我彻底打消了再坐“黑三轮”的念头。打开网页,有关苏州“黑三轮”的负面报道和网友声讨的跟帖不计其数。当“黑三轮”所涉及到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安全时,当在“百度”搜索中键入“苏州”这一关键词后自动跳出附属词“黑三轮”时,我们是不是都应思考:这种在城市夹缝中横冲直撞的车辆是不是该清理了?
一曾坐过“黑三轮”的市民
【编者按】
“三小车”是三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机动轮椅车的简称。这种原本供下肢残疾者代步使用的交通工具,近几年来却成为一部分不法人员进行非法营运的工具。在苏州市区,尤其是在城乡结合地区,“三小车”非法营运、野蛮行驶由来已久, 不仅严重损害城市形象,扰乱出租车行业市场运营秩序,而且因为“三小车”没有车辆保险,车主又大多缺乏赔偿能力,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赔偿,留下了引发治安问题的一系列隐患。
这些,引起了我市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和思考,广大市民也多次发出整治“三小车”的强烈呼声。
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本报记者走上街头现场调查。
【记者调查】
“三小车”违章不断
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这位“曾经坐过‘黑三轮’的市民”反映的情况,在本报“党报热线”日常接听的有关“三小车”投诉中也颇为常见。昨天,记者在几处市民投诉较为集中的路段进行暗访,记录下了这些“三小车”的违章镜头——
争道 中午12点10分,汽车南站东侧,七八辆“黑三轮”排着队在路边招揽乘客。车队占据着非机动车道半幅路面,车主若无其事地站在车子旁聊着天。过往的电瓶车被挤到“黑三轮”车队旁,行人、车辆乱作一团。还有一些电瓶车不得不开进机动车道,和公交车争抢车道,险象环生。
逆行 下午 1点左右,在南门好又多超市门口,一辆塑料棚三轮车接完从超市出来的客人后,猛然调转车头,吓得从团结桥上自南向北的电瓶车、自行车纷纷刹车。这车子并没有穿过马路进入自北向南的非机动车道,而是逆行起来。大约走了20米远后,司机因为车太多无法提速,越过黄实线冲到了对面的非机动车道上,加大油门一溜烟地冲了出去。
乱停 “三小车”见着地方就占的现象由来已久,对于这些“黑车”司机来说,“禁停”标志只是摆设。昨天下午,汽车北站、南站等地标有车辆禁停标志的区域内都有“ 黑三轮”停车拉客现象,路窄,人多,车多,再加上那些三轮车违章停在禁停区,使得来往车辆要想通过好不容易留出来的空隙都得费不少劲。
闯红灯 这一违法现象对“三小车”来说是家常便饭。昨天下午,记者在人民路与南环路交叉路口、南环路与南园南路交叉路口采访,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无视信号灯、横穿马路的电动三轮车就有16辆。
争抢客源 晚上7点30分左右,临顿路观前街街口,除了正常候车的出租车之外,记者也在旁边看到了几辆电动三轮车。车主就站在路口,明目张胆地招揽等车的乘客。谈起这些电动三轮车,一位在等车的出租车司机非常气愤:“之前已经整治过很多回了,不过这些三轮车就像和警察打游击,晚上没人管了,他们就出来。好好的生意都被他们搅黄了。希望主管部门早点把这些黑三轮清理掉,一旦泛滥开来,今后想管理更难了。 ”
“疯狂小车”和死神赛跑
今年上半年“害”了49人
违反交通规则是“三小车”常干的事,而因此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
2006年7月底,高新区发生一起“黑三轮”侧翻导致车辆起火的事故,残疾的司机和车上的一名乘客不幸丧生。事发当时,司机徐某开车带着一名乘客经过马运路,在避让旁边通行车辆时,因为车速过快无法控制,三轮车侧翻并迅速燃烧起来。乘客被活活烧死,司机徐某也因为烧伤面积过大,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据了解,不幸罹难的乘客是一位在苏州打工的女孩,仅20岁左右。而司机徐某早年丧妻,家中只剩下刚上中专的儿子。
电动三轮车在非法营运之前都经过人为改装,本身安全性能欠佳,加上行驶时速大多超过法律限定的15公里,有些甚至达到40公里以上,导致的伤人、亡 人事故在交通事故总量中的占比居高不下。据统计,仅2009年上半年,我市已经发生涉及电动车死亡事故47起,造成49人死亡。
就在上个月,园区东方大道也曾发生过一起2人死亡、3人受伤的事故。
10月13日下午3时20分左右,东方大道苏同黎公路路口西侧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一辆载客的电动三轮车被身后的厢式货车追尾。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电动车司机张某和车上的一名乘客已经死亡。电动车上的其余三名乘客也有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
事故发生之前,这辆连驾驶员在内总共5人的电动三轮车正沿着东方大道由东往西行驶。车子开至车坊出口时,驾驶员冒冒失失地改变方向转弯。就在这时,一辆厢式货车从后面冲了过来,车头正对电瓶车后车厢。“砰”的一声后,坐在三轮车上的大人小孩全部摔倒在地。知情者介绍说,遭遇横祸的是附近居民周姓一家。
吴中交巡警部门经过现场勘验后发现,在这起车祸中,货车司机车速偏快、严重疏忽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而电瓶三轮车驾驶员张某在斜过车行道时,没有注意安全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是次要原因。
给文明苏州添“堵”抹黑
市民与政协委员都说:不治不行
“三小车”,对一个国家级的文明城市来说危害无穷。市民们说它“黑”,不仅因为这些车辆未经任何部门审批非法上路营运,还因为它们给苏州抹了黑。
“如果真能取缔,我们可就这个了! ”在南门汽车站看自行车的老人说着伸出双手,做出鼓掌的动作。他告诉记者:“‘三小车’简直是给苏州添堵啊! ”
“我们一天到晚车不停人不歇地满街跑,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开‘三小车’的。 ”常在车 站蹲点接客的出租车司机沈师傅说起“三小车”,就满肚子委屈:“我辛辛苦苦在马路上跑了大半天,还不如他们轻轻松松地在一个地方蹲点,他们没什么投入,也不缴税,你说这公平吗? ”
更让他心中不平的是,好几次开车路过葑门路时,都能看到驾驶“三小车”的司机,坐在排档边上等候乘客,手上拎着一瓶啤酒,边说笑边吃喝着,完后油嘴一抹开车走了。“你开出租车的敢吗?这叫酒后驾驶! ”
另一位的哥向记者“诉苦”:都说开出租的“牛”,其实开“三小车”的更“生猛”。有时,你正按章驾驶,前面突然窜出辆“三小车”来,技术差点的肯定得撞上;即使不撞上,还得挨他一顿骂。“你评评理,看看究竟谁牛? ”经过充分调查和民意搜集的政协委员们也有话说:
2008年3月,市政协委员陈永珍提出“关于取缔我市残疾人专用车载客营运的建议”。她提到:“残疾人专用车,并不是一个城市作为运送旅客的车辆。但近几年,苏州市到处可见残疾人专用车载客营运。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1000多辆残疾人专用车从事客运工作,是典型的‘黑车’。残疾人专用车载客营运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更严重影响苏州形象。 ”
对此,陈永珍委员建议: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在规定时间段内,让车主自己处理车辆;超过规定时间的,或以成本价收购,或按黑车处理,没收其车辆;另外,公安人员应加大执法力度,夜间也要配备警力,确定车主的身份。如果车主是残疾人,请市政府、社区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如果不是残疾人,也鼓励其再就业。
据了解,叶健、丁玉萍等多位市政协委员也多次提出建议,要求尽快加强管理。
整治“三小车”,请你支招 “三小车”现象?您认为“三小车”在苏州有存在的必要吗?又应该怎样管理呢?本报“党报热线”65226172今起邀请市民支招,为共同整治苏州“三小车”提出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