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十首(并点评)
七律 早春 冰消四海春光好,雨润千山草木新。 才赏着桃红日淡,又歌梳柳绿风匀。 含情水暖迎西子,破冻花香袭太真。 鸟语和谐堪醉客,溪琴激越自怡神。 评:诗之前首联与颔联,句句紧扣早春展开,颈联写景之中融入两个典故,写尽早春之情态,尾联即景抒情,圆润自然,如风行水上,不落痕迹。 七律 春日郊游(用《诗韵新编》) 丝柳鹅黄开未匀,芳郊信步正宜人。 风吹麦垄层层浪,燕掠湖天淡淡云。 溪水拨弦弹一首,桃花带露醉三分。 几多年少桑麻事,伫立川原望皖津。 评:首联上句扣准“早春”二字,下句写人的行动,并用“正宜人”三字捆住颔联与颈联,放得开,束得稳,尾联转入抒情,章法上深得唐人之意。 七律 早春 菱湖二月冻先开,处处春萌正待裁。 夹岸烟柔舒柳眼,临池鱼陟鼓冰腮。 庭前瘦影无非竹,槛外轻香应是梅。 野陌冬虫眠欲醒,鹧鸪远岭又声催。 评:首联上句,点明是题旨----“早春”,然后用“处处”二字宕开一笔,使颔联、颈联、阡联之“夹岸、临池、庭前、槛外、野陌、远岭”舒展得轻松自如。此诗虽然在起承转合上“合”的步骤没有做,但也无须做,因为“早春”之趣尽在后三联之中了。 七律 春陌—步韵尧墨子诗兄《春陌漫吟》 垄上耕牛也奋蹄,春风吹向武陵迷。 南园红白存梅韵,北岸青黄到柳蹊。 花里蝶儿思远陌,梁间燕子问新题。 情怀望处千般注,欲饮三杯谁更携。 评:首联以动态画面入手,以“武陵”二字收束,“武陵”即可以实指,也可以作为典故。成为虚指。中间二联细写“早春”,但又有分别,颔联在空间上显得开阔,且色泽艳丽,颈联却显得细腻,又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有神韵。尾联抒情,并以问作结,问而不答,红读者以诸多的联想与想象。 七律 春日暇思 袅袅东风连夜吹,舒眉杨柳抱春归。 眼前天好人随意,城外花开鸟乱飞。 日照紫红枝曼曼,气熏黄绿叶肥肥。 诗家远足谁相伴,拾步青山赏翠微。 评:诗之首联上句写东风吹来,春光来临,东风是“袅袅”的且“连夜吹”,吹个一时半刻,不是春来,只有“连夜吹”才能说明春来了,次句使用拟人手法,写尽杨柳对“春”的情意,一个“抱”形象生动,仿佛“春”是一个可触可感之物。颔联如果理解为“互文”手法,则内容与旨趣就更加丰厚,颈联从色彩与形态上描写春之情状,叠词的使用,音韵浏亮,情味俱足,且与开篇“袅袅”这两个叠韵字相呼应。尾联借问入手,问而不答,以赏“翠微”作结,“赏翠微”实为赏春。多少暇思应俱在其“远足”与“赏”的行动中了。 七律 春思 煮梦蒸愁两地诗,熬成缱绻漾春池。 才闻归燕呢喃语,又拂垂杨绊惹丝。 轻霭斜晖烟软软,远天遥夜月迟迟。 灯前帘卷桃花调,赋得东风第一枝。 评:“煮梦蒸愁”辟空而来的四个字,令人耳目一新,它将“梦”与“愁”等抽象的内容,变成可“煮”可“蒸”的东西,造语精妙,经过一冬的“熬”使之变成“缱绻”的涟漪,“漾”在“春池”之中,首联佳妙,想象奇特。颔联则用流水对写出春归的情形,用“燕子”与“垂杨”这两个觉的意象,一闻一见,有声有色,写尽春光。如果说颔联写白天景色的话,那么颈联则写傍晚与夜间的景象,温和清雅,与春之神韵比较契合,特别是“软软”与“迟迟”两个叠词的使用,各臻其妙。尾联收束得有力,借灯光,卷朱帘,听桃花调,将历史上吟唱与“桃花”有关的歌又关联起来,似乎从“桃之夭夭”唱到“人面桃花”,从“山寺桃花”唱到“桃花坞里”……作者似乎又从这些桃花调中获得灵感,又“赋得东风第一枝”。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和缓,意境深远,思绪绵长,将“春思”写尽。
七律 《迎春》(平水韵) 春借江南玉彩纱,朱门点缀锦琼华。 还将绿意匀烟水,更待红英醉客家。 紫阁开时罗绮砌,碧云飞处黛眉斜。 又闻青鸟传音信,悄悄黄昏约杏花。 评:首联以拟人切入,春天如人,可以借东西来表达自己,而结果则是“朱门”到处“点缀”如锦之“琼华”。颔联,继续与春天如人,更进一步将绿色“匀”给烟水,还能等“待红英醉客家”写出春之有情有意。颈联上句写室内----紫阁,因春至而“罗绮”堆砌,又有比喻之意味,写室内之春,美丽无比,下句写室外,天上碧云飞起,远处“黛眉”横斜。尾联以“青鸟”这个传统的意象,表达了春之消息已经传来,并在黄昏时分悄悄地与“杏花”相约,运用典故与拟人的手法,写活了迎春的感觉。特别是末句,多少意蕴尽含其中,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使诗句美到极致。 七律 早 春 惊雷一阵瑞光浮,冰破溪清自在流。 疏雨氤氲湮旧迹,东风骀荡启新猷。 轻盈当数衔泥燕,潇洒还看戏浪鸥。 盎盎生机难道出,待收春露润诗喉。 评:首联以巨大的惊雷之声音切入,再以破冰之声相叠加,写出春来之巨大的声威。颔联描写春“雨”与春“风”,对春天的景象进行“面”的铺排,仿佛画家的大笔染墨,铺陈底色。颈联又如工笔细描,一笔一笔地刻画燕衔泥、鸥戏浪这两个画面。尾联则收束全诗,诗句说是“难道出“,其实诗人已经道出,还偏偏要说“待到春露”来后,去“润诗喉”,那也就是说,等到春露来后,作者写出的诗句应该更加美妙吧。 早春 云川辽阔澹云轻,绿野农田初始耕。 水绕长堤鸭戏暖,笛横新曲燕呢情。 数丛烟火逐蟾月,一缕东风过颍城。 两岸椿樱方烂漫,九原春色更蓬生。 评:首联写天地之间,早春的来临,景色很美。云川辽阔无边,澹云在天上轻轻地移动;地上,绿野春光,农人已经开始耕种,自然与人事都显现早春的特色。颔联则从首联的阔大无边的景象,转向相对较小的环境----长堤,从农人转向弄笛之人,分别以“鸭、燕”点染,让人觉得春意盎然。颈联,写颖城春光,烟火数丛,从城里袅袅升起,直连天止之明月;地上以一缕东风,吹过颖城。炊烟飘荡,明月君临,东风吹拂,如此颖城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尾联则则小到大,先写颖河两岸,椿树芳香,樱花烂漫,已经是春光无限,那么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明媚的春光。末句,大笔渲染,将诗之意境推向更大的地境界。 颍河春早 颍水辞冬迎早春,琦罗万象又更新。 斜织丝雨沐山秀,轻洒疏云映水纯。 西苑红梅刚别雪,东溪柳絮又伏尘。 田川陌野新妆换,偶现荷锄垄头人。 评:首联写,颖河破冰,春色来早,河之两岸,万象更新。颔联写春雨与春云,沐山映水,颖州大地,好一派春光。颈联,西苑与溪对举,一苑一溪,红梅放与柳絮飞,一动一静,一红一白。用两处春色特写的镜头,表示颖州之春美丽之极。尾联,上句总写春天的颖州,到处都换上了新妆,而下句更用一个放大的镜头,写偶然有农人“荷锄”行走在垄上,进一步点明早春,形象与意象特别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