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184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6-7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日寇屠刀下的灿美爱国童心
周 元 桂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70年了,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总觉醒。全面抗战开始后,国人不分男女老幼形成了全民奋起,同仇敌忾出无比高涨的抗日怒潮。“爱国”,是五万万同胞的激越共鸣心声。
中国人的爱国情结,来自华夏民族之“基因”传承。国人自古视爱国为灵魂之底色、生命之大义。古往今来为爱国而献身者辈出,其中少年爱国英雄也灿灿然不乏其例。
民族英雄郑成功15岁时,其父郑芝龙决定降清,郑成功紧抓住父亲的马缰绳痛哭劝阻。当其父执意而去时,郑成功大声愤告道:“我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与清军势不两立”。郑成功顽强抗清数年至大势已去时,退往台湾,赶走了荷兰人。他义、节兼备而成为“双料”的民族英雄。与其同时的夏完淳,树帜轰轰烈烈抗击清军时也只有15岁,只可惜他不幸英年早逝。郭沫若对这位少年英杰秉民族大义之爱国情怀,曾激情而惋惜地诗赞过。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抗日 并为之而牺牲的少年英雄曾不断涌现,诸如王朴、张嘎、王二小等等。他们的英勇大义,一件件都感人至深,至今人们仍耳熟能详、津津乐道。其实那时在民间,有着打击日寇一勇之举的少年儿童,更是不在少数。笔者小时候就曾听说过来安本土这方面的一些真实故事,印象最深的有两例。其一是,一天武集遭到日本兵肆虐时,一个鬼子溜入附近一农户家找花姑娘,他见四下静悄无人,便把枪靠在院内的堂屋门侧,拖出藏在隐蔽处的一个少妇进行强暴。邻家一个11岁姓章的小男孩,潜入该户院内偷出那个鬼子的枪,使其叔父得到除害之机,用劈柴块把正在兽行着的日本兵砸死。另一则发生在昔日的屯仓(杨郢)乡,一天几个鬼子把枪架在一起,军刀插在地上,到树林里围成一圈解手。一个12岁男孩悄悄爬过树林边的坟地,偷了一支枪钻进不远处的玉米地里,交给藏在里面的父亲,说给他打鬼子、防土匪用。鬼子发现枪支少了,四下张望嚎叫,发狂了一阵之后,发现玉米地里有动静,便对那放了一枪。打第二枪时,孩子父亲沉不住气,让儿子伏在地上,他便开枪还击起来,打死两个鬼子之后便中弹倒下。所幸鬼子见没有了动静便匆匆离去,孩子得能幸存。据我母亲说,此事就发生在她14岁那年跑鬼子反所躲亲戚家的小村庄。当时他们吓坏了,都紧急躲藏起来。没想到半夜里,庄子前的场地上突然落下几发炮弹,炸伤三人、炸死两条牛,鬼子报复泄怒后也就没有了声响。后来那个孩子参了军,真正痛打过鬼子而如了心愿。
笔者早年从报刊上看过一篇赞颂烈性少年的文章——专题介绍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意识、不屈服日寇辱暴行径的10岁小男孩的感人故事(文章作者强调乃一则真实故事),大体情节如下:
1943年的广东中山县(今中山市)某场所,驻着一队日本兵。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好奇地远远望着那些高大的军马。一个鬼子兵很警觉,把男孩抓去审问,小孩听不懂话而默然不语。一个半通中文的鬼子兵比比划划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一遍,就放了你。”说罢便用石块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六个字。小孩接过对方的石块,在地上另写了“中国战胜日本”六个字。几个鬼子兵叽叽喳喳一会,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其中一个鬼子又重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六个字比划着向小孩嚷道,要和皇军完全一样地写这六个字,否则就枪毙枪毙的!小孩拿起石块沉着地重新写了“中国战胜日本”。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并堵塞住他的嘴,折腾一夜之后,见小孩身体虚弱,才把孩子放了。
可第三天,日本兵又把小孩抓回来。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也“顽固不化”,没有带孩子向皇军“认罪”道歉。于是把小孩又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监狱。经过近一个月关押折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是不向日本兵道歉求饶,始终不肯将“中国战胜日本”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去,才把小孩放回家。数天后孩子就离开了人世。小孩的姓名叫郑振华——是其父母精心示愿为他取的名字——这个名字果然在日寇的屠刀下,铮铮然可歌可泣!从而在中国人的抗日洪流中,灿美着一颗爱国的童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