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周元桂专栏] 忆吴炎武老书记一次关心入微地派遣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0-31 08: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吴炎武老书记一次关心入微地派遣
                周 元 桂
1978年春季恢复高考之后,受高考“向心力”的吸引,各中学都在追求升学率上比试身手。地处山区的半塔中学,更是奋为不已,且一度成绩斐然,从而成为各级领导的关注点。下面就忆写一则感人的往事。
    1982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正在高中毕业班年级会议上讲话,忽然总务主任急促地喊我:“地委吴书记带一大群人到学校来了,说要了解一下学校情况。校长不在家,你赶快去汇报吧!”我疾步赶到教师集体办公的大教室(兼会议室),看到吴书记独自坐在一处,另一处还坐着六个人,其中一个是来安县长王德颂,一个是半塔区委於立藩书记,其他四人都是地区来的领导同志,我不认识。见到我,吴书记上前两步与我握手后,指着他对面的座位让我坐下聊聊。他说:“听说这几年半塔中学高考情况很不错,我想了解一下学校情况,请你介绍一下!”随即我依次汇报了学校概况、教师状况、学生情况、如何抓教学的,高考升学率走势及办学条件太差亟待改善等项内容。其中我突出强调了“两缺”(一缺教师、二缺经费),教学条件很差,教师负担太重,有些教师每周任二十几节课,有的高中理科教师兼任初中的文科课程,音乐、美术课无人教。老师们星期天都得不到休息。吴书记问:“你们向县里要过人吗?”我答道:“恢复高考之后,中学(主要是高中)教师成了香饽饽,普遍缺员,县教委也难为无米之炊。”至此吴书记突然设问:“你看,我们地区要是办所皖东教育学院行不行?”我说:“那是再好不过了,只要地委下决心,建校不会成问题,只恐怕师资问题难能解决,届时很可能有院无师。”“不是说现在有很多老师忙着提前退休让子女顶替吗!这部分老师可以再用起来吗!”吴书记进而反问我。我笑答道:“据我所知,这些提前退顶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小学和初中教师,他(她)们是不能胜任大学课程的”。“噢,噢,这是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吴书记接着转移话题说:“你们不容易呀,人少干事多,高考成绩又好,难能可贵呀!你再讲讲考大学的情况吧”。我扼要地介绍道:“1978年春恢复高考之后,我校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1980年至1982年,连续三年的升学人数和升学率都位居我县同类学校之首,尤其是八一届有一大批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其中还有一人考入清华大学,而且是当年我县唯一考上清华的学生。县里相关领导也为之惊喜;何俊英副县长在陈金保县长的支持下,亲自带我校高三老师去游黄山”。“应该,应该,你们扬眉吐气呀!”吴书记满意地点头微笑。一旁的其他领导同志也都讶然而议之。
   吴书记又问:“办学条件差,最影响教学的是哪些方面?”我回答时突出强调了校舍和实验器材都是“一旧二漏三凑合”,严重地影响教学……忽然吴书记插话道:“听说你们学校有一个同志与教育厅长朱仇美是大学同学,可以去找朱厅长要钱吗!是有这回事吧?”我心里明白说的是我,但因朱厅长不是我同学而是老师,不好对号入座,加上自认为要钱的事不是教导主任份内之事,所以促无应声。一旁的总务主任指着我说:“就是他自己”。闻之,我立即解释道:“朱厅长是我的老师,他爱人才是我大学同学”。“那更好,有两层关系,你就义不容辞吧!”吴书记接着又以命令的口气说:“你肯定是要去的,另外再去一个人,老於(於立藩),明天他们校长回来后,你过来落实一下出差要钱的事”。接着吴书记感叹道:“我们国家还穷呀,我曾去过日本,也参观过他们的学校,我们这个学校根本不能和人家比。他们的教室、宿舍和环境都很漂亮……唉,还是面对现实吧,将来会好起来的。你带我们在校园内转转去”。校园不大,老书记便慢行细察看。转到食堂时,适逢晚餐开饭时间,住校生正在拿蒸饭盒,我让几个学生打开饭盒给吴书记他们看看,山区学生大多吃山芋和煎饼,很少有蔬荤。领导们都赞叹道:“老区的孩子能吃苦呀!”
   1982年12月30日上午,地区教育局吴超局长,受吴炎武书记派遣冒小雪赶到半塔中学,催促我们起程。前往教育厅要钱的还有校长和总务主任。当日登程,下午达肥,在长江饭店住下。次日三人同去教育厅,因省政府大门口荷枪岗哨不让我们进(无通行证),我又去省教科所找熟人引带,岗警只同意我一人入内。我进入厅长办公室,寒暄后立即向朱厅长讲明来意,他略沉思一下说:“现在我很忙,你去找(宋)安澜(他的爱人,我的同学),跟她到家里去,晚上我们再详细谈”。我立即赶到教育学院(秘书室),找到安澜一阵欣喜后,她便领我回家。闲聊时,我以老同学特有无拘束的口气要她对朱老师多吹“枕头风”帮我要钱。晚餐后,我和朱、宋先叙旧,后讲正题——要钱。在安澜的助力下,朱厅长当即便答应直拨给半塔中学八万元钱(盖小型教学楼)。夜里九点多,我兴高采烈地赶回长江饭店向校长报喜,校长高兴得跳起来。次日我们便打道回府。
一个半月之后,所要八万元之事毫无声息。一天我去地区教育局参加高考复习工作会议。会后,吴超局长喊我聊聊。他说:“朱厅长答应拨给你校的八万元至今没有影子,我分析直拨不太可能。你可知道,我们地区的所有学校,只有师专和滁州中学的经费是省厅直拨,连滁州师范、凤阳师范的经费都是从地区计划中分配的,教育厅哪可能戴着帽子拨钱给你们,届时肯定是从地区这一块挖去。如果是这样,那你的朱老师就情而不美了,你火速催问你老师,免得夜长无好梦!”回校后,我将吴局长的话转告校长,让他分析一下,校长深信此说而紧张起来,叫我立即去信催问。我的加急信寄出后,老同学安澜迅速回信告曰:“仇美去宿州地区巡视了,临行前我催问过他,他说让你放心,巡视结束回来就办”。之后不久,省教育厅直拨的八万元钱,果真“戴着帽子”冲关越障地降落到半塔中学账户上。至此,吴炎武老书记指派我出差去省教育厅要钱之事,总算有了圆满的结果。得到消息后,校长眉飞色舞地说:“看来地委吴书记派你当‘要钱大使’,这个窍门找对了。”
    此事虽已过去了三十年,但其时的过程情景,在我脑际始终历历如昨。吴炎武同志作为地委书记能深入一所山区的普通中学,静下心来以关怀备至之态,秉爱欲助之心,降尊临下,平视低微,谈心促膝,全面细致地调查了解情况,并对学校盖教学楼之燃眉急难问题,出谋划策,关心入微,一问到底,感人至深。这一感动绵延至第一个教师节时,与其时的隆重庆祝氛围之激动相叠加,胸扉畅激,豪情涌笔端,我即兴挥就《念奴娇》一首:“……首节飞歌,颜绽放,怦动心扉激越……逢盛世,气吐眉扬心烈。教棒婆娑,风流应你我,力培才杰。重燃烛照,焰消灰尽方歇!”
之后,我调离半塔中学,但我对塔中曾经的金色汗水却情意绵绵、记忆尤深;对吴炎武老书记关心教育体察入微,以及沉心触地的调查研究作风,铭铭然感佩不已。
                                      作者单位:安徽来安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本帖评分记录元宝 活跃度 收起 理由
十二军 + 4 + 9 此帖不加分,情何以堪!
落花何处流 + 4 + 9 赞一个!
总评分: 元宝 + 8  活跃度 + 18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0-31 15: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任领导是不是有所启发呢?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