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福爷爷PK圣诞老人 周元桂 农历丙申年即将到来,它将在排山倒海似的回乡过大年的人流前,浓墨重彩、亲情洋溢地煌煌然登场。年是神圣的,它落实给每个人的文化体验是家庭的温馨、乡愁的抚慰与社会和谐感。年味的浓淡,与贴“福”字、春联、年画、吃团圆饭、守岁等年文化气氛的烘托密切相关,其中的贴“福”之举应是各种年文化元素的“全权代表”。自古,“福”便一直是中国人美梦的金色核心,平时,人们把这一希冀蓄含在心里,待到春节,便洪水般地亢然释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家家户户不约而同让“福”字粲耀起来,茫茫然中华大地都“福星高照”也! 数千年的中华福文化博大精深,“福”,既是丰衣足食、富贵兴旺、健康平安、和谐美满,又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国人对福字郑重不阿,总是虔诚恭敬地书写,眉开眼笑地张贴。再没有另一个字能像福字纠结着国人对幸福的渴望和梦想,故而人们用过大年的种种吉利方式来呵护她。如今,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思维空间浩然开阔,福字也随之被广义起来——快乐是福、长久是福、知足是福,甚至吃亏是福。这便厚重了人们对“福”的心理依耐和精神寄托,从而用过年倒贴福字这一心灵祈求方式,尽情而虔诚意切地进行情感表达。 福字在中国,渊源已久。古有福神之说,它是一种星辰,称为福星,又称岁星,实乃木星。在唐朝开元年间问世的《五星二十八宿图》里,就有福星等星宿形象之详呈。“五星”乃指现今所说的金木水火土这5大行星,它们各有人格化的形象图,在它们与另外28个(二十八宿)星神形象的共同排序里,福星排在众星之首。人格化之后的福星,进而又被附会上多种意象,其中最为民间所认可的附会人物是“天官”。民间年画中的天官,面容慈祥、五绺长须、头戴官帽、腰系蟒袍玉带,两目温暖,一脸慈祥,手执一长幅,上有“天官赐福”四字。百姓构想出的“天官”是隐射现实生活中的各级官员,天官赐福,即百姓希望现实中的当官者也要像“天官”一样慈心爱民,竭诚为民谋福祉。 福字包含着我们民族情感与追求的全部元素,称得上是中国人一种深切的寻梦符号。如今,西方的圣诞老人形象在国内一些城市已广为商家所用——让那白胡须而可洋可土的耄耋老人,千姿百态的招摇炫目,以渲染营销气氛。人们看到这位神气十足的文化“外援”,难免油生感叹之问:国人最看重的盛大节日——春节,是否也应有个文化符号?因为其他节日大多有了俗成的象征物(即文化符号):端午的龙舟(或粽子)、中秋的玉兔(或月饼)、元宵的灯笼;西方圣诞节的圣诞老人(或圣诞树)、万圣节的南瓜灯,而文化底蕴最深厚且早已潜藏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春节,却没有一个明确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事关民族情结,岂可慢待?笔者认为,这无须研讨设计,因为数年前这一春节福文化形象就已闪亮登场过。 三年前的春节前夕,一个身着汉式福袍,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中华福爷爷”形象出现在北京火车站(南站),为回家过大年的“游子”们送上吉祥福袋,谓之“迎春纳福”。与此同时,以“送福到家”为主题的“中华福爷爷”形象片同时在央视播出。片中的“福爷爷”乃温情慈爱的立体形象,他栩栩然向全社会释放着中华福文化独特的民族吉光。可见,用福爷爷作为农历大年的文化符号,未呼已出,大有当仁不让、舍我取谁之咄咄逼人态势,堂皇夺目,忆众归心,让年的况味暖遍中华,突显了福星照年这一璀粲的文化符号,非大年莫属也!诚望相关方面,尤其是民俗协会组织,能顺势鼎力一呼,从而隆重推出国人的首节这一悠久文明的文化标签,让其名正言顺的成为中化民族的第一吉祥形象。但愿其答案是肯定的,从而让福爷爷自豪地PK圣诞老人。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