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303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6-3-3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67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当前的中国,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寒门学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什么胎教、早教、择校等等,都价格不菲,而能享受到这些的,都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儿童;语言要从小学起,因此两三岁就请美式口语的外教执教的,钢琴也要要早点学,争取高中之前考过八级,要多带孩子旅行,长见识阔视野,这些,都是需要父母大量投入金钱、时间与精力的;现在的高考试卷越来越时尚化和多元化,网络语言正成为高考试卷的新宠;社会热点、国际时事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高考重头戏的语文作文题目,也越来越标新立异,甚至到了哗众取宠的地步,被网友无奈地评价人“雷人”、“坑爹”,估计一些没接触过网络、没条件关注世兵赛、著名歌星的学生,真的是无从下手……如此等等,在基础教育上,寒门的学子们在起跑线上的欠缺,使得他们在高考——这个他们眼中改变命运的终生大考中,开始越来越不具优势。
如果,很幸运,进入大学。情况会不会好一些呢?大学生,不再以学习好作为主要目标,需要积极地参与实践、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是的,是的,这是大势所趋、是必须。可是,如果仔细观察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团体,你会发现那些思想活跃、乐观开朗、口才一流、钢琴八级、英语流利、扣篮帅气、白衣飘飘、阳光帅气的俊哥美女们,大多是带着iphone4和laptop的来自城市、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的娇娇女、宝贝男。此时,来自寒门的凤凰男女们在干什么呢?有在忙着勤工俭学打工挣钱的,有钻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恶补以前落下的课外读物的,有在自习室刻苦学习的(其实,除非一些基础学科,除非真的立志要在某个领域钻研高、深、精,大学里完全没必要如此刻苦学习,这对你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就业竞争力的改善帮助寥寥甚微)。他们只所以这样,很大部分原因是旅行、参观、聚餐、购物等等项目都需要钱吧?当然,这还都是好的,不好的呢?终于来到了繁华的大城市,有条件了,彻夜上网的、沉迷游戏的、为了虚荣心而拿着父母的辛苦钱装有钱人的,这些,就真的让人很痛心了。
终于,大学毕业了,子女十几年寒窗、父母几十年辛苦,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光耀门楣、孝敬父母、还上学期间的借款、贷款等等。可是,有人说了,家有大学毕业生,那就是动员七大姑、八大姨等所有的社会关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外面世界的无奈远超过了精彩,寒门学子们发现:想要北京、上海户口,越来越难了;想考公务员,家里“上头没人”;想进大型国企,听说竞争激烈程度和找关系走后门的趋势快赶上考公务员了;想进外企,英语口语不够好,眼界不够宽。……于是,城市里有了那么多的“蚁族”,这个名词听上去让人多少有些怜悯和心痛;有些人“准确”地形容这个群体为“穷二代”,这个词听上去就更多的是悲哀了吧?!
蒋小涵等主演的《毕业时刻》对这个现象算是有过揭露:努力学习、艰苦朴素的农村凤凰女求职和就业之路走得无比艰辛!这直接导致其所在家乡的“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这确实又是一个新的问题了,现在大批的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就直接去广东、江苏等地的工厂打工,家长和孩子都觉得这样挺好,反正就算读个大学也找不到工作,还不足早点就业。以前谁家考个大学生、那是要受到全村尊敬和羡慕的哦!现在呢?
社会文化真是丰富,奇怪的词汇屡出不穷:
蚁族——好不容易走进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们像蚂蚁一样在繁华的背后生存;
毕婚族——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趁着有学历、趁着年轻貌美,抓紧钓金龟婿;
啃老族——传统的“养儿防老”变成了“养老防儿”;
群租——原来一个客厅也能打隔断住几家人,大阳台也可以封起来住人;
穷二代 & 富二代——这个,你懂的!
……
曾有社会学者说过,社会财富正在越来越迅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特权阶级、精英阶层所掌握的优质社会资源呈现聚集化和代际遗传化特征。按照这个趋势,那么贫困者和弱势群体所呈现的贫穷、弱势是不是也要代际遗传呢?看来是的,要不怎么有了富二代、又有了穷二代?其实,还应该有很大一个群体——精英二代,这个群体比富二代听上去少了很多有教养和没文化的感觉吧?要知道这个群体,背景可丝毫不比富二代简单!
当一个社会宽容和多元化到笑贫不笑娼的地步,当畅谈理想者显得又酸又穷又悲哀又可笑,当社会公平可以被随意践踏,当崇尚个人奋斗的精神变得遥远,当上文所列的种种越来越普遍……寒门,当然难出贵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