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汽车配件行业的发展,汽车配件城也开始多了起来,那么 汽车配件城应该如何经营才能更好的发展呢?一起去学习一下。 早些年前,大多数经销商就已经感觉到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困惑,虽然有些商家着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扭转困局,但转型并不理想。
“习惯了传统车型件的营销,国内经销商在品牌件代理方面的经验十分欠缺。对汽车零部件来说,品牌非常关键而且重要,但对经销商来说却只是一个符号。国内经销商不主动,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品牌件的推广。相对而言,品牌件的成本高,有风险,这是经销商代理品牌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经销商也不会组建专门的队伍,或者独立的公司来‘运营’所代理的品牌。现在市场上,只有少数有实力的商户才愿意做多品牌代理。”陈炜春如是分析。从汽配城的商户所经营的商品结构来看,除了轴承、油品等为数不多的专项汽车横向件能依靠多品牌经营获利外,其它易损易耗件和维修配件品牌很难为经销商带来赢利。 面对维修厂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车型件经营模式的 汽车配件城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艾旭茂在中国售后市场已经有3年多的时间,据他观察认为:“以车型件为导向的配件经营模式有很大风险,因为他们的客户是修理多种车型,经销商不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所以这样的经销商也失去了很多机会。”艾旭茂继续补充说:“现在看来,中国汽配经销商的备货(管理库存)能力非常有限,计划性不强,对现金流的掌控很弱。经销商的这种经营模式为品牌汽车零部件的推广和经营带来困难和阻力。” 在艾旭茂看来,这些小私营业主的优势应该是更贴近市场,也就意味着能更快速和准确的把握市场需求,从而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但事实却相反,国内成千上万的小规模经销商雷同的配件,相似的经营模式,业务结构不合理,以车型件为主的 汽车配件城很难改变固有的经营模式,更谈不上为客户提供满足其维修需求的服务。 品牌汽车零部件的产品却以覆盖多种车型件的OE产品为导向。如,TRW推向市场全系列制动摩擦片、制动盘等底盘件,以及悬架、转向产品不仅覆盖欧洲各车型,也同样包含美系、日系、韩系车,甚至中国本土的系列车型。此外,海拉的照明系统;大陆集团VDO品牌的发动机动力系统、供油系统、仪表传感器以及发动机冷却风扇系统件等;法雷奥的雨刮系统、照明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等等,这些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都以覆盖广泛的车型而著称。如果国内配件经销商改变模式,通过代理品牌来覆盖更多的车型为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就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