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本地资讯] 来安县“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6-2 15: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畴隐莲初 于 2017-4-17 19:48 编辑

来安县“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为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和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一)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全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亿元,较“十五”增长148% ;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1878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交通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能力增加最多的时期。至2015年底,全县油路(水泥路)基本通达行政村。

公路网日趋完善。全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是“十一五”的1.5倍;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加快建设,建成蚌宁高速公路34公里,改扩建国省干线公路77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980公里。

(二)运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县综合运输能力显著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交通安全明显提升,客、货运输量年均分别增长16%、27%,周转量分别增长13%、35%。

服务范围持续扩大。公路运输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乡村两级客车通达率为100%和98%。

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交通事故次数和人员伤亡数持续下降。

(三)交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加强综合交通建设协调,建立交通线路交叉穿越问题协调机制。

“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运输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路网布局不完善,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不足;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公共交通发展不足;农村交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不够完善;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不足,运输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运输市场体系不健全,交通体制改革尚需继续深化。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十三五”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客货运输需求将持续稳定增长;为适应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继续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客货运输能力。

国家宏观政策要求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继续扩大内需的重点投资领域;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快速公路网,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要求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十三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产业和消费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客货运输需求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我县必须适应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运输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运输效率,实现需求供给的动态平衡。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建设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时期,我县将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及大滁城建设发展分工合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建立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继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增强城市公共交通能力,加速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全面提高运输服务能力和品质,构筑安全、便捷、高效、和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基本原则。

加快发展。围绕“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消除交通“瓶颈”制约,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加速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适度超前。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优化建设资源配置,科学规划、有序实施,在满足现阶段客货运输需求的基础上,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力适度超前。

突出重点。以完善网络、提升能力、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重点,加快快速客运网、大容量货运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和农村公路建设。

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和整合交通运输资源,优化运输结构,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区域间、城乡间、城市内的协调发展,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安全可靠。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安全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全面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

绿色发展。强化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建立有利于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的体制机制,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发展目标。全县交通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运输结构基本合理,城乡交通方便快捷,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可靠,体制机制协调有效。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来城、水口、汊河、半塔为综合交通主枢纽,以综合交通通道为主骨架,以快速公路网、等级航道、普通公路网为支撑,城市公交站点基本覆盖新城区,与南京及滁州周边地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具体目标如下:

综合交通通道和枢纽。基本形成联结各乡(镇)、对接省市综合交通网络的综合交通通道;建成以来城为中心,水口、汊河、半塔为支撑,其他各乡(镇)为节点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全县客货运输能力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多种运输方式间的换乘和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

公路。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公路网。国省干线公路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其中一级公路达到105公里。农村公路通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抗灾能力显著提高。

水运。基本建成以滁河水系,清流河、新来河水系航道为主通道,支流为基础,主要港口为依托的内河航运网,码头结构进一步优化,港口吞吐能力进一步提高。

城市交通。初步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基本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设施明显改善,公共交通能力全面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得到初步缓解。

“十三五”期间,全县交通建设总投资116.1亿元。其中:公路107.3亿元(含高速公路54.6亿元),航道、港口6.8亿元,综合交通枢纽2亿元。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综合交通通道建设,完善网络布局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增强整体功能。

公路。高速公路以完善路网为重点,加快区域通道建设,联通断头路。干线公路以升级改造现有道路为重点,对经济干线、高速公路连接线、出省通道、旅游干线、交通枢纽连接线等,实施等级提升、路网延伸和路面改造工程,打开东向发展通道,提升道路等级,构建覆盖全县畅通、快捷的交通运输网,全面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高速公路10公里,新改建普通国省道14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99公里。

开工建设滁扬高速公路,提升G104线、S312线道路等级,改善来安至六合公路通行水平,建设滁州大道,规划建设来安至釜山公路,全面提升县乡公路等级。

水运。以建设等级航道、提升港口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整治滁河、清流河、来河航道,把汊河建成滁河流域重要的航运枢纽,建设汊河港,同时配套建设汊河航闸和节制闸,增强水运吞吐能力。

(二)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按照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的要求,依托全县主要客货运输站场和港口,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依托高速公路和公路重点客运站,建设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完善枢纽布局和功能,有机衔接公路、城市轨道、地面公共交通、私人交通,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与主体交通设施能力相适应的旅客集散和中转系统,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之间便捷、安全、顺畅换乘。

综合交通货运枢纽。依高速公路出入口和主要港口,建设与公路等不同交通方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货运枢纽。优化货运枢纽布局和功能,有机衔接不同交通方式,建立能力匹配的公路、水路等集疏运配套系统,加强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用联运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物流化运输,实现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公路、港口等大型运输站场配套建设,在来安新城和汊河新城建设物流基地,打造两个现代化大型物流中心,提升货物运输和项目承载能力。

建立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明确规划范围,加强与城市总体、土地利用、综合交通网络等规划的衔接协调,强调规划的先导性和严肃性。在来安县新城区新建城南客运站,在汊河新城建立汊河客运中心,依托宁洛高速公路,扩大各乡镇客运站场的客运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农村客运站建设,根据乡镇居民居住、出行情况,合理设置候车厅和招呼站,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三)加快发展城市交通。坚持规划先行、公交优先,加快发展城市交通,加速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逐步建立规模合理、网络完善、结构优化、换乘便捷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强化交通规划引导。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城市发展空间和土地资源,引导城市功能布局、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有序建设公共交通设施,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积极与江苏南京对接,将汊河新城长江路、黄文路等市政道路作为骨干道路建设,实现与南京道路网无缝对接。

加强城市交通能力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路网交通和城市交通发展,优化城市交通体系,推进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合理引导需求,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出入道路和客货运枢纽集散通道,疏解城市交通压力。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发展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经济实用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扩大公交网络规模,提高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合理分配城市道路资源,积极发展快速公交,科学引导和调节出租车、私人机动车使用。建立及时、全面、双向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疏导能力和效率。

(四)加强农村交通建设。继续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增强抗灾能力,增加通达深度,加速城乡交通一体化。

加强县乡公路升级改造。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升级改造重点县道和乡道,提高县乡道路铺装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学校、旅游景点和国有农林场通乡村结点道路改造。到2020年,全县县乡道沥青水泥路面占比达到100%。

实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和损坏路段修复,建设农村公路标识、标线、护栏等安全设施,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抗灾防灾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实现新建农村公路和县乡道受限路段的安全保障设施基本到位,其中县道安全保障设施到位率达到100%。

推进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建设。加快重点乡镇、行政村招呼站、候车亭建设,到2020年,90%的乡镇建有等级客运站,95%的行政村建有候车亭或招呼站。

(五)提升技术装备与运输服务水平。按照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先进高效、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综合交通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装备和运输服务整体水平。

建立高效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系统。加快运输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运输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及自律机制,继续推进运输市场全面开放,积极培育交通运输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运输代理、维修检测、设备租赁、运输劳务、信息咨询等运输辅助服务,加快构建服务多样、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强政府对运输市场的调节,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政策体系,促进不同运输系统的互联互通,有效引导运输市场结构合理调整,提高运输服务集中度和组织化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公共财政对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的扶持力度,逐步推进基本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加强各种运输服务之间的无缝衔接与合作,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鼓励开展一体化运输服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效率。

拓展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拓展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强化邮政普遍服务能力终端建设,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和邮政局所标准化改造,推进行政村村邮站和城镇居民楼信报箱建设。

(六)提高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贯穿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具装备的全生命周期和生产服务全过程,增强应急和国防交通保障能力。

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强化交通安全理念,建立政府主导的交通安全长效教育机制,树立交通安全终身教育理念,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制造、运营使用全过程监督管理,落实监管措施、机构和责任,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全覆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和追究制度。加大交通安全设施投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构筑安全监管网络,建成危险品和重点运营车辆GPS联网联控系统,新建交通设施实行安全系统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使用。加强交通安全科研成果应用,推进多层次安全队伍建设。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构建各级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制定交通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立交通运输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形成交通应急报送和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增强交通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全天候保障水平。加快安全预测预警和救助能力建设。

加强国防交通建设。按照国防需要和相关规划,统筹国防交通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同步规划、一体建设,增强公路、港口、机场等重要交通设施的国防功能。重点完善部局战备路网,改善战略通道应急保障条件,加强机动道路和港站建设,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省市相对应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完善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协调机制。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建立良性运转的养护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理顺水运管理体制,整合水运管理职能。

(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定人定岗定责,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加强与省市相关规划衔接,力争重大交通项目纳入省市规划。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部门、区域之间协调联动,加强航道整治与河道治理等关联项目整合,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加大在建项目协调调度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强化项目谋划,健全项目储备制度,重点研究谋划一批关键性、综合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物流项目,促进“十三五”交通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有效保护利用资源。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空间布局,节约集约利用交通资源,降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成本。依据中长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提前预留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积极采取技术和工程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努力减少耕地占用,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四)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把握省市综合交通发展政策取向,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发展战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在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大财政性资金对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城市交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等建设。

六、加强环境保护

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过程,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减少污染。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发展轨道交通、水路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减少土地和空间占用。鼓励建设公用码头,合理利用岸线资源。改扩建项目优先于新建项目,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作用。

(二)积极开展环境恢复和污染治理。合理设计交通线路走向和场站选址,避绕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严格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大力推广采用环保新技术,提高建设、运营、养护等过程中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水平。

(三)完善环境管理和监控体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交通项目审批,严格土地、环保准入;规范环境管理制度和监测方法,强化交通建设项目施工、运行的环境监管。

附:“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2015年7月31日



IMG_9256.PNG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5: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7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6-2 15: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飞 于 2016-6-2 16:49 编辑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6-6-2 16: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6-2 16: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够从长远发展来规划来安的交通运输。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6-6-3 05:32:20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吹牛掰吧!一个来安大道都修了N年!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8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6-6-3 09: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个乖乖隆的咚,尽是些假大空。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6-6-3 2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嗨!牛越来越少喽{:1_363:}。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