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焦点话题] 王伟光:志书古今 启迪未来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6-12 13: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绵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为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这一古老文化传统焕发勃勃生机、展现新的活力,成为保存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载体,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文化支撑。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地方志事业与传统的地方志编修已不可同日而语,形成了志(志书)、鉴(年鉴)、库(地情数据库)、馆(方志馆)、网(地情网站)、刊(期刊)、会(学会)、研(理论研究)、用(开发利用)等多业并举的新格局。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编纂完成首轮、二轮省、市、县志书8000多种,编修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乡镇村志27000多种,编纂地方综合年鉴2300多种,累计整理旧志2500多种,还编纂出版了大量地情书,字数以百亿计,形成了以反映国情、地情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持续不断、卷帙浩繁的社会科学成果群。另外,还开通了27个省级网站、230个市级网站、816个县级网站;建成国家方志馆1个、省级方志馆16个、市级方志馆86个、县级方志馆近300个。这些成果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地方志工作的触角不断延伸,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特色志、乡镇村志编纂方兴未艾,成为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特别是兴起了乡镇志编纂热潮,并且从自发的民间行为逐渐发展成为政府组织的文化行为,有的省份以政府令形式将其纳入地方志编修范畴。乡镇志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据现有可考资料,宋代常棠所撰《澉水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乡镇志。与省、市、县三级志书相比,乡镇志虽属小志,但意义不小,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乡镇志的作用更显重要。
       启动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是适应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需要、适应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志的存史、资政、教化功能。镇是基层行政组织,镇志更接近中国基层社会发展变迁的国情,是基层地情记录文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而作为充分反映本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镇志又能全面展示地方发展脉络,有助于摸索发展经验,为探索中国乡镇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还应看到,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来说,故乡是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故乡情怀终生难忘。留住乡愁,记住乡思,充分展示名镇文化魅力,激发爱乡、爱国情怀,正是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本文选自作者为《中国名镇志丛书》所作的序)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5月27日第7版)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6-12 13: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7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6-12 17: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