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春天》 作者简历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A0E.tmp.png 魏来安,男,安徽定远人,毕业于安徽大学。现任来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中华散文网创作员、中国散文网特约作者、中国诗词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来安县作协副会长(秘书长),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会员。其散文、诗歌在《安徽文学》、《参花》、《醉翁亭文学》、《皖韵文学》、《中华文艺》、《北方诗刊》、《关东文苑》等刊物发表。撰著散文集有《十月的秋》、《夏日和风》;诗歌集《写在春天》。其散文集《十月的秋》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安徽省图书馆等收藏。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A0F.tmp.png 《写在春天》简介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方面的生活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它绵延至今,还将继续延续下去,人类不灭,诗歌不绝。我在工作之余,横涂竖抹,涂鸦了一些新旧体诗歌,结成集子《写在春天》。 诗集《写在春天》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现代诗集,收集我所创作的现代诗歌78首;第二部分旧体诗词,收集我创作的旧体诗103首。 第一部分现代诗,以抒情的方式,用丰富的想象和节奏感的语言来反映我的生活,表达我的思想情感。如,《写在春天》、《小草》、《枫叶红了》、《永恒的思念》、《写给父亲节》、《想你在深夜》、《爱的梦幻》、《一树桃花》、《流火的七月》、《背井离乡为路人》、《收获之后》、《人生如茶》、《她从秋天里走来》等诗歌是最为典型的反映。 第二部分旧体诗词,以传统的诗词样式,通过诗的节奏和韵律,来观照生活。旧体诗词是最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它的节奏感、韵律感动以及语言的抒情性,都有其独特性,我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如集子中的《写在丙申母亲节》、《石崮山赋》、《卜算子•意中人》、《插秧诗》、《桃乡采风》《满江红•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四周年》、《卜算子•意中人》、《谒半塔烈士墓》、《七律•诗友聚会 寄情天长》、《写在《皖东神韵文学网庆典之际》、《欣闻曲阳诗社诞辰卅周年》、《贺“醉翁亭诗社”成立》、《我有一杯茶》、《贺宣城女子诗词学会成立 》、《赏长山罗顶棠梨花》、《游东胜寺观古银杏》等皆是如此。 本诗集中的部分诗歌曾刊登在《参花》、《中华诗词论坛》、《中国散文网》、《当代诗人作品精选》、《中华诗歌名家》、《红袖添香网》、《滁州日报》、《北方诗刊》、《关东文苑》、《中华文艺》、《永阳诗韵》、《来安文艺》、《滁州日报》、《来安报》等刊物、网站。 作者:魏来安 二0一六年四月二十日 《写在春天》序 李正国 因为诗与他相识,因为爱好诗而成为友。来安县古称永阳,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他生长于斯,他热爱故乡,取名来安。幼入名庠,长承儒雅。一副“国”字脸像的他,透视出天资聪慧,热情豁达,谦恭仁善。他热爱文学,出版了散文《十月的秋》该书被清华、北大等许多名牌大学及安徽省馆藏。而更热爱古典诗词,他尊我为师,多次与我在网上交流,奈我杂事繁多,无暇研讨,很是内疚,亦师亦友也! 当得知他要出版诗集《写在春天》并要我写序时,我十分感动。我虽不是什么名流,也不善文章但我们之间的友谊与情感促使我爽快地答应下来。当《写在春天》书稿寄来了,我从头至尾读了三遍。作品《写在春天》题材丰富,灵感与激情来于自然,文采来自笔耕,生活的感悟激起他的创作欲望。那一种求实、求真、求美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在诗歌里写道:小鸟开始欢唱 ,绿草开始蔓延,柳与花又换了新颜。心不能总留在冬天,有追求的人生,才会有浪漫”。他在诗歌《回家》中写道:“回家,家在何方?什么是家?家只是一时避风港湾,真正的家,它是生命的归宿。”,“爱,未曾离开,梦,总在追寻爱的足迹,”“爱不再徘徊,终于实现,属于你我的爱”。他爱家、爱妻、爱子女,他是一名公务人员,他爱同事、爱事业,顶天立地,伟男人也!一个文学爱好者如不爱亲人,不爱家乡,不爱国,能写好诗吗? 海明威说过“如果我煞费苦心地写起来,像是有人在介绍或者推荐什么东西,我发现就把那种华而不实的装饰删去扔掉,用我已写下的第一句简单而真实的陈述句开始,这就是把生活写活。”来安就是这样的人。他写到“不要幻想已淡泊的美丽,其实那是让自己陷进,欺骗自己的漩涡里,给心放个假,让自己沐浴山川河流,放空心灵,找回快乐的自己,做回个性的自我。”他的生活是甜蜜的,是一部温馨的小夜曲;就像战舰泊在军港任“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他的生活是浪漫的,就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那样充满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我们在木莲湖采风时他曾经跟我说过,生活累了乏了,遇到不愉快的事就到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里来洗礼沐浴,洗刷掉虚情假意,让自己更充实,他热爱生活,把生活写活了! 他学写古诗词较晚但有一股硬劲,进步很快。有自己的风格;贵在豪放中不失婉约,贵在激情与灵感不被格律所束缚。“天生骨气在,攀登最高峰。山高挡不住,挺然傲苍穹。任凭风浪起,从不爱冶容。五岳千古事,风吹涛声宏。”(松) 他的作品朴实本分,清新自然、风格迥然、毫无雕饰,文字功底扎实,读起来让人感觉到瓜熟蒂落般的流畅,委婉灵动,快慰。不管是新体诗还是旧体诗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心有真情,诗有魂! 诗品即人品,诗言志,读其诗就知其人“瓦罐盛水将墨研,半生涂鸦皆为缘。陶冶情操休闲乐,不为名利不求权。”诗句中升华着箴言与高尚的人生情操。 汲取甘露,酝酿美酒。深信他的作品得到更高的境界!我不善文章,更不善写序,费了两天功夫写了一二,功底差,还请高手慧者指正。此为序也! 丙申年初夏于合肥 (李正国,高级园艺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副会长、安徽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江淮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香港诗词学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