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2331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3-2-1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6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杜永生 采长林/文
从建阳到来安:杨家将抗金寓深愿
来安县开始叫建阳县,地址在现今的水口镇沿104国道东行1华里处,后因战乱迁徙到现在的新安镇赵坝社区的顿丘山附近,更名为顿丘县,但建县不久,因内乱爆发,又被新成立的朝廷改名叫新昌县。唐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在战火中飘摇的新昌县,又被迫搬迁到该县的永阳山下,即如今的新安镇瓦岗村民组附近,并改名为永阳县,后因金人南犯,杨家将来此以该县的北部山峦——近100公里的长山山脉为屏障,进行殊死抵抗。因此,为扫除前进中的障碍,扰乱军心,金兵派人秘密潜入永阳县城,在负责杨家将后勤保障和医治在战场上受伤士兵的该县城内制造了霍乱,致使该县人口损失过半,但考虑此处为战略要地,不可失守,朝廷便命杨家将中的老弱病残,坚守此处,繁衍生息,并将县城城池南移至如今的新安镇所在地后,更名为来安县,寓为“来者皆安”和“来者永安”以及“来者必安”之意——这便是“来安”县名的由来,同时也是留守下来的杨家将对朝廷表示出的决心与衷心!
从醒悟寺到寺巷:建寺弘佛消疫情
为稳定人心,消弭杨家将留守将士和外来人口对瘟疫的恐惧,朝廷借助人们信仰佛教的特点,安排官员编造了个美丽的传说,说是京城天竺寺里有个和尚,年方十八,已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被公认是最得力的主持继承人,但因外出传经路过莲花庵,见到妙云尼姑,不由地被对方的才华和美貌所吸引,而乱了方寸,不能自拔。为拯救爱徒,方丈云游四海,寻找解药,但迟迟不见结果,可就在他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之际,冥冥中来到江北的一座小镇,只见里面人丁稀少,瘟疫横行,不禁勾起他的菩萨心肠,当即决定化大放小,暂时放下自己内心的痛苦,在此建一寺庙,来铲除邪恶,普度众生,帮助这里的人们度过苦海。于是,他飞燕传书,请来了爱徒,协助自己完成这一伟业。但手无分文,如何动工?为化解弟子的疑虑,方丈在当地百姓的簇拥下,来到了城中的一块空地,亲手挖了口井后,对弟子说:无论缺少什么,只要写在纸上,投放进去,次日便可解决。结果,因材料有了保障,计划建3年的寺庙,3个月便竣工了,尤其令人惊奇的是,随着工程的进展,弥漫在城里的疫情也随之减弱,最后竟不治自散,但方丈却也因精力耗尽,驾鹤西去,可这也让他为自己的爱徒寻找到了解药,为不辜负师傅的苦心,他将经自己亲手建成的寺庙取名为醒悟寺,且做起了主持,并终日念经颂佛,未离开寺院一步。为纪念方丈的功德,人们把通往这座寺庙的街道,称作寺巷,并延续至今。
城池南移后,因地理位置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相互落差达20米之上,从空中鸟瞰,整个县城因缺少遮挡,就像是一只负重的牛,更像是一只出洞的龟,暴露在蓝天下,所以,为防敌寇来犯,朝廷在四周建立了城墙,同时,为凝集民心,还拨资在县城的东门内建立了刘将军庙、南门内建立了关帝庙,并修条街将其相连,由于县城的南门为崇文门,而县衙建立在正中距西约200米处的鼓楼附近,故依照“左青龙,右白虎”之说,为确保城内阴阳调和,故将此街取名为“青龙街”。
由于青龙街直通崇文门,与宾阳门相通,交通十分便利,所以这里是商贾和军、政要员的居住地,用现在人的说法,就是富人区。因此,这里传出的民间故事,都与其他地方有别:相传,豪绅周绍亭在此置花园3处,其中两园遍植百花,一园专植花红,又名林檎。由于花红含糖量高,且汁多皮薄,又树荫婆娑,不仅是鸟雀理想的息憩地,更是它们觅食嬉戏的好场所,所以每逢夏末秋初,花红成熟,经小鸟叨破的果儿,香味四溢,经风一吹,更加香飘千里,满城为之陶醉,这样一来,受不了诱惑的孩童,便会不请自到,偷偷地翻墙入内,一饱口福。为杜绝这一行为的发生,园主周绍亭请人编了个故事,说是乾隆帝第四次微服南巡,因迷路进入到嘉山境内后遭劫匪追杀,在逃到孔雀寺时,因饥寒交迫,担惊受怕而病倒,由于太医使出浑身解数而不治,万不得已泄露了乾隆的身份,恰巧被来此进香的周绍亭获悉,他闻讯后凭借自己上辈传下的经验,立马差家丁返回,从自家的地窖中取出多年的陈酿——花红酒,让乾隆温服,那特殊的酒香立马让乾隆胃口大开,不能自控,在连饮数碗后,而醉睡着了,接着便出了身大汗,被太医用热毛巾除去后,次日便恢复正常,可骑马上路了。为了报答孔雀寺僧人和周绍亭的救命之恩,乾隆派兵清剿了山里的毛贼,拨重金整修了孔雀寺,把花红定为贡果……有了这层外衣的庇护,当地官府便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派重兵,为这私人家的庭院加以保护,而老百姓则是望而生畏,再不敢越雷池半步了。
青龙街与周家花园:花红“曾献”乾隆帝
东北与城南:老街巷里话沧桑
由于北门距过去的瘟疫点较近,而东门为风口,经北门吹来的风,顺着山势和城墙,向东转移,因此,为预防瘟疫死灰复燃,来安县城的东北部是长期少有人住,即使有也都是些不知底细,为躲避战火,或逃荒要饭来的平民百姓。也正因如此,反少了纷争,多了宁静与祥和,人们把这里逐步因建房而形成的两条街巷取名为“太平巷”和“安乐巷”;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将城南富人集居的两条街取名为“菜市巷”和“买米巷”;将地处北门卖柴、或打把式卖艺、看相的街巷,根据树枝的形状,取名为“疙瘩巷”,因疙瘩叫起来难听,后改为“搁搭巷”。
从建阳县到后来的来安县,县城几易其名、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演变,如一部沉厚的古籍,在翻阅中,有对历史的追抚,有对现实的慨叹。追抚中,建阳县、顿丘县、新昌县、永阳县是手心滑过时的突起物;慨叹中,太平巷、安乐巷、菜市巷、买米巷、搁搭巷又是眼中没有着色的风景。然而,历史,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承后注入鲜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