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枯荷镜人生 周 元 桂 冬至前一天的午后,天晴得很正,心情因之而爽惬,便去家住郊外的“知音”家欲发散一下聊兴。进其宅二楼客厅,便临窗极目旷野,无遮挡得一目了然,立即吸引了我的览兴。我由远及近地扫描以捕捉兴奋点,忽然发现楼下约20米处有一面荷塘,里面的荷叶逗留在水面上,或平铺、或翻卷、或横斜,在文人笔下即“一派凋零景象”。面此,油然想起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忽然对“枯荷”来了兴趣。于是细致以观,竟幽思翩然地读出其新义:枯荷虽容颜枯萎,但却形姿各异得很传神,似乎在告诉人们,它们曾有让世人惊艳而使怜爱者流连忘返过的美妙时光。 荷塘的水很清澈,水中的游鱼清晰可见,偶尔有小鱼游到水面的荷叶边摆动张望,或许因天冷,片刻后,它们便沉入水中。池中翻卷的荷叶已被冻得青头紫脸,平铺的荷叶虽显得有些活力,但却无法掩饰面部众多的老年斑。不过尽管她们显现出苍颜老态,却依然紧紧依偎在莲柄周围,共同抗击风刀霜剑的摧践。偶尔有几个跌落下来的空巢莲蓬,也不离不弃地傍依在莲柄周围,颇似执勤的哨兵在忠诚地守护着它们的根。荷塘周边的参差岸草,似乎也在为枯荷们的精诚团结风貌而点头称赞。 枯荷收敛起夏日馨美洁雅的外表,是为了不让玉体受到风刀霜剑的亵渎、摧残,此乃枯荷“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禀赋和藏露有道的智慧。枯荷还把精华埋藏在淤泥中,隐而不露,以备世人应时之需。不失为有筹谋而稳重缜密的安排。盛夏时,莲的花和叶并没有因人们赞美自己的容、姿双绝而陶醉,此时也没有因人们的冷落而颓丧,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而淡定自若。北宋诗人贺铸曾批评莲花“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窃以为贺老夫子的见解有失偏颇。试想,莲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性,怎能嫁给浮浪的花花公子——春风呢?如果她那样去挤在春天与娇花艳朵争风吃醋,那不是荷花的性格,何况那样做,不是让热情似火的夏季失去灵气和绿韵了吗?从而使有激情的盛夏留下的是枯燥和空虚。哪里还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呢?哪里还有“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呢?恰恰因莲花于群芳之后悄悄开放,才有夏季的热烈奔放之美和酣畅淋漓之快。荷花这种朵竞艳、连天碧的情景,乃莲的一生中最深情的幽梦。 看到眼前荷塘一片无辜凋零的荷叶,怜惜地想到它们曾经那端庄优雅的气质,那无怨无悔甘当配角的襟怀。如今,即使其连天碧的生命之火将要燃烧殆尽,也要留取丹心完善一生,以体现生命的价值。此际,枯荷以枯萎减少营养消耗,停止生长,以守护生命,从而再聚天地之精华,汇日月之灵气,孕育出香甜甘美的硕果,来实现自己尽职尽责的夙愿。枯荷就是凭这样高尚的禀赋以身作则出良好的家教:教女(荷花)端艳凝香,以闺馨芳世;育子(藕)铮格虚怀,以洁正益人,从而使儿孙们都成才成器。为体现和传承这一良好的家风,故而枯荷如此安于现状,低调生存。平时都不想招三惹四,无意婆娑招摇。寒风来了,只是摇摇头、晃晃身子,或打个寒颤,铮铮然以耐受之。枯荷落泊而不失庄重,立卧俯仰,都显得温柔婉约,很有分寸。虽已暮年,仍不失其高雅气质和高洁的情操,体现着她有深厚的贤德修养。 枯荷正如一位绝代佳人,经过青春和激情的燃烧,最后将生命的余热留给她所无限热爱的世界,从而轰轰烈烈地完成了大自然赋予她的使命。此乃时令律转使枯荷灿烂出可歌可泣的壮烈美。这与人世间,那些为事业而奉献终身且老有所为的人之绚烂夕阳美,何其相似乃尔。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