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7-1-25 20:19 编辑
中国抗战三个最艰危时刻,老蒋决定了最后的存亡抗战时期,由于中日两国国力、军力相距太大,可以说日本是处于绝对优势,而中国是处于一个绝对的劣势。在整个抗战里,中国曾经有过三个非常艰难危波险的时刻。 ▲蒋介石和宋美龄 第一个时刻是淞沪战败,南京沦陷,国民党高层多数主和,蒋介石坚决主战、拒和。 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淞沪抗战,中国政府调集了75万军队迎战三个月,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拿出了当时所可能调动的全部力量,从全国各地调了75万军队和日本人在上海战场打了三个月,但是,由于敌强我弱,被迫撤退。又由于决定仓促,指挥无方,形成了溃败。 日军违反军事常例,在血战之后,并不修整,火速进攻南京,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中国的首都沦陷。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有的一个悲剧性的重大事件,中国政府当时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立即通电,声称中国军队退出,绝不至于影响我政府始终一贯的抗日本侵略的原定国策,他唯一意义是使之有更加加强全国抗战之决心。
这次南京沦陷,中国面临着非常危险的状况,所以,国民政府蒋介石做的第一就是拒和,不和日本人谈判,第二迁都,把中国的首都从南京迁到重庆。 当时国民党内部是什么情况呢? 12月15日,也就是南京沦陷的第二天,蒋介石召集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当时在会上主和、主战,一部分人主张和日本讲和,一部分人主张继续战斗,意见不一样。 但在这个高级干部的会议上,主和者占多数,大部分国民党高级干部主要议和。 汪精卫本来对抗战就信心不足,在这个时候,汪精卫就向蒋介石提出,现在你不行了,还是让我出来,让我出来,以第三者的面目组织一个新的政府,跟日本人谈和。 可见由于南京的沦陷,汪精卫第一个动摇了,他要以第三者的面目,就是既不是国民政府,也不是日本政府,也不是当时的中国一部分亲日派准备成立的所谓维新政府,他要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和日本人谈和。 蒋介石当时就回答他不可以,不可能和日本人谈和,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时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居正跟蒋介石讲,现在国都都沦陷了,只有一个办法,只有一个出路,就是跟日本人讲和。 居正跟蒋介石讲,如果你不敢跟日本人谈和,不敢在条约上签字,我居正代表你签字。 当时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老先生,他在国民上应该是左派,对日上应该是强硬的。但在国民党的高层会议上,于右任也批评蒋介石说,你怎么到现在还犹豫不决呢?要赶快谈和。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讲 “国民党的革命精神只有为中国要求自由与平等,而不能够向敌人屈服,不能够订立不能接受的条件,订了条件以后,就会增加我们国家民族永远的束缚。现在是一个大的危险的关口,我们必须以主义与本党的利益为前提,不能和日本人谈和。和日本人谈和,对外的战争可以停,对内的战争会起来,国家一定会出现大乱的局面。” 蒋介石说今天最危险的之点就在于停战言和。 南京停战以后,蒋介石在日记里表示,“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他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 应该承认,当时的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淞沪大战,中国的75万军队打败了,南京的保卫战,中国的十多万军队也打败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应该说中国的抗战处在一个非常艰难、危险的关口。 在国民党高层大多数主张跟日本人讲和的条件下,蒋介石坚持拒绝谈判,拒绝了日本人讲和,坚持迁都重庆,这是做长期抗战的准备,这是中国抗战的第一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汪精卫从重庆出逃,日军打下南京以后,在1938年,首先是打下了广州,这样的话,中国政府从香港接受外国援助的通道被堵住了,然后很快广州失陷,中国政府在南京沦陷以后,把主要的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搬到武汉,作为迁都重庆的一个准备。 那么广州、武汉的失陷使得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再度丢掉了一个行政军事的指挥机构。 到了重庆以后,汪精卫由于对抗战失去信心,在1938年的年底从重庆出逃,到了昆明。 到了昆明以后,汪精卫又和当时昆明的最高领导者龙云交了底。 在南京时期,汪精卫曾经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组织一个新的政府,跟 日本人谈和。 到了重庆时期,到了汪精卫从重庆出逃的这个时候,汪精卫到了昆明以后,又跟龙云交底,说“我要组织一个第三势力”,也就是联络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西南各省,以这个为根据地成立一个以汪精卫为首的新政府,也就是说汪精卫继续要想组织第三股力量和日本人谈判。 在昆明的时候,汪精卫向龙云交了底。而且当时汪精卫也联络了一些人,例如云南的龙云,例如西康的刘文辉,还例如一些广西的首领、广东的军事首领,例如像张发奎等一大批军事将领。 也就是说汪精卫出逃不仅仅是作为国民党副总裁的背叛,而且他还想用他的背叛带动云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这五个省都投降日本人,应该说这时候是中国抗战的第二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龙云虽然是云南省主席,虽然当时是抗战阵营里,但龙云完全同意汪精卫和日本日谈和的计划。 除了龙云之外,四川的刘文辉也是汪精卫的支持者。大家想,如果龙云跟着汪精卫跑了,如果刘文辉、张发奎他们都跟汪精卫跑了,当时国民政府的根据地一个是四川,一个是云南,在华北就是山西,山西的阎锡山这时候也在动摇,阎锡山也派了他的部下秘密和日本人谈判,想要跟日本人谈和。 中国抗战的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就是1944年日军进攻贵州的独山。 1944年,日本人为了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发动了一号作战。 一号作战在中国近代史上称为豫湘桂战役,日本人先打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中国的军队也都失败了,所以我们把这个称之为一溃千里,就是一下子中国成千公里的国土丢了,离重庆就不远了。 在日本打到贵州的底下,当时 美国的魏德迈将军问蒋介石,说日军打到独山怎么办? 魏德迈将军的建议就是再迁都,从重庆迁到昆明,蒋介石说我不准备再走了,准备和重庆共存亡,一步也不能离开重庆。 蒋介石的这个话让魏德曼很感动,魏德曼向蒋介石表示,那么我一步也不离开你,愿意和你一起守卫重庆。 蒋介石当时很镇定,但驻守重庆的各个大使馆都很紧张。 首先,苏联大使馆准备撤侨,准备把侨民撤离重庆,另外 英国和美国都准备撤侨,准备把自己的侨民从重庆撤离。 如果英国、美国、苏联的大使馆都要下令自己的侨民离开重庆的话,这个会造成空前未有的紧张、慌乱的局面。 蒋介石自己不愿意离开重庆,表示再也不迁都,同时向英国、美国、苏联的大使馆提出来,希望你们镇定、稳重,动员自己的侨民不要离开重庆。 同时蒋介石调集了军队,包括从河南前线把汤恩伯的部队调回重庆,准备以乌江为防线保卫重庆,这是重庆抗战的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这是中国的三个艰难危险时刻。 这三个艰难危险时刻,南京沦陷,多数国民党主和; 广东、武汉沦陷,汪精卫出逃,在这个情况下,是第二个危险时刻; 第三个危险时刻是日军打到重庆,英、美、苏都很慌乱,准备彻底撤侨的情况下,蒋介石表示一定要死守重庆,和重庆共存亡。 这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由于蒋介石的镇定,由于蒋介石的坚决,中国的抗战度过了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摘自《找寻真实的蒋介石》,杨天石(着),重庆出版社授权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