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两湖布衣 于 2017-8-25 07:59 编辑
二、功废于贪 行成于廉
在醇厚家风的熏陶下,走出家乡的三苏父子以天下为己任,为官清廉,同情民间疾苦,为贫苦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其中以苏轼最为有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才华横溢,誉满中华。历代人们对这位大文豪的仰慕,不仅因为他的才艺,更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优美情操。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是苏轼贬谪之途的第一站。苏轼前后在黄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生活了4年多。当时的黄冈,老百姓生活穷困。苏轼倡议成立民间慈善机构——育儿会,邀请当地富户加入,捐献钱物,管理支出。乡间贫民无力抚养新生儿,育儿会便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育儿会的发起,得以存活的孩子数以百计。在《六事廉为赋》中,苏轼写下了8个字:“功废于贪,行成于廉”。苏轼主张“保民生”,要“与民同乐”,他继承孟子的民本思想,“以民为贵”。苏轼所到之处,言行如一,勇于担当,屡遭贬黜而心志不移,令后世景仰。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为官,他在治理西湖的疏浚工程中,在今湖心亭一带景深之处建立了3座石塔,疏浚出来的淤泥被建成一条连接西湖南北岸的长堤,遍植芙蓉、杨柳和各种花草,西湖因为六桥烟柳而融入了诗般的意境。如今,世人将西湖长堤称为苏堤,在这别名中,留下了后人对苏轼的怀念。西湖侧畔曾有一座安乐坊,是一家看病住院不收钱的公立慈善医院,其创始人正是苏轼。宋哲宗元祐六年,也就是1090年春,杭州突发疫情,苏轼下令多做稠粥和药剂,并筹集白银2000两,设立病坊,免费为患者看病。苏东坡的善政之举,影响深远,铭刻史册。 他在密州捕蝗抗灾,收养弃儿;在惠州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在儋州建起了东坡医所。凤翔、扬州、黄州、密州、杭州、惠州……各地的东坡井、东坡医所、东坡书院等不胜枚举,到处是苏轼善政的足迹。他怀抱经世济民之心,而人民也给予他以厚报——至今,苏轼的文章歌赋仍然被广为传颂,人们所获得的,岂止是辞章的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