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来安城小说网址:http://www.xxbiquge.com/25_25791/
罗炳辉“三打来安鬼子兵”
王 世 福
罗炳辉将军(1897-1946)是云南省彝良县人,汉族。他是我军传奇式的英雄!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罗炳辉为33位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
在红军时期,罗炳辉任红十二军军长兼福建军区司令员,毛泽东称赞他是“牵牛鼻子的能手”,获得了“神行太保”的美誉;周恩来赞誉罗炳辉部队是“战略骑兵”;1933年10月,罗炳辉任红九军团军团长。红军长征时,红九军团曾单独行军,掩护主力红军跳出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红军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罗炳辉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38年9月,罗炳辉调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1939年7月1日,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1940年9月,中央军委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任第五支队司令;1941年,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1943年2月,罗炳辉任第二师师长,兼任淮南军区司令员。罗炳辉将军是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在皖东,罗炳辉身经百战,令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闻风丧胆。其中,罗炳辉司令员指挥新四军五支队“三打来安鬼子兵”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世代相传,老百姓称赞他说:“罗司令是天兵天将,是福将,是罗青天”。
一打来安 —— 奇袭
1939年7月1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津浦路西定远县藕塘西南十五公里的安子集,宣告成立新四军第五支队,罗炳辉任司令员。
新四军五支队成立时,国民党蒋介石不认可,没有编制,不发武器装备和军饷。新四军五支队的枪支弹药很少,许多战士扛红缨枪,背大刀。部队军事素质很差,大多数战士是刚拿起枪的农民,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有的战士卸枪擦拭后不会安装,有的连子弹都不会装,更不懂战术训练了。
罗炳辉司令员亲自抓部队的强化训练,从简单的立正、稍息、转身、持枪、队列操练抓起,一直到战术技术训练。重点教授指战员人人都必须熟练掌握“五大技术”:射击、投弹、拼刺、劈刀、土工作业,极大的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罗炳辉司令员还狠抓干部队伍的军事理论学习,亲自撰写并讲授了《指挥员熟用手册》、《碉堡作战》、《村落作战》、《民兵战术》、《关于三角式据点构筑和守备之要领》和《几打几不打》等军事理论课,还组织指挥员进行实地考核,全面提高了新四军五支队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
8月上旬,罗炳辉司令员、郭述申政委率领新四军五支队八团一、二营、十五团和支队部机关相继越过敌人封锁线,进入津浦路东,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9月2日上午,罗炳辉司令员在来安县舜山集南边的梁庄召集团营干部开会,研究部署对日作战方案。
战士们在打谷场上、稻草堆边擦拭枪支、磨大刀,作战前准备。
“罗司令来了!我们想看看!”村里老老少少都赶来,把战士们围了团团转。
有一位放猪的干瘦老头,赶着一头100多斤重的肥猪走到跟前,看看战士们手中的刀枪,惶惑地说:“鬼子有飞机、钢炮、铁甲车,你们靠这些兵器打鬼子,能管?”
“管哪!”一个战士拍拍手中枪说:“别小看这些老套筒子、汉阳造,拿在我们手里,照样能打败鬼子的飞机、大炮、铁甲车!”
“你们手中的老套筒真得管用吗?”那个老头显然不相信地摇了摇头。
“谁说我们的老套筒不管用呀?”人群后面响起洪亮的声音,回头一看,是罗炳辉司令员走了过来。
罗炳辉司令员看到打谷场对面的洋槐树枝头飞来两只喜鹊在“叽叽喳喳”乱叫。罗司令从战士手中接过那支老套筒,举枪瞄准,只听得“砰”地一声枪响,有一只喜鹊应声从树枝头落地。人群中响起一阵叫“好”声。
“老套筒子管不管用?”战士笑着问那放猪的老头。
“管!管!”放猪的老头红着脸连声赞同。
正在这时,新四军五支队侦察员跑来报告说:“来安县城被日军占领了!鬼子血洗来安县城,国民党来安县县长张百非带领县大队逃跑了。”
众人大惊,纷纷责骂国民党县大队贪生怕死当逃兵。
罗炳辉司令员很气愤地说:“我们去拦住他们这些民族败类,逼他们一道抗日打鬼子!”
说完,罗炳辉命令部队集合,他亲自率领部队前去拦截国民党县大队的逃兵。
在一个集镇上,罗炳辉司令员指挥部队拦住国民党县大队的逃兵。
没有想到国民党县大队的大队长反而讥笑说:“你们新四军游而不击,是来抢地盘的。”他接着造谣说“罗炳辉为什么那样胖?是因为他每天要吃两个小孩嘛!”。
国民党县大队逃兵还说“你们用这样破旧的武器还能打日本人?送死去吧!”
罗炳辉司令员毫不理会,闪电般掏出左轮手枪,一甩手“叭叭”两枪,将树枝头的两只麻雀打了下来。国民党县大队的逃兵啧啧称奇。
罗炳辉司令员威严地下令说:“你们驻在此地不要走,三天之内,我把来安县城打下来,让你们看看!”
驻滁县的300余日、伪军,在地方反动武装的配合下,侵占来安县城,国民党县大队闻风而逃。日军得意忘形,企图趁势消灭在来安地区活动的新四军,切断新四军津浦路东和津浦路西的联系,逼迫新四军五支队退回津浦路西。
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罗炳辉司令员果断决定,乘敌立足未稳,先发制人。他亲自指挥部队采取奇袭的战法,攻打来安县城。
罗炳辉司令员指挥新四军五支队的便衣队,连夜摸进城,在日、伪军驻扎的中间部位,先是用机枪、长枪、短枪、手榴弹向日军据点猛烈开火。而后,新四军转身又用机枪、长枪、短枪、手榴弹,向伪军驻地集火攻击,随即迅速撤离。日、伪军被新四军突然袭击吓破了胆,慌乱中互相开火。敌人武器精良,弹药充足,他们拼命向对方射击,激烈的枪炮打了一夜,双方死伤惨重。
直到黎明时分,敌人才发现上了新四军的当,互相咒骂着停了火。
趁此当口,罗炳辉司令员又指挥新四军五支队指战员突然向日、伪军发起猛烈攻击。
日、伪军以为又是自己打自己,双方大声叫骂着:“八嘎呀噜!”“他妈的!别打啦!都是自己人!”
新四军五支队指战员趁势猛打,打得日、伪军死伤累累。这时,日、伪军才反应过来,发现真的被新四军攻击了,但为时已晚,只得凭借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负隅顽抗,等到援兵。
罗炳辉司令员指挥新四军五支队将敌人围困在几个据点里,实施连续不断地进攻,与日、伪军激战3日,打得日、伪军死伤无数。
9月5日凌晨,大雾弥漫。日、伪军被迫从来安城向滁县方向突围溃逃。途中,日、伪军又被负责打援的新四军五支队八团用火力“迎接”,死伤累累。
此战,罗炳辉司令员指挥新四军五支队毙敌100多人,取得了收复来安县城的胜利。新四军军威大振,全城百姓欢庆胜利,纷纷拥护新四军。
为了建立统一战线,罗炳辉司令员派人从城北30多里的屯仓一户地主家找回来安县县长张百非,让他继续当县长。
在群众大会上,张百非县长感恩戴德地称罗炳辉司令员:“久闻罗公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贵军驱走日、伪,拯救县城黎民,张某感激不尽!日后请罗公多多吩咐,愿为抗战效卑微之力……”
罗炳辉司令员笑笑说:“只要你真心抗日,我们新四军就拥护你当县长。”
此时,在会场外有人高喊:“我要见罗司令!我要见罗司令!”
罗炳辉司令员应声道:“谁要见我呀?”
原来是在梁庄打谷场见过的那位放猪的老头,只见他推独轮车送来一头杀好的肥猪。他高兴地说:“你们新四军说话算数,老套筒子真管用,你们把鬼子打跑了!你们真是天兵天将,我老汉佩服你们,特意把自己养的肥猪宰了,送来慰问你们新四军!”
罗炳辉司令员很感动,拉着他的手说:“老人家!使不得!使不得!谢谢你了!”
来安县城附近的广大群众纷纷自发地杀鸡、宰鹅,蒸包子、做烙饼,成群结队地赶来慰劳新四军部队。
新四军五支队一打来安,首战告捷。从此,罗炳辉司令员威名远扬,令日、伪军闻风丧胆。
根据新四军五支队侦察员报告:日军不甘心失败,从滁县等地调集大量兵力,准备再犯来安县城。
罗炳辉司令员当机立断,率领新四军五支队主动撤离来安县城。
二打来安 —— 智取
1939年9月23日,日本大本营撤销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在南京设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西尾寿造为总司令官,统辖侵华的日军陆军部队(不含关东军),加大了对新四军“扫荡”的力度。
罗炳辉司令员指挥新四军五支队将驻守来安城的日、伪军打得死伤惨重,狼狈逃窜。日军不甘心失败,从滁县等地调集大量兵力,准备再次攻占来安县城,伺机要与罗炳辉领导的新四军五支队决战,以雪惨败的耻辱。
10月份,在津浦路西的新四军五支队十团也挺进路东。这时,新四军五支队全部人马都进入津浦路东抗日第一线。
罗炳辉司令员指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来安县半塔集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积极寻找战机歼敌。
1939年10月的一天,罗炳辉司令员收到家信,他得知:父亲于2月份在云南老家病逝。父亲生前因自己投身革命而受到国民党当局和地方反动势力的长期迫害,饱尝流离颠沛之苦,在贫困交加中去世,靠了县邮政局长温国桢先生的资助才得以安葬。温先生给他的信在途中辗转了半年多,罗炳辉才收到家信。
罗炳辉司令员十分悲伤,泪流满面,痛感对不起父亲的养育之恩。他请工作人员代拟了祭文和挽联,他亲自修改,其中写道:“使吾父有儿为无儿,伶仃孤苦,受尽折磨,生不能养,死不能葬,此皆不孝之罪也。”
罗炳辉司令员把悲痛埋在心里,他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要做人民的儿子,要为人民尽孝,为革命尽忠。”他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地组织部队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
1939年11月20日,日军一名少佐率领一部日军和伪军王国六部共400余人,再占来安县城。另一部日军约800人,由日军大队长昌次中佐带队,隐蔽在距县城10多公里的八石山,准备伏击进攻来安县城的新四军。敌人气焰嚣张,扬言“要剿灭新四军!活捉罗炳辉!”
罗炳辉司令员根据侦察员得来的情报,周密谋划二打来安,决定采取智取的战法,消灭侵占来安县城的日、伪军,鼓舞部队士气,坚定津浦路东抗日军民的信心。
11月22日深夜,罗炳辉司令员针对日军设置“用小部队引诱新四军攻城,在半路用重兵截杀新四军”的圈套,他将计就计,派五支队第十团虚张声势,佯装途径八石山,攻打来安县城。日军指挥官昌次中佐洋洋得意,希望“将新四军一网打尽”。但新四军攻城部队“行动迟缓”,走走停停,许久没有进入日军的伏击圈,使日军指挥官昌次中佐急得团团转。
令敌人没有想到的是,罗炳辉司令员指挥新四军五支队第八团、十五团等大部队,已经巧妙地绕过八石山,避开日军的重兵伏击圈,攻城部队顺利地直逼来安城下。
为了确保战斗的突然性,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罗炳辉司令员先派一支突击队,乘黑夜悄悄地摸到来安县城边,发挥能工巧匠战士的作用,迅速将城墙砖拆掉一大片,凿开一个大洞,突击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城内。
黎明前,罗炳辉司令员一声令下:“攻击开始!”
顿时,枪声大作。新四军五支队攻城部队与潜入城内的突击队里应外合,内外夹攻,用机枪、长枪、短枪、手榴弹,集中火力突袭敌人。睡梦中的敌人惊恐万状,有些连衣服都来不及穿,抱起枪胡乱射击。还有的日、伪军没有弄清对象就相互射击,许多敌人死伤于乱枪之中。日军一名少佐惊恐地用电台向埋伏在八石山日军中佐呼叫:“报告昌次中佐,我军受到新四军猛烈攻击,请求火速增援!……”
在八石山准备伏击新四军的日军指挥官昌次中佐,听到来安城里日军少佐“请求火速增援”的呼叫,又听到来安城里激烈的枪炮声,他气急败坏地骂道:“八嘎呀噜!罗炳辉太狡猾了!”
日军昌次中佐率领部队气势汹汹地前去援救在来安城被新四军围困的日军。由于日军昌次中佐急火攻心,慌不择路,把部队开进到新四军五支队第十团事先设置的伏击圈里。
罗炳辉司令员命令五支队第十团“立即打敌增援”,迎头痛击日军,用机枪、长枪、短枪、手榴弹向日军猛烈开火,打得日军乱成一团,死伤累累,日军昌次中佐恐遭覆灭,他狼狈地带领残兵败将夺路逃往滁县方向。
守在来安城里的日、伪军伤亡惨重。守城的日军少佐得知城外援兵被新四军阻击,残存部队无力再战,只好被迫弃城,拼命突围,日军少佐被击毙,部分日、伪军溃逃回滁县。
这次战斗,新四军五支队共击毙日军少佐指挥官以下日、伪军2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装备物资。
11月23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再次收复来安县城,万众欢呼胜利。
在群众大会上,罗炳辉司令员风趣地说:“有人说我罗炳辉一天要吃两个小孩,本人到此已有3个月,该吃掉一百七八十个了,请问哪位乡亲家丢了孩子?”
“哈哈哈!”台下一片笑声。反共顽固派造谣说罗炳辉司令员吃小孩的谣言不攻自破。
此后,罗炳辉司令员喜欢孩子出了名,每到一处,他身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小孩子们喜欢他,他也喜欢小孩,他常常肩上、背上、怀里都扒满了儿童,看上去真像一个弥陀佛,人们称他是“福将”。
三打来安 —— 火攻
1940年4月上旬,刘少奇率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移驻半塔地区。新四军四支队、五支队等部队连战皆捷,迅速扩大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至6月,定远县、来安县、嘉山县、天长县、盱眙县、六合县、高邮县、宝应县、仪征县、滁县、凤阳县、全椒县、定(远)合(肥)县等抗日民主政权先后建立。
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迅猛发展,使日军驻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3月29日在南京粉墨登场的汪精卫汉奸政府极为恐慌。
5月上旬,日军调集重兵,对淮南地区进行疯狂“扫荡”。
5月中旬,在津浦路西,日军重兵奔袭藕塘镇,占领定远县城。在津浦路东,日军侵占津里、盱眙、嘉山地区。
5月下旬,津浦铁路沿线和淮河沿岸的日、伪军,开始大规模“扫荡”皖东。
5月27日,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三旅及伪军2000多人,由滁县、沙河集出发,再次占领来安县城。
过去,日、伪军一进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总要闹的老百姓家家不得安宁,鸡飞狗跳,人心惶惶。这回日、伪军天黑才进来安县城,连谁家的门都不踩,有1000多名日、伪军装得像哑巴一样,聚集在鼓楼、学堂和庙里,行动诡秘,携带了很多麻袋。敌人马不卸鞍,人不脱衣,处于整装待发状态。
罗炳辉司令员根据五支队侦察员侦察到的敌情,马上通知各营以上干部到五支队司令部开作战会议。
新四军五支队八团一营营长吴华夺等人骑马飞快赶到五支队司令部,他将自己的老房东陈洪义大爹连夜跑来报告日、伪军进来安城的情况,向罗炳辉司令员进行汇报,正如侦察员掌握的敌情一样,日、伪军企图乘夏收之机,采取突袭方式,抢走抗日根据地的粮食。
罗炳辉司令员分析认为:“这次日、伪军入城‘夜不扰民’,企图突然袭击新四军半塔根据地,吸引新四军主力决战。然后,各据点的敌人倾巢出动抢粮,使新四军陷入四面应付的被动状态,造成保卫夏收的任务全盘失败。”
罗炳辉司令员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总结说:“敌人数量比我们多,武器装备好,气焰满凶,要是把他们放出城来展开阵势,还真不好对付呀!可是敌人是从几处拼拢来的,又没有发现我们已在眼前,所以戒备很差,这就好比笼子里的老虎打盹,好制服它。如果我们能先下手,打他个措手不及,就有把握取胜。要是我们在来安方向打不好,让敌人占了上风,整个津浦路东根据地就乖张啰!”
根据敌情,罗炳辉司令员总结前两次打来安的经验,对“三打来安”作了周密部署:主攻任务由五支队八团两个营和十团一营攻打来安,采取突袭作战,先敌开火,将日、伪军堵在来安城里打。以八团一营自北门,二营自东门,十团一营自城南,三面围攻;以八团三营及特务连在西门埋伏和准备打援。各营均编3个梯队,各以第一连为攻击队,第二连为增援队,第三连为掩护队。
5月29日午夜1时,八团一营在营长吴华夺率领下,一个小时的急行军,便赶到来安城下。根据老房东陈洪义大爹的建议,从城东北角没有敌人哨兵的城墙,架设云梯,翻墙而入。吴华夺营长指挥一连先爬上城墙,然后把城墙下面不远处驻扎伪军的一个小院包围起来,掩护二连、三连爬过城墙,神不知鬼不觉地分别逼近鼓楼和城西学堂,将敌人包围起来。此时,新四军五支队八团二营和十团一营部队也按时抵达指定进攻位置。
3时整,罗炳辉司令员下令发动总攻,新四军五支队八团、十团各营迅速攻入城内,在激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中,日、伪军惊恐万状。日军的指挥所设在一个四合大院里,墙很高,敌人挤在里面,拼命顽抗。。新四军没有火炮,几次进攻受阻,部队伤亡不断增加。
在战斗紧要关头,罗炳辉司令员亲临前沿,站在距离来安县城墙很近的山坡上指挥作战。敌人的火力很猛,子弹不停地从他身边飞过,但他镇静自若。他从望远镜中看到八团一营战士将火药包投向敌人的房子,虽然火药包滚落下来,没有达到燃烧房子的效果,但此方法值得推广。
罗炳辉司令员果断地下令:“所有部队,立即进行火攻!”
新四军五支队八团和十团各营立即转为火攻。八团一营的战士姚长贵和小魏用火药包向高屋上扔,但火药包又滚了下来,火团只在房子周围烧。他们想办法,动脑筋,在炸药包中多放硫磺,使之易燃,还将炸药装进竹筒,外包浸泡桐油的破布、稻草和木棍,引燃后投向敌人住房和据点,很容易挂住燃烧爆炸。
新四军各进攻部队纷纷效仿八团一营的做法,刹时间,来安城里,日、伪军据守的房屋都被点燃了,浓烟滚滚,烈焰腾空,红瓦乱飞,墙倒屋塌,大批日、伪军在熊熊大火中东奔西逃,焦头烂额,鬼哭狼嚎。有的敌人侥幸没有被烧死,逃到街上,想躲进老百姓家里,但老百姓家家都把门关得死死的。敌人只好沿街四处逃窜,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许多鬼子被新四军乱枪打死。
罗炳辉指挥攻城部队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新四军指战员越战越勇,喊“杀”声震动全城。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有200多名日军葬身火海。驻扎在城西北角几个据点里的日、伪军,趁着混乱逃出城外,又被新四军五支队八团三营及特务连,在西门外用机枪、步枪、手枪和手榴弹打了伏击,丢下百十具尸体。其他日、伪军死的死,伤的伤,溃不成军地逃向滁县方向。
天亮前,罗炳辉司令员下令撤出战斗。这就是著名的“火烧来安鬼子兵”。
第二天拂晓,日军由滁县开来18辆汽车的援兵,在八石山,又遭到罗炳辉司令员指挥的伏兵阻击,打得日军车毁人亡,死伤惨重。日军不敢恋战,拼命逃进城里,闭门不出,怕再遭新四军伏击。入夜后,日、伪军不停地打枪打炮,为他们自己壮胆。
罗炳辉司令员抓住战机,针对日、伪军连战皆败的怯战心理,果断指挥新四军五支队,分兵多路,声东击西,先后夜袭滁城、乌衣镇、担子街、沙河集、张八岭、嘉山集等日伪军据点,整个百里津浦铁路沿线,彻夜枪炮声不断,火光绵延几十里,声势十分浩大,新四军五支队军威大振,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
罗炳辉司令员指挥新四军五支队“三打来安鬼子兵”,使日、伪军“闻罗色变”,饱尝了这位游击专家铁拳的厉害,轻易不敢“扫荡”津浦路东新四军五支队了。
罗炳辉司令员在指挥新四军五支队“三打来安鬼子兵”期间,还主动开展东进反“扫荡”;取得了津浦路西对国民党桂系顽军的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进行了“半塔保卫战”,击退了国民党韩德勤顽军的大规模进攻。
新四军五支队在罗炳辉司令员的正确指挥下,连战皆捷,越战越勇,进一步打开了皖东地区抗战新局面,使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华中最稳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本文节选于《罗炳辉将军在皖东—— 征战纪实》)
2015年8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