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转载专栏] 张九龄最著名的一首诗,被后世称为千年最美古诗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1-9 08: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九龄,字子寿,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望月怀远》是张九龄的代表作,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本诗原来是一首政治寓情诗,却因为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被后世称为千年最美古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翻译:
苍茫的海面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在天涯彼此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黑夜漫长,彻夜不眠总是把亲人怀想。
吹灭蜡烛爱怜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倍感夜露寒凉。
不能将这美好的月色送你,只望期盼与你梦乡里相逢。
诗文鉴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开首两句就用了“海上”、“明月”、“天涯”三个雄浑开阔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明月中海上升的壮观景象,而紧邻的“共此时”则是衬托了诗人这种怀念亲人的心绪!张九龄的这句诗虽平淡无奇,却自有一股雄浑磅礴的气势蕴含其中,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文化底蕴。古来今来,关于明月的千古名句很多,却没有一句像张九龄这样浑然自成的风格。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两句诗写出了远隔天涯相望的一对情人,因为彼此挂念对方而感觉长夜漫漫,久未成眠。尤其是“怨”字承接上句,写出了一种孤寂哀怨的气氛。本来月升和月落是一段较长的时间,此处用“竟夕”两字的自然变化,来变现了情人之间的这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深深思念之情,更能引起人们内心情境的涟漪!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或许是怪屋里烛光过于耀眼,于是主人公吹灭了蜡烛,信步走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天上的明月高悬夜空此时此景,让人为其皎洁的光华所惊叹,更加难以入睡。直至夜深人静,凉意袭来,露水把身上的衣裳都沾湿了。这里的“露滋”二字恰如其分地写尽了主人公黑夜难眠的实情实景。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皎皎饱含我满腔的情意,我没有什么能够送给你,只能期待你我在梦中重相逢。张九龄在此处用了幽情绝伦的笔触,糅合了自己的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余音袅袅的味道,让人久久难以释怀。这最后一句诗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更是显得全诗意境的雄浑壮阔,亘古绵长!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70 天

连续签到: 1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1-9 11: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