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两湖布衣 于 2018-1-17 09:22 编辑
何为“连中三元”,中国连中三元有几人
在中国的戏曲杂剧中,经常会出现寒窗苦读的书生常会拥有“连中三元”的美好结果,且都能抱的美人归。但现实生活中,“连中三元”是很难得到,也很难集于一人一身。那么有没有“连中三元”的,怎样才算是“连中三元”。 这得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科考制度。虽然历代的科考制度各不相同,但是都要经过一级级的选拔。科举考试是从县、州、府基层开始,称为童试。考中童试的童生,称为秀才,考得第一名的称之为案首。但由于童试是最基层的考试,所以并不是“三元”之一。正式的科考从乡试开始。 乡试是正式科考的初级考试,三年一次。若时逢皇上龙颜大悦,也会临时加考,被称之为“恩科”,即皇帝恩准的科考。考中乡试之人被称之为举人,中了举就可以当官或具备了当官的资格候缺。“三元”之一的“解元”就是举人的第一名。 中级考试就是“会试”,会考多于京城举办。考中会试的举人叫贡生,贡生中的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接下来就是高级考试,叫殿试。贡生们在会试揭榜后一个月参加殿试。所谓“殿试”就是在金銮殿上考试,由当朝皇上亲自出题,考试亦由皇上自亲主持。殿试的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赶考的寒门学子只有连续摘得“解元”、“会元”、“状元”,即在三次大考中都考得第一,才能被称之为“连中三元”。要知道“会考”在京师,“殿考”在皇帝的金銮殿,全国的举人那天都集中于一处,场面也是相当状观的。想搏得第一也是难上加难。 虽然尽管如此之难,纵观我国古今历史上,还确实真有17名旷世奇才过关斩将,场场拔得头筹,真得实现了“连中三元”!他们分别是: 唐朝的崔元翰、张又新; 宋朝的孙何、王曾、王若叟、杨寘、冯京、宋庠;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商辂、王名世、黄观; 清朝的陈继昌、钱檠、王玉璧、戴衢亨。 这17人是我国古代之俊彦,天纵多能之奇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