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其它] 重发来安古十景新探之天竺迎晖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3-15 16: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8-3-16 11:27 编辑

---元末邑令,循古良风,兴学崇教,政尚人惠,精于吏治。民乐其政。凡学校、桥梁、祠堂、庙宇,靡不营建。旧时来安诸多寺庙庵堂,多修建或修葺于其时。天竺庵、鹫峰庵即为此时所建。
        明天启版《来安县志》:“县东二十五里,龙山之阳,有天竺庵,创自元至正年间(查为至正三年),后依以山,前横以涧,山耸抜而廊廓,水萦纡而清冷,朝光掩映,颇快心目,邑士子多讀書其中。”
        清邑人朱黼有詩:步当黄叶晚,指点到柴关。远念一林雪,重行十里山。喜僧知客兴,送我过桥还。何用谈清梵,溪声响石湾。
        又清道光版《来安县志》:“(天竺)寺在龙山内,山口幽邃。沿溪而入,将六七里,竹木荫翳,禅居隐焉......”
       今山犹在,寺址难寻。溪几经引改,清水流处亦非故道,而“沿溪而入”之溪,已非旧时“前横以涧”之水也。
       初探天竺迎晖,首登西龙山顶。南观层岗村树,东迎天竺迎晖;北眺五湖山秀,西望来城繁华。朝阳旧寺,烟岚尚在;般若峰巅,古意犹存。村前询老井,指点瘟城,旧时柴关不远在,已断商旅成陌路;庙址探银杏,遗恨古寺,而今巨树将近无,空余枯槁撼人心。再入长山,临眺东南,下有两山各自东西延绵,如龙盘旋嬉戏,中有一团圆之山又如明珠粲粲,此为“二龙戏珠”之吉象也。
         东龙山侧,有古集中所。古来繁华,今有余迹。传有古井七十二口,其中有奇井,名曰“大力井”,泉涌白浆,人饮之则气力大增,西楚霸王、柴王后主皆得其力,后柴王势去,掩井归去云南。今“大力井”井迹无可寻觅。古中所集之东,有大庙遗址,为“净土寺”,旧属六合,解放后犹有夏姑老师太主持清宇,后夏姑师太圆寂,庙即破败,今近乡民呼为“夏姑老太庙”。现因整地,庙址已毁,今尚余一井为民所用。又有断碑隐于田埂路中,人称“夏姑老太碑”,未急挖掘,碑文不详。中所之西有圆觉庵遗址,尽掩没于民居田畴之中,亦余一井,井栏绳沟深勒,似诉当年历史之久远。
        自老中所集,南越一深涧到东龙头山,有一平台敞阔,旧传有庵,疑为“天竺庵”,未见遗迹。沿山腰南行,断续有石铺道路痕迹,历久靡远,非近人所为。欲登东龙山顶,因荆棘丛生,不得而入。其后寻探,绕道团山。团山之南,水入吴沛。团山之东,水绕东龙山,经小珠山前涧入六合。途中田路桥下,遇一“天字碑”隐于桥下,其字难辨,拍之存图,留作后鉴。
        沿东龙山之西盘旋而上,寻有便道,可通车行。便道之东属六合境。自生林木茂盛,古树名木林立,凉风林气,荫翳幽幽,赏心悦目。便道之西属我县境,新开荒山,遍植杨树,因天久旱,黄叶飘摇,萧然若秋。余窃以为,新植未必优于自生,何必劳而无功也?!
         时值黄昏,渐至东龙山山顶,四望开阔,一览天地无余。西北眺望,西龙山一峰独秀,五湖山岭,层峦拥翠,又烟光明灭,云蒸霞蔚,恍恍然使人如登仙界也。
         东至龙头,有水一潭,绿藻其中,深不可测。传多藏有鱼龟之属,推测当是鹫峰庵放生池。池北数十步,即是鹫峰庵旧址。碎砖瓦砾,散落林间,细寻觅,得一石臼,虽已破损,犹有其型,观此当知彼时僧侣修行之清苦也。传此山顶庵后有石塔,塔前石桌随人身长短而伸缩。身短小者卧之桌上,盈之有余,身修长者卧其上也是盈之有余。后此石供桌被拖下山兴修水利,今己不知所踪。
        古今吟咏“天竺迎晖”之诗篇甚多,留存寥寥,择录几首,以飨读者。
周之冕:......门外朝阳瑞色明,梧桐岗上凤凰鸣。相看次第登千佛,还向慈恩留姓名。
尹梦碧:问禅何必渡流沙,寂历空山即梵家。钟唤朝暾侵几案,树留残照晒袈裟。闲云坐对凝如壁,优钵携来供作花。自笑谯南放 司马,几时禁足演三车。
武斯瑸:山遥对坐梵王家,万里扶桑入望赊。未见碧梧栖凤鸟,但留金粟照袈裟。恒河水溢飞成彩,祗树光生幻作花。薄露浮云何
             处去,空明争得演三车。
         现今诗家吟诵有选:
叶永寿:沿溪数里至水穷,曾有名禅在山中。峰峦叠翠呈美景,天竺迎晖放彩虹。煮酒烹茗饮梵境,索句高歌露峥嵘。鬼斧神工好
             去处,休闲度假乐融融。
王子俊:蜿蜒山道顺溪行,渐入幽深翠黛横。天竺朝阳证兴废,雌雄银杏见枯荣。西龙般若随时杳,东野原田景气萦。恍是修
            行禅定处,犹闻钟鼓木鱼声。
正德诗曰:天竺日晖迎,苍山古涧横。登峰真朗阔,极目好清明。四面春芳袭,三村绿野呈。晴川空若寂,风送鸟回声。


历史记载





古景新探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58 天

连续签到: 1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3-15 18: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8-3-16 11:26 编辑

天竺迎辉,还真没有去过。只是知道大概方位。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07: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云轩主人 发表于 2018-3-15 18:14
天竺迎辉,还真没有去过。只是知道大概方位。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14: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1-6-2 09: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发来安古十景新探之天竺迎晖
   长山正德/李德新
---元末邑令,循古良风,兴学崇教,政尚人惠,精于吏治。民乐其政。凡学校、桥梁、祠堂、庙宇,靡不营建。旧时来安诸多寺庙庵堂,多修建或修葺于其时。天竺庵、鹫峰庵即为此时所建。
        明天启版《来安县志》:“县东二十五里,龙山之阳,有天竺庵,创自元至正年间(查为至正三年),后依以山,前横以涧,山耸抜而廊廓,水萦纡而清冷,朝光掩映,颇快心目,邑士子多讀書其中。”
        清邑人朱黼有詩:步当黄叶晚,指点到柴关。远念一林雪,重行十里山。喜僧知客兴,送我过桥还。何用谈清梵,溪声响石湾。
        又清道光版《来安县志》:“(天竺)寺在龙山内,山口幽邃。沿溪而入,将六七里,竹木荫翳,禅居隐焉......”
       今山犹在,寺址难寻。溪几经引改,清水流处亦非故道,而“沿溪而入”之溪,已非旧时“前横以涧”之水也。
       初探天竺迎晖,首登西龙山顶。南观层岗村树,东迎天竺迎晖;北眺五湖山秀,西望来城繁华。朝阳旧寺,烟岚尚在;般若峰巅,古意犹存。村前询老井,指点瘟城,旧时柴关不远在,已断商旅成陌路;庙址探银杏,遗恨古寺,而今巨树将近无,空余枯槁撼人心。再入长山,临眺东南,下有两山各自东西延绵,如龙盘旋嬉戏,中有一团圆之山又如明珠粲粲,此为“二龙戏珠”之吉象也。
         东龙山侧,有古集中所。古来繁华,今有余迹。传有古井七十二口,其中有奇井,名曰“大力井”,泉涌白浆,人饮之则气力大增,西楚霸王、柴王后主皆得其力,后柴王势去,掩井归去云南。今“大力井”井迹无可寻觅。古中所集之东,有大庙遗址,为“净土寺”,旧属六合,解放后犹有夏姑老师太主持清宇,后夏姑师太圆寂,庙即破败,今近乡民呼为“夏姑老太庙”。现因整地,庙址已毁,今尚余一井为民所用。又有断碑隐于田埂路中,人称“夏姑老太碑”,未急挖掘,碑文不详。中所之西有圆觉庵遗址,尽掩没于民居田畴之中,亦余一井,井栏绳沟深勒,似诉当年历史之久远。
        自老中所集,南越一深涧到东龙头山,有一平台敞阔,旧传有庵,疑为“天竺庵”,未见遗迹。沿山腰南行,断续有石铺道路痕迹,历久靡远,非近人所为。欲登东龙山顶,因荆棘丛生,不得而入。其后寻探,绕道团山。团山之南,水入吴沛。团山之东,水绕东龙山,经小珠山前涧入六合。途中田路桥下,遇一“天字碑”隐于桥下,其字难辨,拍之存图,留作后鉴。
        沿东龙山之西盘旋而上,寻有便道,可通车行。便道之东属六合境。自生林木茂盛,古树名木林立,凉风林气,荫翳幽幽,赏心悦目。便道之西属我县境,新开荒山,遍植杨树,因天久旱,黄叶飘摇,萧然若秋。余窃以为,新植未必优于自生,何必劳而无功也?!
         时值黄昏,渐至东龙山山顶,四望开阔,一览天地无余。西北眺望,西龙山一峰独秀,五湖山岭,层峦拥翠,又烟光明灭,云蒸霞蔚,恍恍然使人如登仙界也。
         东至龙头,有水一潭,绿藻其中,深不可测。传多藏有鱼龟之属,推测当是鹫峰庵放生池。池北数十步,即是鹫峰庵旧址。碎砖瓦砾,散落林间,细寻觅,得一石臼,虽已破损,犹有其型,观此当知彼时僧侣修行之清苦也。传此山顶庵后有石塔,塔前石桌随人身长短而伸缩。身短小者卧之桌上,盈之有余,身修长者卧其上也是盈之有余。后此石供桌被拖下山兴修水利,今己不知所踪。
        古今吟咏“天竺迎晖”之诗篇甚多,留存寥寥,择录几首,以飨读者。
周之冕:......门外朝阳瑞色明,梧桐岗上凤凰鸣。相看次第登千佛,还向慈恩留姓名。
尹梦碧:问禅何必渡流沙,寂历空山即梵家。钟唤朝暾侵几案,树留残照晒袈裟。闲云坐对凝如壁,优钵携来供作花。自笑谯南放 司马,几时禁足演三车。
武斯瑸:山遥对坐梵王家,万里扶桑入望赊。未见碧梧栖凤鸟,但留金粟照袈裟。恒河水溢飞成彩,祗树光生幻作花。薄露浮云何
             处去,空明争得演三车。
         现今诗家吟诵有选:
叶永寿:沿溪数里至水穷,曾有名禅在山中。峰峦叠翠呈美景,天竺迎晖放彩虹。煮酒烹茗饮梵境,索句高歌露峥嵘。鬼斧神工好
             去处,休闲度假乐融融。
王子俊:蜿蜒山道顺溪行,渐入幽深翠黛横。天竺朝阳证兴废,雌雄银杏见枯荣。西龙般若随时杳,东野原田景气萦。恍是修
            行禅定处,犹闻钟鼓木鱼声。
正德诗曰:天竺日晖迎,苍山古涧横。登峰真朗阔,极目好清明。四面春芳袭,三村绿野呈。晴川空若寂,风送鸟回声。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6-2 12:37:12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1-9-8 11: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来安古十景新探组诗十首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