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本地资讯] 知名作家看来安‖散文专辑(4)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12-23 06:27:33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安县文联 来安文艺
front2_0_FrXUykL9BbEIK5bVUPL2VOz8PS46.1608676050.png
front2_0_FkenG0O3wg2T2jllZ4HcvIiMrFOa.1608676050.png
陈群,80后新合肥人,出生于湖北洪湖,喜欢文学、书法、运动、音乐,先后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本科),安徽工程大学(硕士),13年省级媒体从业经历,曾任报社摄影部主任,摄影作品结缘华赛、人民摄影“金镜头“、安徽新闻奖、平遥国际摄影节等。2013年被安徽省委宣传部授予“青年英才”称号。2010年至2019年,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副刊)发表散文15万字。2017年出版摄影散文集《我爱·我在》。2018年入选中国文联新文艺群体第三批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现工作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千年银杏树

“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在这个时间点去看风景。”夜幕降临,我对一旁的作家潘小平老师说。我的语气中带着惊讶、兴奋,也有一些疑惑。此时,几十位作家顶着天空中微弱的淡蓝的光,前往来安县杨郢乡。作家们只为一件事,那就是去山上看一棵千年银杏树。人群中有说有笑,大家的脚步声汇成一股暖流,正如远望山脚下,星星点点的夜灯照在心里让人顿感祥和而安定。
之前,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七弯八拐绕入山路,车在一处较为宽阔的地面停稳,桔黄的车灯照在水泥栏杆上,与山下淡蓝的夜色对比明显,怡然之情触动全身。
风送来幽静,涌来一点神秘。我下意识地关了照相机,脑海里勾勒着银杏树的大致模样。
没走几步,见昏暗的光线下,几名戴着红色帽子身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在树下恭恭敬敬地站着。他们面前摆着一张木桌,桌上整齐地摆有杯子和水壶。先于我上台阶的几位作家端着热气腾腾的水杯,一脸惬意。此刻,在这寒冷的山上,不说喝着热水,就是端着水杯也让人自得其乐,温暖备至。“可以给我倒杯水吗?”潘小平上去问道。”可以啊!“两名穿红色马甲的工作人员连忙微笑着伸出手,一人揭开水瓶盖,另一人双手将水杯递给潘小平。
了解得知,他们是附近社区的工作人员。听说作家们要到来安采风,其中一站就是在杨郢看古银杏树,几天前,工作人员就早早准备,没想到当天因为行程变化耽搁了一点时间,他们只得一直在夜色中的山腰枯等着。冬日的山腰光照较差,气温又低,工作人员端来桌子,准备开水壶和水杯,为大家耐心服务。我在看他们搓手时的表情,大体感知他们应该没少挨冻。正值周日,他们本可以在家陪家人,没想到还要披着寒夜在山上加班。
front2_0_FleHJR_JVdVg4BRU1byHPHKSnErH.1608676050.jpg
时间分分秒秒飞快,我三步并两步到达目的地,又毫不犹豫开启照相机,把参数调到接近极致。我试拍了一张,仍无法清楚地看到银杏树的雄姿。
光线再暗下来。站在古银杏树下,我心生谦卑。它像慈善的老者,又似聪慧的智者。我低下头,像个孩子,找寻着什么,又想听它说些什么;我再仰头,凝视它的伟岸与挺拔,就像穿行在时空隧道里,想象它千年前的模样。那一刻,我无法目睹其真容,幸好可以借浸入鼻孔的一股檀香,细细地品味它的古老与神奇,感受着来来往往的人们的虔诚与期许。
天真的快黑了。大家齐刷刷下山。还是在半山腰的老地方,刚才那几名工作人员仍整齐地站在临时服务台前微笑荡漾。我站在原地,几乎是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们昏暗光线下的面容,感受着在这千年银杏树下一幕鲜活的真诚与热情。几乎是在那么一霎那,我内心泛起阵阵暖流,怂恿着手中的照相机。我想留下这一幕景!我这么想时,就快步走了过去,急匆匆地对他们说:“我来给你们拍张照片吧。”我左手打开手机的照明灯,右手举起照相机。他们淡淡的微笑和朴素的衣着,镶嵌在朦朦胧胧的绿意里,这一刻的美好随着我内心的感动绕过古银杏树挺拔的身躯瞬时凝固在了照相机里。
天色更暗了,整座山被夜色箍得紧紧的。大部分人已经陆续上车,我仍站在车旁的空地里望着远方微微的灯火,那棵古老的银杏树似乎也陪着我。
汽车启动,喇叭声提醒我快上车。此时,汽车前照灯打在前面一堵山坡上形成的一块醒目颜色,似乎向山上的古银杏树告别。隐隐约约,我见一个人扛着桌子从山上走下来。是谁?只见他快速步入灯光形成的色块。哦,原来他就是刚才为大家倒水的工作人员!接着,他缓缓移动,试探性从一堆杂草里挪了几步,踉跄着搬动桌子,身子左一歪,右一斜,好像在找寻一条路。真是难为他了!这么暗的天,这么冷的夜,扛着这样重的桌子,这夜色中生动而迷人的身影,怎叫人不难忘呢!

中巴车的喇叭再次响起,我依依不舍地上了车,告别了那棵千年古银杏树,也告别了那座我还没看够的山。
坐在车上,脑海里浮现着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的身影。我无从知道,这些基层工作人员从哪来的一股默默的顽韧。他们,多像那棵千年古银杏树啊。
这株位于来安县杨郢乡宝山村上庵岭的多代同堂的古银杏树(雄株),树龄约有1750年,树高24米,胸径2.04米,在古树基部萌生8株不同年代的小银杏树,形成老、壮、中、青、幼“五代同堂”的奇观,被中国银杏学会誉为“皖东银杏王”。
千百年来,这棵古老的银杏树俯瞰大地,又撑起一片天空。也许,它留恋这片土地的深沉,念念不忘土地上人们的执着与善良,即便风风雨雨,它仍在山上遥望黎民百姓,为他们遮风避雨。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似乎被这棵银杏树感召着,丝毫没有忘记它,为它祈福,为它修路,照顾它,看护它。
一棵古树染绿一座大山,一面旗帜激情一片热土。那天晚上,在山上为大家服务的这群可爱的人正如在新时代为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的无数人,受这棵古银杏树滋养与庇护。他们,与这棵千年银杏树一样,值得被惦记、被敬仰。
这一段天生的和谐美哪是一天一月或是一年形成的呢。
front2_0_Fg16yzc-yEC9CxaDzcsyG5bDd_xY.1608676050.jpg
张旭光,1982年生。高中语文教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德市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宣城市散文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文苑》《雨花》《清明》《美文选粹》《散文选刊》《安徽文学》《作家天地》《时代作家》《中华文学》等。获奖十余次,入选“安徽教师散文百家”、“宣城市散文十佳”。捕捉文字二十余年。



群鸟抱住来安



这人间,倘使没有鸟,该是何等枯涩和寂寥。
在来安一日,与鸟对话。那些鸟群,像光辉饱满、韵脚清扬的唐诗,落满山河,落满来安。来安县,恰似那盛唐,有福得很。
初冬的擦黑时分,我们一群写字的人,像一群倦鸟,隐入来安,浅浅淡淡,没有惊动这名不经传的皖东小邑。住宿的宾馆在郊区,空旷、安静。初来乍到,清寂的陌生感推着你出得门来。薄暮里,凉风过高木,远山像搁浅的蓝鲸。就在暮色将沉未沉里,我瞥见一只鸟。她点在树杪上,一动不动,像一枚悬在天幕里的苍古玉雕。
这只鸟,是来安惠赠我的第一声问候,瞬间便戳破了陌生的尴尬。我的故乡在大别山,千鸟竞飞,百鸟绘图:八哥牧牛,白鹭巡秧,野鹜戏水,布谷催生,黄鹂鸣柳,山鸮守月,飞鹰拿云……山里人家,伴着鸟鸣,把日子过得悠长,哪日不闻鸟声,仿佛突然没了母亲的唠叨。无数次目睹同一个场景:炊烟爬上屋脊,牲畜归窝,母亲在灶膛口拨拉火焰蓬勃的松针,父亲蹲在门槛上鼓捣水烟。那时,在高过屋脊的苦楝树上,一只静默的鸟,极目远眺,如圣哲,阅尽红尘烟火。那光景,安和,优柔,生动,熨帖,温暖。
没有鸟的山,是空山。有鸟的城,是福地。因一只鸟,来安不那么陌生了。
第二日,走池杉湖湿地公园,方知来安委实不简单。冷冬物藏,静到可以打捞水下的鱼群梦语。这湿地公园,一边是中国古风,一边是西方油画。那一池残荷,冷峻幽深,墨色浑莽,似极徐渭的大写意。在一片潦草寒寂之中,竟然有成片的红莲怒放,好唐突的样子。只是,当你撩紧围脖,转身离开时,脑海里竟无端地生出一幅画:深邃的天幕上繁星点点。另一边,是池杉湖。那是塞尚的油画,深沉、内敛。冬日的池杉,繁华褪尽,冷寂无声,一树一树绯红,像莫奈的日头里溢出的绯红。
摆舟,破水,人便在湖中了。
猛然,一只水葫芦破水而出!未及惊喜,又见两只斑嘴鸭引颈逐波!同船的人惊呼高语:黑天鹅!顺势望去,在池杉深处,一对一对的黑天鹅,姿态高雅,贵气逼人。那黑,让人想起霸王的乌骓马,绸缎一般泛着幽光。高贵的东西,总是清醒地与俗世保有距离。这时,掌船的老人,温声细语地说:抬头,抬头看。那样壮观:成群成群的野鸬鹚,悄无声息地窝在赤色的池杉顶端,像千百语意恢弘的词汇,散在池杉湖丰盈的意境中。很多时候,安静的背后,是最幽深的喧闹。此非湖,亦非林,而是一个禅机遍布、自在自得的世界。
front2_0_Fkf5ZdlU78GBvvc3eVTJhReqEPTf.1608676050.jpg
来安,在我心里陡生风流。两千多年前,在一片沙洲兰泽之边,芳草离离,成群的雎鸠掠翅飞过;水边的林深处,“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多像来安!美得纯粹,美得底气十足。想起外祖母家门前的留竹河,那条古水,曾经驮着青天白云,供养着无数的水鸟鱼虾和耕读传家的乡亲。如今,白鹭的掌温早已冷却在沙洲,赤尾鱼趁着夜色成群地奔突,晨风里再无牧牛的童谣。唯余猛兽一般的吸沙船,日夜喷着狰狞的挽歌。心下想来,顿生几分凉意。
出了水路,换乘大巴,去乡下。车窗之外,天高气清,村落如散章,散养的白鹅缀在老布一般的田野里,像雪莲朵朵。褐色的篱笆圈着碧绿的菜畦,大白菜、黄包菜居多,满沾霜色,绿就绿得通透,黄是那种嫩嫩的鹅黄。如若择一雪天,泥炉小火,炖一锅豆腐包菜,定能吃出自然的风烟气色。最好的味道,是自然的味道。
冬日的乡下,空旷而辽远。在半塔镇黄郢村,迎面遇见一株枯枝擎天的老槐,犹如铜板雕刻。散布的枝桠上豁然骨立着四五枚清瘦的鸟窝。也许,那是欧阳修遗落在来安的几个优柔的意象罢。那些鸟窝,不动声色,一到春天,便会苏醒过来。而那些鸟,你根本不知她们藏身何处,却无需挂念她们不久将践约而来的精准。
在去杨郢村的路上,两只喜鹊隔着车窗,滑过我的头顶,交代了三两声。那清澈的鸟语,我懂。抵达杨郢村时,暮色深深。有株古银杏,一千七百多年,像地底生出的骨管,令人心生敬畏。树上没有鸟窝,群鸟大抵也有敬畏之心吧。活过千年,什么鸟不曾见过。夜色里,我仿佛看见一只大鸟,像佛一样,盘坐于古银杏之上,盘坐于这片山水福地。
晚饭,在林桥村生态农庄。又见鸟窝。在农庄的院落里,燃着一堆篝火。借着火光,我看见她挂在一棵高大的香樟树上,如老僧浩深的眼窝。
炭火明明灭灭。烤着火,无端地想起大先生当年雪地捕鸟来。那个月下刺猹的少年说:“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来安到底有多少鸟,难以弄清了。怕是多少山水,多少鸟群罢。
突然,不想唐突地离开来安了。我拨了一下通红的炭火,火星阑珊。火光之中,大雪纷飞。我化作一尾火狐,在纷飞的清冷里,卧雪温梦,等关关雎鸠,等窈窕淑女,等来安万千鸟群拥抱过来。
front2_0_FvrRBJ5EayFBcrnQuqBK_x9MsBi9.1608676050.jpg
李海燕,笔名木槿花开。陕北延安人,现居合肥,中国作协会员。先后出版散文集《感恩的心》《灵魂如玉》《两个人的大草原》《萌娃来了——木槿外婆手记》等四部。计80余万字。
                                       

    福地热土莲花开

——来安行随想





对于来安,虽然没有到过,可一点也不陌生。我的大学汪同学就是来自来安。她大大的眼睛,阔阔的嘴巴,黝黑的脸庞。她是从知青点接到入学通知的,风尘仆仆赶到了学校,一身泥土的气息。那是1978年的春天,恢复高考第一届的大学生们基本上全是土包子,张口都是方言。汪同学说的是我不熟悉的方言。得知她来自地处皖东的来安,那就是来安腔了 。住在一个寝室,四年的朝夕相处,早已熟悉了她的来安腔,很好听顺耳。恰巧,班里还有一位钱姓男生,来自皖东的天长,他的口音更重,偏偏还喜欢发言,或者和我们女同学畅谈革命理想和未来。时间久了,天长话我也是听得顺溜的。后来,刻苦勤奋的汪同学在南京某大学当教授,理想远大的钱同学到北京当官去了。回想起来,个人的未来走向,在班里就初露端倪。

2020年11月27日,当我第一次踏上来安的土地上时,就迫不及待地给汪同学去了微信:我到你的家乡啦,好美丽啊!她立刻回复,你到来安啦?我前几天刚回去过,还到了位于汊河当年的知青点,几乎全都不认识了。变化太大。她也在惊呼。

是的,我目所及,宽广的马路,林立的高楼,大片的厂房,还有正在建设的轻轨。虽值寒冬,却感受到了车水马龙争先恐后争分夺秒的热闹气氛,还有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高涨热情。巧合的是,我就住在汊河新区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兴茂运动酒店,一个宁静舒适环境优美的地方。汪同学当年下放的小村庄,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热土。

来安,来安,来者皆安。来安县名始于南唐中兴元年,即985年,而早在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就已建县,那时叫建阳县。后来几易其名。算来,建县已有2241年的历史了。历史的星空,星汉灿烂,斗转星移。一个县能建制完整有序传承2200多年,且还有这么好听又吉祥的地名,简直是上苍的眷顾,福地洞天。





小时候每当戴上红领巾的时候,我的耳畔都会响起老师的教导,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低头再看看胸前飘扬的红领巾,真的好红好红啊!我坚信,红领巾就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长大了才慢慢懂得,这只是一种精神的引领和意象。意象许多时候是不真实的。可我们所拥有的和平环境幸福生活,的确是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千千万万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真实的不能再真实了。那只红领巾我格外珍惜,佩戴着它,心中油然升起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这种从小培养起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始终伴随我到如今。

11月28日,我随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采风团,来到了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发生地、坐落在来安县半塔镇的皖东烈士陵园。这里是“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学会领导和当地领导带领大家缅怀先烈,敬献花篮。

远远就望见一位新四军战士的雕像巍然屹立在烈士纪念塔塔顶。他目光炯炯,威武雄壮,身背斗笠和大刀,手握钢枪,随时准备奔向杀敌的战场。恍惚间,心灵深处的那根弦被拨动,在鸣奏。我父亲的形象和这位新四军战士重叠起来了、重叠起来了。他长眠在另一个松柏环绕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

纪念塔的塔基座上赫然可见当年的枪眼。伸手轻轻抚摸,那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年月留下的痕迹啊,电光火石,颗颗要命。抬头深情仰望,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之奋斗的,让老百姓过上安稳幸福好日子的革命理想,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你们的血没有白流。

就在此前,我们刚刚参观过半塔镇的美丽乡村黄郢村和大刘郢村。

通往黄郢村的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路中间用彩绘画了彩虹条,被称作彩虹路。路两边收割完毕的稻田里,还留有粗壮肥大的稻茬,可以想象沉甸甸的稻子多喜人。大白鹅在稻田里觅食,逍遥自在。进入村庄,如同进入了一座祥和安宁的大花园,居民建筑错落有致,两三层楼的乡村别墅比比皆是。房前屋后不是小花坛,就是绿油油整齐的菜园子。小汽车就停在家门口。国庆假期我刚去过岳西的大山里,那里也是一个美丽的新山乡,村民们家家都是两三层楼的小别墅。住在山里的文友李老师说,现在不是村村通公路,而是家家通公路了。可不嘛,眼前的这里也是家家通公路了。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华夏大地上的崭新面貌。

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的设施安装齐全。一位老奶奶在晃悠悠荡秋千,孩童时代的她恐怕都没有过这样的享受。旁边是她的小孙子也在荡秋千,咯咯地笑。一只小黑狗就躺在他们的脚边,闭着眼睛在做前后五百年的春秋大梦呢,估计全是啃肉骨头的梦。他们身后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篮球场,几位年轻人在抢球投篮。小河边一棵树的叶子黄了,金黄金黄的,间或还带点红,正好天光放亮,叶片闪闪,真好看!让人精神一振,眼前一亮。村书记亲自拎着手提扩音器,兴奋地为我们讲解。其实,不用多说,游览所见就说明了一切。黄郢村的祥和富足尽收眼底。

在大刘郢村的村部里,展示着村民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就是我这个不懂行的人也能看出作品的艺术水准都是很高的,懂行的同行者们都在连连称赞。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村还有自己的舞蹈队、县级非遗项目《子母灯》表演队,还自办“村民春节联欢会”。富裕起来的农民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大刘郢村还是新四军二师师部所在地。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参谋长詹化雨、政治部主任箫望、政治部副主任余立金率部在此驻扎四年。刘少奇在这里做过“建设一个好的党,做一个好党员”的报告。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我的父亲,他也是一名光荣的新四军。

父亲1934年从老家陕北延安瓦窑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军前是一位贫苦的黄土高坡上的放羊娃。父亲因身材高大成为了一名红军的机枪手,开始了他浴血奋战的革命生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中687团是绝对的主力。在伏击中打到性起时,父亲忘记了危险,站起来平端机枪对桥沟里的日本鬼子进行扫射,后来还进行了肉搏战。战况空前惨烈。此后,八路军115师的部分健儿们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增援新四军,增强豫皖苏地区的抗日力量。在黄克诚将军的带领下,父亲跟随大部队一路南下,成为了光荣的新四军一员。父亲机智勇敢,特别能打仗会指挥,带领部队数次和鬼子遭遇、交锋,全都取得了胜利。父亲负了重伤,在苏北一位叫程广武的青年老乡家养伤,是他们一家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父亲才捡回了一条命,重返抗日战场。军民鱼水情,老乡的恩情,父亲时常和我们提起。父亲的战斗足迹当年是否踏过来安的土地?还要翻看史料。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地方,老百姓都过上了安居乐业富裕康乐的好日子。我这个新四军的后代从心眼里感到自豪和骄傲。
front2_0_Flzop1PUN1uE7BFHHjnOwbvj8Tz_.1608676050.jpg


采风的队伍来到了池杉湖湿地公园。这是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共有的一处名胜风景区。来安县是安徽省向东发展的前沿,池杉湖是镶嵌在皖苏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是第一次见到长在水中的杉树,这种杉树叫池杉。池杉的形状和别的杉树差别不大,不过它们更酷爱水,它们要在水里生长,靠近水里根部的地方长得粗圆,这一定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但凡爱水的植物,没有不美的。芦苇、水仙、莲花、凤眼莲、荇菜、鸢尾、菱角、浮萍……这些都是常见的小型水生植物,水灵灵的,随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一棵或数棵乃至数万棵池杉树亭亭玉立在水中,那是怎样的摄人心魄啊!坐在船头,船往前行,静水深流,水鸟自由翱翔,池杉树刷刷掠过,我心飞扬。气温只有2、3度,北风呼呼地吹。奇怪的是,一点也不感觉寒冷。是那些华美的池杉树红伞给我挡风、温暖了我的身心吗?应该是的,静谧的水面上,连绵的红色池杉林,弥漫着火一样的热情。还有湖光潋滟中它们的倒影,所形成的视觉冲击,是撞击到心扉的。

行走在池杉林曲曲折折的木制栈道上,更颇具自然的野趣。在这里,可以和池杉来一个近距离缠绵。又一奇特的景色扑面而来,湖面上出现了一朵朵盛开的睡莲,或单独,或成片,或红艳艳,或黄澄澄,花朵饱满,色彩明艳。惹得同伴们惊讶尖叫。如果是在夏季,或者是在早秋,在湖中看到莲花,一点也不稀奇。那正是它们怒放的季节。

其实刚进湖区的时候,第一个景点,远远地就看到了冰冷的湖面上似乎有莲花在开。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用手机拍照拉近了看,有点模糊,看不真切,但肯定是开花的睡莲。还有小水鸟在其中凫游呢。导游催着要去看池杉,来不及探个究竟,就匆匆离开了。看到池杉后,又被池杉迷住了,差点忘了莲花的事。这会儿,真真切切,那么娇美的莲花就盛开在池杉林的水面。再次的相遇,让我从心灵深处由衷地赞叹,这真是一片热土啊!你看,这里的莲花在它温暖的怀抱里,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恣意张扬,蓬勃绽放,以仙子般的笑脸欢迎八方来客。令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观光者仿佛误入夏季的莫奈花园。莲花是祥瑞之花,在冬季的来安还有莲花在等待我们,何其有幸啊!

听说,夏季的池杉湖又是另一种摄人魂魄的大美——如绿野仙踪。当然,那时候的荷花是万花齐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大而浩瀚。爱莲的我都有点等不及了。

池杉湖于来安,就是美人头上的金步摇。一颦一笑,移步如莲,步摇灵动,顾盼生辉。仰慕者纷至沓来。好不热闹。





和这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来安县交相辉映的是,在杨郢乡宝山村上庵岭上,生长着一棵皖东银杏王。之所以称王,那是因为它已经约有1750岁了。这恐怕也是安徽省内最古老的银杏树了(另一棵在凤台县一中老校园内,约有1800年的历史)。我曾经在寿县古城里观赏过几棵千年的古银杏树,深秋时节金光闪烁拙朴华美。那些古银杏树与寿县的厚重历史也是交相辉映的。

我们来到老银杏树下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什么也看不清了。奇特的是用手机拍摄,效果却非常好,原先看不清的轮廓,照片中清晰可见。尤其是那黑蒙蒙的天空变成了透彻的深蓝,深蓝色天空下的大银杏树硕大无比,雄浑苍健,甚至系在它身上人们祈福的红布条都依稀可见。或许是老树王宽厚仁慈,不忍让远道而来赶路迟到的客人失望而归,特意显露出自己的真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棵银杏王已经不是一棵树了,而是悠悠历史的见证者。听说,树活到千年会成精的,成精的树有感情有思想,抑或还有魔法呢。小时候听过的许多民间故事都与老树精小狐狸精什么的有关。《天仙配》中老树精槐荫树还会开口说话做媒呢。可不嘛,这棵老银杏已经看过了638750多次的日出日落斗转星移,已经经历了1750多次的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春夏秋冬。时光掠过盛世的繁华和末世的苍凉,记忆深处还留着花团锦簇歌舞升平和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它看过大唐的盛世辉煌,也见证过北宋的山河破碎。现在,一群“知名作家看来安”大型采风活动的成员来到了它的身边,它一定是很喜欢的,一定是欢迎的。对于一个老树精来说,分辨一群人的好坏,不是难事。尤其是还要宣传它的家乡颂扬它的家乡的人,更是欣喜异常了。当年,日本鬼子来到它的身边,老银杏一定是怒目圆睁的。如果可以的话,它也会扛起枪打鬼子的。

老银杏王一定还记得,当年那些半塔保卫战的新四军战士们。他们坚守阵地、浴血奋战、英勇顽强和敌人作战,直到拼尽最后一颗子弹最后一点力气。牺牲的烈士们都还那么年轻啊!老银杏王很欣慰,它看到了,从1949年10月1号起,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它看到了,改革开放,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看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是中华民族最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时代。它还要活下去,还要见证中华民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复兴。

我最后一个离开老银杏王,摸黑在台阶上捡拾了好几片银杏叶,我要把这千年的福份带回去。夹在书本里当书签,时时感受老树精银杏王的祥瑞之气。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能够生长近两千年银杏王的地方,一定是一块福地热土。此次冬季的来安之行,这块热土温暖着我。

祝愿来安人民世世代代永远幸福安康!

                                                  2020年12月8日


front2_0_Fkse-RFhUXSj6DrycCGlOZoanxf1.1608676050.jpg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73 天

连续签到: 1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0-12-23 08: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6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0-12-23 10: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44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0-12-23 11:04:22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2-23 15:59:35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12-23 19:04:26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2-24 06:16:49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44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0-12-24 10:01:52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