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石老师 于 2021-7-24 10:03 编辑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 脑卒中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质量降低,出现烦燥、抑郁、绝望等心理变化。那么,作为脑卒中患者的家人,该如何应对其心理问题呢? 首先,要掌握卒中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卒中患者常经历五个心理阶段,包括震惊期、否定期、抑郁或焦虑期、反对独立期、适应期。掌握了这些心理变化规律,就是掌握了心理治疗的主动权,找出患者问题所在,切记顺应患者心理变化规律,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护理的影响,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健康,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次,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以“护理”的心态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要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消除恐惧和悲观,摆脱一切杂念,积极配合治疗,坚持有效的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 再次,要注重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求家庭所有成员都要积极关心、体贴、尊重和谅解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照顾。鼓励病人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活动。绝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烦躁、讨厌或随意训斥患者,也不可装聋作哑,不理睬患者。对待患者的合理需要,要尽量设法给予满足。 最后,在知道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往往从认知活动障碍开始,进一步引起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从简到繁,指导患者去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帮助他去重新认识周围事物。 总之,家属要格外关心患者的心里感受,多多理解,换位思考,同时,更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患者身体康复的越好,心情就会越好,家庭的幸福指数也会随着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