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洪灾后的心理创伤? 前一段时间,特大暴雨袭来,河南多地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各种拍摄于现场的照片和视频,以及相关的媒体报道,牵动着大家的心。 被困水中的人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在有关郑州地铁救援的报道中,有人回忆,在被困的数小时里,身边陆续有人出现缺氧、发抖、大喘气、干呕的状况,还有人晕倒、窒息。在灾害中,不仅仅是亲历者可能受到心理创伤,旁观者同样可能受创或被激发出已有创伤的应激反应。 灾害所导致的创伤是亟需被理解和治愈的,不仅仅因为它会带来个人的痛苦,创伤引发的无意识行为还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使得创伤在家庭、社会、历史中循环重复。所以关于灾后重建,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如何治愈集体以及个人的创伤,毕竟身体和心灵是不可分的,长期未治愈的心理创伤最终会导致身体的各种疾病。 其实,只要我们理解创伤,就会发现即使创伤比我们想象得要常见得多,但我们的心灵和身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智慧可以治愈它。所以,让我们试着理解创伤,更好地帮助那些经历了不幸的人,治愈自己和保护我们所爱的人。 灾后常见的情绪反应与身体变化 心理层面 1.恐惧和担心。包括很担心灾难会再次发生,害怕自己或者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自己一个人等 2.无助感。感觉人是那么的脆弱,不堪一击,感觉前途茫茫。 3.悲伤和内疚感。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和内疚。 4.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自己不公平,没有得到自己理解的及时的救助等。 5.强迫性的重复回忆。灾难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 6.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同时思念死亡的亲人,或受伤的其他人。 7.过度反应。对于灾害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儿等感觉反应过度。同时没有安全感,容易紧张焦虑,失眠做噩梦,总是从噩梦中惊醒,总是特别想做事情,不能让自己停下来。 生理层面 易疲倦,发抖抽筋,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子宫痉挛,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眩晕、头晕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等。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应对? (一)关注身体变化与疲劳感,注意休息和饮食 1.保障有自我隔离和休息的地方 2.每天工作前简单评估自我的状态和工作能力,以做好心理准备和工作安排 (二)学习放松心情的方法 1.站在开阔的地方远眺,有助于改善情绪; 2.每天睡觉前和起床后,花5—10分钟进行深呼吸(每次呼吸约10秒钟); 3.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即逐步收紧和放松各个肌群,可以起到放松的效果。 (三)来自身边人的关怀与支持 1.当感觉到自己无法承受压力时,请及时向负责人或领导诉说,做力所能及的事; 2.同事间相互支持,每天适时地将你的感受与同事分享; 3.适当地宣泄负面情绪,寻求家人、朋友的安慰和帮助,必要时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