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的起因及预防 “老年痴呆症”是民间俗称,临床医学上叫作“阿尔兹海默症”,常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说话颠三倒四等。此类病症属于神经系统疾病,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60岁以上人群居多。临床医学调查显示,我国罹患老年痴呆病症人群高达1000万以上,截止今日,该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老年痴呆症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阶段:多表现为记忆力下降、丢三落四等,有生活自理能力。中期阶段:语言功能障碍,说话颠三倒四,甚至丧失语言功能,自理能力减弱。后期阶段:精神失常,失去判断能力,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 老年痴呆症并非顽疾,多加控制,能够延缓病情发展。俗语有言,“50岁是道坎”,中老年朋友在50岁之后,要格外注意自身行为习惯,自查是否存在异常。由于老年痴呆症前期表现为,记忆力衰退、精神恍惚等症状,部分人往往会忽视此类病症,认为是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因此错过黄金治疗期,追悔莫及。 老年痴呆症,前期存在哪些症状? 1.记忆力衰退 记忆力下降是老年痴呆症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健忘、丢三落四等。经常有新闻报道,老人独自在家做饭,忘记关掉煤气阀门,引发二氧化碳中毒事件。 2.语言表达异常 老年痴呆症是神经系统疾病,神经中枢系统受到影响,会导致语言功能异常,患者无法清晰表达自身想法,说话颠三倒四,让人无法理解。 3.判断力、辨别能力下降 老年痴呆病症患者,判断能力、识别能力逐渐下降。轻则无法辨别周遭温度、颜色、味道等;重则人际关系判断失衡,“六亲不认”。 4.情绪异常 老年痴呆病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部功能异常,情绪调配能力失控。患者多表现为情绪多变、阴晴不定烦躁易怒等,并且伴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等现象。 为什么老年痴呆人群比重越来越大? 很多人会提出质疑:为什么老年痴呆患者比重在逐年增加,大致分为四个原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学研究证明,老年痴呆病症,遗传概率高达50%以上。近亲属若罹患此类病症,那么其患病风险将会加剧。 2.疾病 近年来,“三高”疾病在中老年人群多发,此类疾病多为心血管疾病,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是老年痴呆病症诱因。 3.脑部外伤 中老年人群,身体反应迟钝,如果不慎跌倒,摔到头部,形成血栓,会使脑细胞受损,影响神经中枢。 4.外界刺激 中老年人群,心理承受能力弱,受到高强度外界刺激后,脑部细胞分泌异常,也会有老年痴呆病症风险。 医生建议:50岁后,尽量改变4种生活习惯 1.“社恐”,拒绝出门交际 如今年轻人中流行“社恐”,即社交恐惧症,表现为不爱与人交际。老年人群也存在“社恐”,人在上年纪之后,“离群索居”心态与日俱增。长期如此,社交能力下降,大脑反应迟钝,整个人会更加呆滞。 2.抽烟喝酒 不管是抽烟还是喝酒,都对身体有害无益。中老年人群,50岁以后尽量杜绝此类行为,避免刺激大脑,导致脑部功能异常。 3.不良饮食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代谢能力会逐渐下降。50岁以后,人体消化能力也会“老化”,长期保持不良饮食习惯,会引起肥胖,继而引发心血管疾病,此类疾病是老年痴呆症“罪魁祸首”。 4.熬夜 通宵熬夜,既打破身体平衡,还影响器官修复。长期如此,内分泌失调,加剧老年痴呆症风险。 结语:50岁是个坎,抓住这个养生黄金期,改掉坏习惯,别让老年痴呆“找上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