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孩子 放寒假了,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很多家长常常被孩子折磨得大伤脑筋。作为家长,你是否想过?在大人眼里,孩子身上总有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了让这些问题消失,我们常常忍不住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批评、说教,事实上这样下去只会愈演愈烈。只要我们换个角度看待这些问题,会发现这些“坏毛病”,却也是孩子成长的契机。 1.家长眼里的“顶嘴” 很多家长反应孩子爱顶嘴,说一句,他顶十句,常常让父母情绪失控,这种公然的反抗常常让父母感到被冒犯,没面子,下不了台阶。比如放学回家了,妈妈们总是说赶快去写作业,孩子们回答一般都是,为什么我不能玩一会再写作业了,你们大人回家了追剧,玩手机,躺沙发上…… 此刻如果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在在表达他的真实想法,上学一天了也想休息一下再写作业呀!这种反抗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反而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因为他是在和父母争夺自主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正在试图摆脱依赖,期望得到更大的话语权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顶嘴的本质,不是孩子故意惹你生气,跟你作对,而是孩子想用他们的逻辑说服你,捍卫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是勇于表达和渴望独立的表现。 心理学家曾经有一项研究发现:那些从小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争论的孩子,长大后处理社交中出现的意见分歧、言论压力的能力也会更强。顶嘴的出现,意味着孩子的独立正悄然开始。德国心理学家曾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对你“顶嘴”,不要急着生气,你要做得是教他们如何正确的“顶嘴”。当孩子想表达需求时,不是情绪的表达:“我就要这样”,而是表达自己合理的理由,这就要求大人多问“为什么”,培养孩子的逻辑表达能力。同时让孩子学会我可以表达我的情绪,但是不能情绪的表达,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父母应该以尊重、相信的态度来对待。适度并且有礼貌地争论,对孩子是非常有益的。 2.关于“贪玩”的话题 父母们提到较多的还有贪玩、调皮,当让父母说说孩子的这些情况时,总会讲出一堆的问题,玩的忘记吃饭,玩的不想回家,玩的不写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亲子关系的隔阂,家长认为孩子太痞,不听话,教育孩子太难啦!这是很多家长的心声。 我们要认识到“贪玩、调皮”是孩子的生命能力释放来着,蒙特梭利说:“工作”(游戏、玩耍)是儿童正常化发展的途径,这些可能是生命能量与环境不匹配引起的,我们不能只堵而不疏,光堵只会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当我们没有正确的方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发现,孩子只会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很多家长说我也是为了孩子好呀,我也是为了爱孩子呀,我为了孩子都放弃了很多的兴趣爱好、出门聚会等等,而现在还在等情况越来越严重了! 大人们对玩耍都存在一种偏见,那就是:“玩”是最耽误孩子学习的。其实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看似瞎玩的过程中,孩子学到了他们一生受用的东西。 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用三组老鼠做过一场实验:一组被一起放在标准的笼子里,进行普通喂养;第二组单独隔开,放在不透明、光线昏暗的笼子里喂养;第三组被放进玩具齐全、光线充足的大笼子里喂养。结果表明,生活环境不同的老鼠,大脑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越是在宽敞明亮、玩具多的“丰富环境”中,老鼠大脑发育得越好,各项能力越突出。 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丰富的环境,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和发展,允许孩子尽情游戏、玩耍,孩子不但习得了身体会更灵活,也会习得各种人际能力,同时他的大脑神经元得到更好的发展。 有位妈妈曾经抱怨自家孩子在小区里是孩子王,孩子们都喜欢他,都爱找他玩,妈妈担心,这样下去,孩子心都玩野了。其实,一个孩子如果能在同伴中受到欢迎,恰恰是他社交能力强、领导力十足的表现,他用真诚、友善换来了同伴的喜爱,并不是一件坏事。会玩的孩子,身上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孩子在玩耍中,能释放旺盛的精力;可以学会社会交往的种种规则;与父母的玩耍里,还能重建亲子间深情联结的桥梁。 过度限制孩子的玩耍,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好奇心和探索欲。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父母不仅仅要支持孩子去玩,还要陪着一起玩,让孩子未来能做一个有趣的大人。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最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人。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要处理得当,看到背后积极正向的部分,“问题”也变成孩子的成长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