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元桂 于 2022-9-22 14:55 编辑
“国格”古今淡
周 元 桂
所谓“国格”,是指国家的体面和尊严。国人自古就视国家尊严高于一切,关键时刻,可舎生取义以维护之。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凶奴,被凶奴王扣留而劝其降,苏武宁死不从,受尽拆磨,苦忍十九年。侥幸回汉时已颓躯皓首,但大汉却升起一颗璀璨的爱国明星。南宋在被蒙古人(元朝)征灭之最后一刻,副宰相陸秀夫抱着六岁的小皇帝投海殉国;宰相文天祥顽強抗元兵,不幸被元军掳至大都(北京),元帝对其一再诱降,文天祥不为所动,三年后,昂然挺立于刑场,引颈就义,从而“留取丹心照汗青”;南明总兵史可法坚守杨州城,与来犯的清军血战十日而殉国,浩气长存照古今;中日甲午之战中,邓世昌、丁汝昌等众将士,因实力不敌日寇而溃败时,全都大义从容地为国捐躯,彰显了他们的国格尊严;郑成功声势浩大地抗击清军,兵败退往台湾,驱逐了据台的荷兰人。其北抗南驱之爱国情结,彪炳千秋,乃我国历史上国格铮铮的民族英雄! 数十年前,一次世乒赛上,国手张燮林不小心战胜了朝鲜选手,如此则让朝鲜名次落后于南朝鲜(今韩国),损伤了中朝友谊,在国际上也产生不良影响。周总理对此事十分重视,专派一位国家体委副主任,带着張燮林赴朝认错请谅。感动了金日成,他高兴地说:“父子二人下棋还互不相让,何况我们是兄弟呢?中朝友谊是牢不可破的!”可见,周总理为维护国家形象,考虑得无微不至。当初日本首相安倍,蓄意登占我国钓鱼岛、否认南京大屠杀、频频搞拜鬼话动,气焰嚣张,让国人怒不可遏。针对此,我国适时地设立了抗战纪念日、死难同胞公祭日,每祭都声势浩大,盛况空前,声震寰宇。此乃吾华夏民族“国格“尊严之昂然彰显也! 9月18日,英国为逝去的女王举行安葬仪式,其国内的一些居心叵测的政客,竟拒绝中国代表团瞻视女王遗容。对此,我国网众都无比愤慨,认为代表团应打道回府,以示以牙还牙之骨气,而代表团则考虑到,君子不与小人论道,那样做,是以“小” 对“小”,有失大国风范,反而有失国格尊严。前者乃国人维护国家尊严的情感之本能流露,后者乃维护国格尊严之理智应对,二者都乃滚烫的爱国情结使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