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都有印象,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问这问那,喜欢动手、观察,这就是好奇心。好奇心容易被未知、新奇、有趣、特异性的东西、现象所激发,容易在探索过程、有付出的结果及鼓励和奖励中得到维护和加强,因此,培养、维护孩子的好奇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好奇心应该从小抓起。这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人类最初的好奇心来自于婴儿的探究反射。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婴儿时,一旦发现新奇事物,就会用手触摸,用牙齿、舌头去品尝(所以,很多婴儿拿到东西都往嘴巴里塞)。到了幼儿期,好奇心更加强烈和明显,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好奇,这种好奇最初是情景性的、发自内心的,如果得到允许,就会得到维护,如果受到引导(但不是替代)、鼓励、表扬,就会得到提高。 2.尽量将孩子的房间布置得颜色更丰富一些(而且多用彩色)、更有动感一些(最好多一些会动的物品);使用的用品也一样尽量颜色鲜艳、可以活动的、可以拆装的,特别是玩具。 3.给孩子购买的玩具,尽量是一些智力玩具,可以让孩子自由组合或混合的玩具(当然,自然界以及自然生活中都充满这类玩具,而且效果更好),而不是纯粹的娱乐玩具,同时需要考虑到自己孩子的年龄、智力和经验水平,难度太大的玩具,容易挫伤孩子的好奇心。 4.对于孩子没完没了提出的问题,我们要尽量引导探索,而且尽量生动有趣,不能厌烦甚至训斥。孩子的这种“十万个为什么”的行为,正是孩子的好奇心表现,说明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孩子不问,那才是需要担心的。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应该尽量回答,同时给予表扬;如果回答不了,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去查资料、问别人;如果可以通过感知觉器官去探索了解的,尽量引导孩子用感知觉器官去探究获得答案,比如手摸、动手操作、耳朵听、鼻子闻、牙咬、舌头品尝等等。如果我们没空或心情不好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找答案,或者另约时间给答案,这样才能保护并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5.尽量鼓励孩子去做各种探索,包括各种拆装、尝试、实验等等,最好是跟孩子一起去探索,或者带孩子进行各种探索,这样的工作其实很简单,比如父亲修桌椅、电器时,可以让孩子在旁边当帮手,母亲炒菜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出主意,海边的一起挖沙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增强孩子好奇心的方法。 6.平时用充满好奇的语气多向孩子提问题,引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好奇探索,这样,孩子有问题就会启动思考,而不会随便放弃甚至爆发情绪。有没有答案、答案正不正确都是不重要的,引发思考、好奇、探究才是重要的,这个对于好奇心比较弱的孩子、早期好奇心被挫伤、削弱的孩子、不爱学习的孩子,这个方法更加重要。当然,所提的问题尽量是现象性问题、形象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不管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可以,比如水为什么会变成冰、盐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些人的脾气很暴躁,等等,问题的难度要考虑到孩子的水平,尽量从日常生活、身边熟悉的、孩子喜欢的问题开始。 7.制造自由、平等的关系氛围,对孩子的探究行为及答案、结果不评价,更不能批评,多给予孩子鼓励、欣赏,特别是对探究行为、过程的鼓励、表扬。 8.增强体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和意志力。探究、思考是耗体力的,需要良好的身体条件。同时,较强的自信心、独立性和意志力,对于培养和维护好奇心是很重要的,没有自信心,什么都觉得做不好、不可能,好奇心很快就会泯灭;没有独立性,不是自己探索出来的结果,没有自己的观点,就很难有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很快就会感觉没意思(这也是不能简单直接给孩子答案的原因);而意志力弱的孩子,更容易半途而废,容易放弃,不会探究出结果,也会慢慢失去好奇心(这也是给孩子的问题不能太难的原因)。 9.尽量多人一起谈论、一起探索,而且要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自由发表观点、开始没有对错、不加评价。就像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多人一起探索能产生热烈的氛围,而且互相脑力激荡,容易发现更多的答案,也更容易找到真相,孩子当然也更开心,这也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反过来讲,创造性思维训练也是增强孩子好奇、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美国科学家约翰·曼森·布朗曾说过:“感谢上帝没有让我的好奇心硬化,好奇心让我渴望知道大大小小的事情,这样的好奇心有如钟表的发条、发电机、喷射机的推进器,它给了我全新的生命。”是啊!好奇心可以让孩子更喜欢学习,可以引导孩子走向成功,能让孩子创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奇迹,还能给孩子更多的快乐感 当然,有些事情总是在意料之外。如果下次孩子还是无法按照约定好的时间离开,你一定要提醒自己:父母只能掌控自己以及选择如何去和孩子互动,而没法掌控孩子。与其生气,不妨尝试换位思考,试试和孩子共情,让他知道你是理解他的。 无论是目前还是长远来看,保持一份成年人的淡定来与孩子沟通,都会完胜那些“老式”的育儿方法。如果你能理解、尊重并爱孩子,孩子一定会更加愿意配合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