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变色和凋谢之谜 周 元 桂 秋来了,被暑热围猎得烦躁不安的人们,无不长舒一口气,都珍珍惜惜地爱起秋来。初秋,一叶凋零,将引来了浓墨重彩的秋色。许多木本植物的叶子,渐次变成黄、红或橙色。那么,植物为何选择在秋天变色、落叶呢? 叶子变色是树木的生存策略。入秋后,气温渐低,树叶将要凋落,但是在这之前,树木需要对叶子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回收,尤其是叶片中的叶绿素含有丰富的氮,这对树木而言是紧俏的营养元素。这场缓慢的回收之旅会将叶绿素降解殆尽,同时叶子中的蛋白质,也会被回收近三分之二。随着叶绿素的降解,叶子中的胡萝卜素开始充当起这个调色盘的主角,使叶子呈现出橙色到金黄色的变化。秋叶还有很多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红叶中还另含有花青素。花青素与胡萝卜素调配起来,便使秋叶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变化一一从黄到紫到红到棕,于是,便万紫千红起来。不过,风流招搖一番之后,便开始落叶飘零了。 落叶是为了开源节流。叶子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醣类等多种营养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但随着秋后气温渐低,降雨渐少、日照渐短,当初为了接收光照而变得宽大的叶面,会面临冻伤的风险。首先是叶片上密布的气孔会随着呼吸作用而消耗大量的水分,而此际正是根从土壞中吸收的水变少之时,枝叶上的水分,入不付出,必须开源节流,来个“舎车保帅”一一舎弃叶子,以保树木存活。此乃树木落叶之科学道理也。 顺便提及一下,秋天叶片变红,还兼有防害虫的保护功能。例如,秋季大量的蚜虫迁移到树上越冬,在来年春天绿叶产生时,会对植物造成毁灭性灾害。但是在大多数昆虫的眼中,红色是不可见的,如此便蒙蔽了昆虫不来伤害。可见,秋叶变红,还是树木“瞒天过海”防虫害之妙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