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192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20-7-28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该用户从未签到
|
今天朋友们聊到吃的。一个美女晒出了农家锅巴,说泡鸡汤很好吃。结果另一位帅哥。晒了一罐色泽明黄浓郁的菌菇农家土鸡汤。并且说剩下的生鸡油煮成熟油留着吃看得直咽口水。我说这个熟鸡油煮馄饨放一些撒些葱花味道极好的。说到这个混饨。突然就想起一件尘封已久的往事。瞬间就跨过时空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冒着热气的粗瓷大碗,,,,,,,,,,70后的我幼年生活在一个巨大变革的年代。社会形态及物质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即便滁州这个在当年都不知道几线的小城民众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在饮食上。肉类食品虽凭票供应但已不再过度稀缺。一些在当时打擦边球的所谓的黑市也有售卖,渐渐的尤其大肉更多的出现在普通家庭的餐桌上。
从苏北农村。回滁州读书的那一年,一直都在城南小学。每天拖着书包。从天长路过南谯路跨过小铁道。过现在的世纪商业园原南小街,现在的城南小学仍旧在那里。那时的南小街以及丰乐路原肉大门对面一片低矮破败的平房。居民多数都祖上外来从事一些苦力,或者后期一些逃荒的, 生活的艰辛这里最显著的标志。但讽刺的大约十几米对面的肉联厂却当年最富庶的。幸福感爆棚的地方。在此就不多叙了。
大约在三年级。开学班里出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个头明显高于同龄人。柔弱洁白细长的脸庞。同样柔弱略微有些黄的头发。梳成两只松垮的长辫。显然疏于打理。乌溜溜的眼神透着一些卑微的无奈,我们不知她从哪里来,叫什么。慢慢的熟了。说着一口轻声细语的北方话。现在想皖北那一带的口音。那个年代其实有鄙视链的。尤其女同学之间。所以就排斥在班级主流之外。好在大多数男同学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物质上的鄙视链。那个年代男人崇拜拳头物质其次,加之在一个学习小组。值日的时候又总她一个人在扫地。我们这帮损友都跑去拍画片去了。直到她把书包拎到面前我们才想起一块回家。慢慢的接受了她,渐渐的也就了解了她的家庭。从北方来的。实际上也就逃荒。那时的滁州虽然也很落后,但相对于皖北农村生活要好了很多,至少不用饿肚子,其实从她的穿着能看出她的家庭很困难。相对我们这些双事业单位家庭的生活,她可望不可及的。我们这帮损友虽然很顽劣。但小的时候家庭教育的三观很正。从开始的有些欺负她一些恶意的戏弄,不经意的对她好起来。甚至联手维护她的尊严。会给她带些吃的。一个给她橡皮另一个给她铅笔。偶尔也会给她买一份糖稀。联手买的冰棍,总会让她先咬一口,萝卜辣条也会有她的,就这样她有了笑颜,依旧轻声细语,眼神里没有了卑微的抑郁,放学后我们在前面追逐打闹着。她在后面慢慢的跟。总在南小街里的一个路口分开。很久都不知道她到底住在哪里。
其实她大我们二三岁,后来知道的。损友们常常也会上演全武。但总在她的劝解,和好如初。她就像一个小姐姐领着一帮顽皮的弟弟,即便有的时候有些无法忍受我们的顽皮。最多也不过皱一下眉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傍晚放学总会有几天见不到她,但依旧不妨碍我们的嬉笑打闹只不过在南小街那个路口会徘徊一会。继续前行。各自回家。那个年代的都很纯真的也想不起去问,她也不说。直到有一天她自个说早回去包馄饨。我们拍画片的手停在了半空中。不可置信的看着她,那个年代。你要说小笼包到常吃的你甚至能买两只。离天长路大院最近的琅琊饭店小笼汤包就很好。馄饨真的很少吃。最主要的馄饨不好带再说了也不能卖几只,这样的话一碗就有些贵,家里最多包饺子从没包馄饨。那时的经济条件也不至于奢侈的吃着小笼汤包喝着馄饨。只不过偶尔一次。听她这么说。真的出乎意料。损友们戏虐说我们去你家吃馄饨吧。小姐姐转过默默的走了。剩下我们在风中凌乱,,,,,,,,那个年代的我们其实不怎么八卦。但那天一帮损友,在回家的路上八卦了很久。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小姐姐很抠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那份友谊小姐姐还是那个小姐姐,直到有一天。仍旧我们几个损友自个回去。来到小铁路。看见肉厂冷库墙外停一列冷冻车。都跑去那边。看看能不能捡到那些外文的圆形商标。捡到后我们常常会恶作剧的,带到学校趁着同学不注意贴在身上,据肉厂的同学说。那些外文的意思猪肉。
就这样嬉笑打闹的。突然看见。围墙的下方。有一个圆形的缺口。从里面滑下很多垃圾一样的肉,一群人拿着铁钩在在翻捡着。喂,那不小姐姐吗?我们叫她的名。转过身涨红的脸跑向我们。你在这干什么?捡肉包馄饨啊。小姐姐懦弱的嘟哝着。显得很难堪
真的让我们难想像,
以至于后来我们对她更多了一些怜悯。这样的生活真的没有经历过,也第一次对生活的困苦有了直观的印像,
记不得后来的哪一天的傍晚。我们又一起嬉笑打闹着。小姐姐默默的跟在后面。快到路口的时候她赶来说。去我家吃馄饨,那个肉买的,,,,,,,,那天显得有些不整洁的小木桌四只冒着热气的粗瓷大碗。葱花的香味飘忽在空气中。小姐姐柔弱洁白忙着煮馄饨涨红的脸庞在略显肮脏的破败小院如荷花一样,,,,,,,,后来哥转学了。就这样和小姐姐损友别过。再也没见面这一转身。茫茫人海中。成了陌生人。
小姐姐您好吗,您一定过得很好,损友们。都还记得那飘着葱香的粗瓷大碗吧,,,,,,,,,,,,
本文根据幼年的记忆。纯属闲谈,无任何歧视原南小街的居民,那个年代这里的人多数都很善良的,如不喜欢选择忽略。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