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来安文化] 来安县民风民俗成因浅析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25-1-20 08: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安县民风民俗成因浅析
                                     苗正斌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来者皆安来安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介于长江、淮河之间。县境东邻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西接滁州市、明光市,南连南京市浦口区,北与江苏省盱眙县比邻。县域内的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丘陵起伏,南部多为河滩平原。独特的地理特征造就了人们在生活方式中的文化风俗上鲜明差异。在齐鲁文化和吴楚文化共同浸润之下,北方人的刚正豪爽和南方人的温婉细致在来安的版图上绘就缩影。
来安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属于吴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该地区先后属于越国和楚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该地区属建阳县。经过多次行政区划变更,最终在南唐时期改为来安县。‌来安县的名字由来与来安水有关。‌在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南唐中主李璟以县东的来安水为名,将永阳县改为来安县,从此“来安”作为县名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并大体沿用至今。
来安民风淳朴,百姓勤劳、善良、安分守己。有诗为证:“我爱来安县,浑然太古馀。居人尽茅屋,长吏有柴车。里巷闻弦诵,山溪见佃渔。疏慵更何事,高枕午窗虚。”(明嘉靖县令王梅《县署即事》)“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来安人每逢春节时都会张贴的春联,道出了来安人固有的特性。北部山区忠厚、质朴、讲义气,南方圩区聪明、精干、懂人情;他们耕读传家,崇尚读书,但满足于现状,进取心不强,讲面子,论排场。滁旧志胡松云:来安东北濒山,土瘠确恶亢;西南地下喜燥,岁入损少无储积。又不善工巧作业,不喜牵牛服贾,城市自鬻酤售饭外,无他列廛坐肆者。是以俗颇质木,习尚俭,不作淫侈。盖瘠土之人其所渐靡固然也。为民父母,察民俗所患,开山泽閟藏,教民勤作,树艺蚕织丝枲,时时行视邑中水泉,如茨充之守贵阳、崔实之教五原,宜无难为者矣。《伍志》云:来安之俗,其士虽谨身守业,乃以乡榜久虚,谓风水所致,而惮于进取,未免以小成自足。其农治生素拙,栽秧种豆,止知待命于天。雨泽稍迟,争水搆诉者纷然四起。又高地宜种桑棉,莫肯学习,所以妇女不知纺织,尺寸布缕仰给他郡。商贾俱来自远方,虽产米、豆、油饼、药、烟等货,亦皆侯文贩鬻。既少行货之人,亦无居货之户。其能往来南省贩日用小物者,不过担夫数十辈。瓦、木等工匠各色仅数人,然皆江浦、六合之下工,寄居趁食,故传习不广,而又时来时去,非大有力鲜能罗而致之。纵观来安近现代名人榜,有将军(上将刘福连、上将王教纯、上海警备区政委王传友)、有专家(航天专家陆元九、农业专家章之汶等)、有文人(作家曹玉模等),而鲜有商股艺人。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导致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来安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缓丘零星分布;滁河、沛河、新来河两侧为较广阔的河谷平原。全县海拔高度小于220米,相对高程大于100米。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阶地、河漫滩三种。面积分别约占全县面积的30%、40%、30%。县内丘陵分布在低山外围或居于低山两侧,呈带状,和低山组成梯状地形,分为侵蚀丘陵、玄武岩丘陵、山丘。  似因上帝挥玉臂,吾邑地貌呈三状,北山南圩中壑岗。一水中分滋两岸,三境贯通势浩莽。县志载,昔日的老县城,街巷辐辏:黛瓦亮飞檐,铺列货琳琅;文庙书院儒风气,禅寺道观弥供香;六城门典雅壮观流古韵,八大集逢期交错农贸昌;来河曾橹舟达金陵,小商贩叫卖串城乡。小农经济,脉跳四方。县北境,丘峦如练,林啸山岗,绵连苍翠,霭筛天光;库水倒影嫣夕照,山岚蒸露拢朝阳。中域,岗畴起伏,塘埭星罗,渠坝纵横,协共来河免旱殃。绿树村边合,瓜果叶下藏;耕夫叱牛响畴野,五谷参差济口粮;民勤劳而自给自足,稻麦兼收而担稼禾之纲。安贫乐道,信守忠厚传家久;勤劳乐天,崇尚耕读维小康。南区,圩田如卦密,水绕田畴镶;无涝易丰收,积粮常盈仓;民耐劳而生活俭,人灵动而思放。傍金陵而视远,利发展而利彰。朝去宁,暮返里,一日跨省游,来来往往。
   先贤有道,来安古韵厚在北境:孔雀寺曾与琅琊寺争胜,尊胜禅院的曹寅题字碑,记述院史如数家珍道其详。碑之发现,为浓墨重彩的红楼考证学,奇添一缕芹墨香。苟孝子庐墓尽孝生灵芝受奖于宋徽宗;石固山民智勇击退来犯金兵感动了宋高宗;石固山下现驺虞州官献帝京祥悦了明宣宗,此乃古石固山之吉祥三宝也!
   来安县地质构造主要是燕山地壳运动以来生成的北东向凹陷和断裂。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除缺失晚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系沉积外,自中元古代起,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但大部分被第四纪地层覆盖,出露甚少。中元古界在县复兴集和练子山以北,龙王山以南有所出露,厚度大于2135米。震旦系在县舜山以北,练子山以南和平阳水库西南有零星出露,为震旦系晚期沉积,厚度为1602米,含藻类化石。奥陶系在县平阳水库东南侧出露,为奥陶纪早期沉积。厚度在300米以上,含鹦鹉螺和腕足类化石。白垩系分布在县雷官集以南和东北、独山西北、平阳水库以西与琅琊区、南谯区交界处,厚度在300以上,仅上统赤山组有零星出露。第三系主要分布于县城至施官以北。其中下第三系在舜山集组、狗头山组、张山集组,主要为棕色泥岩、砂岩夹砾层,在炮嘴地区底部夹薄层石膏,含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叶肢类、鱼类、哺乳类及孢粉等化石,厚302米。
   地域文化,是按照地域界定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类型,是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呈现出的一种有别于其他地区文化风貌的一种文化形态。地域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人的特点的文化类型。它包括在这一地域所产生的经济体系、社会组织、宗教信仰、民俗传统、价值观念等。
   来安县地处苏皖交界,文化底蕴深厚,兼具维扬文化、秦淮文化和两淮文化等地域文化特点。来安县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江淮官话在民国时期又被称为下江官话,主要流行于江淮之间和长江下游南岸(南京镇江芜湖等地)来安县内部方言又有区别。 南部的圩区是比较典型的江淮官话。中部因为在近代有寿县移民,以及受普通话影响,有些接近普通话。靠近天长的部分乡村通行天长话,属于江淮官话扬州小片。北部一些乡村为山东话方言岛(山东方言属于北方官话)。来安县的文化特色体现在南北文化的交融中,方言既有北方的侉,也有南方的蛮,饮食既有北方的粗制,也有南方的细做。春节等传统节日中,来安县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如腌制萝卜干和芥菜等。这个古老的小县在近两千年的代代传承中留下了洪山戏、白曲、秧歌灯、手狮灯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具有丰富民俗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
二、移民带来的文化交融
   来安,“界于江淮,西阻滁山之险,南通浦口之津,东连瓜埠之口,北拊盱眙之背。圩田如罫 ,易于足糗粮 ;山势若环,便于资守御。诚长江之屏蔽,建业之咽喉也。”来安古为南北通道,驿使来往如织。境内西北多山,中部多丘陵,地势险要,或为战场,或为驻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在此发生过多起战事。抗日战争时期,来安县是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刘少奇、张云逸、谭震林、邓子恢、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居住、战斗过。饱受战乱的侵扰的来安,加上南部乡地势低洼,滁河、来河由西向东流入长江,水网密布,常年水患天灾民不聊生,人口稀少。明洪武初年全县约百余户。明洪武13年(1380年),来安县复置属六部凤阳府滁州,直隶京师南京。此时战事已熄,民心稳定,明官府实行垦殖荒滩洼地享受免税3年政策,外来移民日渐扩大。来安县在明代初年只有6000多人,全县仅有千余户人家。明初迁来安的徽州章姓,还有泗州周姓、休宁余姓、山西文水武姓,故来安昔有“南章北周城内余”之称此后从江浙等地陆续迁入一些移民。太平天国以后,本地人口锐减,又有许多从安庆、淮泗、山东等地迁入的。
1、江浙和徽州移民
   明清以来因为垦荒、参军、经商而迁入的。如:洪武二十二年,朝廷迁苏、杭、湖、嘉等地移民到滁州直隶州(含来安县)。南部的章氏、阮氏、余氏、周氏等,是典型的徽州或浙江移民。来安县水口镇的林氏来自福建莆田。
2、安庆移民
   安庆移民主要在清代后期迁入。 道光、咸丰年间,安庆府的棚民活跃于来安县西部北部的山区。太平天国时期,石固山的安庆棚民也举行起义,瞬间占据了来安、滁州、盱眙的大片山头。太平天国以后,来安本地人口锐减,安庆棚民纷纷落居。 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舜山、复兴、双塘,北部的杨郢等地。 代表姓氏有:费氏、储氏、蒋氏、聂氏、余氏、程氏等。 主要来自潜山县、桐城县。
3、淮泗移民
   主要来自:沿淮的寿县、泗县、五河、泗洪等地。是清末和民国时期迁入的。 主要分布在北乡。半塔一带较多。城关附近有不少寿县移民。
4、山东移民
   民国时期,山东年年干旱,蝗祸遍及乡野,民不聊生,于是群众大量南迁。1948年淮海战役后,又有不少山东人随着国民党南下 。当时来安县北区是一片荒凉山野,土肥林密,尚未开垦,且无人居住。山东人口的进入,使北区即今天的二十里长山,从此有了袅袅炊烟。他们男耕女织,很少和外面的世界打交道,主要是交通不便。来安县城与北区通车是五十年代末,清朝之前无路可走,皆为悬岩峭壁。山东祖籍的农户在长山人口比例70%以上。、长山主要耕种旱地,农作物五谷杂粮,主要以耕种小麦,玉米,山芋,芝麻,黄豆,花生,油菜居多。位于来安县北部的长山村,被称为“山东村”。这里九成以上居民的祖籍地在山东。他们的语言、风俗和饮食保留着北方的习惯。
5、六合人
  来安东部的少数乡镇原属于六合。六合也是一个各方移民汇聚之地,明清时期的移民主要来自江南
来安县的名字不仅反映了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也体现了当地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作为典型的移民县,流入来安的人口主要来自邻近的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这种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得来安在历史上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汇地。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57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1-20 16: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是六合过来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56 天

连续签到: 15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1-21 14: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