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迎春花从化肥厂厂长到化工帝国掌舵者的蜕变之路 —记安徽金瑞投资集团董事长杨迎春 杨迎春,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64 年2 月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一个贫寒之家,由于父亲早逝,母亲无力抚养兄弟5人。家中排行老二的杨迎春初中时代就随叔父在来安生活、学习。1982年杨迎春从来安一中考取安庆化工学校,1984年分配至来安县化肥厂。他工作中好学多问、善于思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一名操作工做起,一路成长为班长、车间主任、生产科副科长、科长,技术分厂水泥厂厂长、化肥厂副厂长、常务副厂长。1997年11月杨迎春临危受命,出任濒临倒闭的原来安县化肥厂厂长、党总支书记。 一、临危受命开启新篇章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四五”计划(1971年-1975年)中,中央政府要求各省、区发展五小企业(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并决定中央财政拨出专项资金80亿元用于发展地方“五小”工业。来安县化肥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1973年5月开始筹建,1976年5月1日建成投产,填补了当地化肥工业的空白,结束了全县自己不能生产化肥的历史。来安县化肥厂最初仅为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小碳铵企业,在职职工300人。与全国众多小氮肥企业一样,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享受过体制内的优越性,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1989年,建成4万吨尿素项目。1996年,尿素“四改六”技改项目启动。合成氨产能达4万吨/年、尿素产能达6万吨/年,是我县当时规模最大的企业。 改革开放以后,步入市场经济时代,小氮肥行业失去了往日“荣光”,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化肥行业进入低谷,企业生存和职工生活面临严峻考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有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在1997年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强调,要靠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来推动国企改制,解决当前困难。内退,待岗,买断工龄,停薪留职,进再就业服务中心……等一系列问题摆在国有企业面前。面对疲软的市场,时任化肥厂厂长胡志刚束手无策,企业每天都处于亏损状态,来安县化肥厂也面临是否停产的选择。1997年10月中旬,来安县委、县政府企业帮扶解困领导小组到化肥厂开会,讨论化肥厂目前形势及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县里五大班子领导息数到齐。县委书记陈乔年、县长程斌、县政协副主席黄玉德、人大副主任陈铎、纪委书记汤复玉以及建行、经委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决定对化肥厂班子进行调整。1997年11月7日,杨迎春同志出任濒临倒闭的来安县化肥厂厂长。 上任伊始,企业面临的状况是:一无原料二无资金,产品结构单一,管理混乱,人心涣散。“那会儿,企业年销售收入7000万元,上缴税金55万元,亏损1500万元,严重资不抵债,职工人心惶惶。”面对眼前的烂摊子,杨迎春的“字典”里只有一个字:干!“干企业,就是要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马虎。”随和朴素、快人快语、干脆利索的杨迎春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他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瞄准内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相继制定出台“封闭式管理规定”、“竞争上岗规定”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破解了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厂,从马路卫生到枯树掉落树叶这些小事抓起,激发职工爱厂、爱岗的自觉心,同时,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教育,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很快,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的劲头足起来了。 针对来安化肥厂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现状,杨迎春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策略,推进企业不断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首先从车队入手,成立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祥瑞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体制一变天地宽,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利税连年翻番,参股职工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祥瑞”的成立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激发了职工参与企业改革的热情和要求改革的积极性。接着又以上新项目为契机,成立了由更多职工参股、中层以上干部控股、经营层持大股的民营性质的“皖东金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金瑞”化工的高效健康运行和成功,为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继此,杨迎春因势利导,水到渠成,不失时机地对原厂进行了资产重组。在企业未停产、职工不下岗、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于2006年末,由金瑞化工公司、安徽省定远县大江医疗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来安县长安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发起成立注册成立了“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为来安县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营股份公司。实践证明,“金禾”经济能够持续“井喷”,主要得益于体制创新的先发优势,同时,将快速牵动越来越庞大的“金禾”经济列车,此次股份公司的成功设立注册再次证明杨迎春的正确带领,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让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 在他推动下,公司从低毛利率的化肥和基础化工产品进入高毛利的精细化工领域。1997年,在县政府的协调下,租赁长期亏损的来安县京达化工厂开始乙基麦芽酚生产,到1998年,精细化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了一个新的行业,精细化工产值占全部化工产值的29.6%,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9年全市化工行业将“三创”活动与“扭亏脱困”工作结合起来,来安化肥厂投资300万元新上100吨/年乙基麦芽糖酚项目,逐步走上精细化工发展。到1999年年底,来安化肥厂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年产6万吨合成氨,同时配套生产7万吨尿素、1万吨甲醇、2万吨稀土复合肥、100吨乙基麦芽酚生产能力的中型化肥企业,并在全国小氮肥行业普遍不景气、化肥市场疲软的情况下站稳了脚跟,甩掉了10年亏损的帽子,实现了扭亏增盈。2001年,全滁州市化工行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适销对路产品的技术改造。其中,来安化肥厂果断决策,投入近千万开发有市场、有效益的甲醇、甲醛、甲基麦芽酚等新产品,进一步发展了精细化工产品,由于这些新产品可观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由单一化肥向多种经营方面转变。第一个10年里,他带领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0 年杨迎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安徽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获得“2003-2004 年度安徽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2007 年度“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创业者”、2008 年度“安徽民营企业十大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 二、坚定迈出“走出去”步伐 进入“十二五”,公司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拉伸拉长产业链。2011年7月7日,金禾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后,利用充裕的资金优势,控股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5%股权,首次迈出跨地区发展步伐;2014年5月,又首次迈出跨省际收购步伐。“实际上,在2003年收购滁州化肥厂开始,我们就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选择与公司产品关联度较高、具有一定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杨迎春说。项目快速落地,厚积薄发,动能澎湃;“走出去”烙下深深足迹,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打开数据看到:2017年,金禾实业销售收入4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9.30%;上缴税金3.5亿元,同比增长21.2%,出口创汇1.2亿美元,同比增长57.5%,成为全球知名的食品添加剂细分行业领跑者。 三、创新驱动企业华丽蝶变 “创新是第一动力,金禾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创新驱动。”金禾实业加大投入,对传统合成氨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新上项目和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先后淘汰了两套年产5000吨和一套年产8000吨三聚氰胺、一套年产5万吨硝酸装置。2006年是金禾实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公司正式进入甜味剂领域,引进吸收了安赛蜜产品技术,并用了10年深耕站稳脚跟。目前,公司已有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和基础化工三大系列共30多个产品,不仅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而且走出一条具有金禾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完成传统产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华丽蝶变,在华东地区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公司历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研发力量的投入,促进公司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金禾实业加大与各大中专院校合作力度,充分利用院校的科研技术力量,寻求技术突破,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公司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先后引进了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博士后,同时与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开展合作以及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和实现长三角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同时,公司建立了金禾研究所(合肥)将作为公司前端研发基地,金禾本部工程研发中心(滁州)作为承接金禾研究所研发成果转化的产业落地实践应用基地,做好工艺落地,新产品中试和产业化,金禾益康(南京)作为公司食品添加剂及配料的应用研发基地,形成前端研发、项目落地、产品应用三位一体的研发平台,为公司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应用解决方案。 金禾实业利用金禾益康、金禾本部研发中心和安徽金禾化学材料研究所的研发优势,进一步加大与高校和研究所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院所的科研技术力量,开展深度合作。一是围绕公司现有产品生产技术优化和工艺改进,依靠研发的优势和力量,产研结合,持续做好工艺技术改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进一步巩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围绕公司产业发展方向,在食品添加剂和香精香料领域,做好新产品技术研发和项目储备。目前,已逐步完成代糖、系列香精香料产品研发课题的布局,同时已开展了生物基材料的技术储备工作。2016年3月17日,滁州学院与安徽金禾实业深入洽谈“产学研合作”。双方就共建“化工方法与核心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具体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杨迎春的创业路途,尽情地诠释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支撑、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内涵,积淀了改革创新、永不言败、勇于担当的精神。2009 年杨迎春当选为安徽省节能减排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家。2014年在“滁州第一届人才贡献奖”评比中被滁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突出人才”。2018年,他被省政府评选为2017年度制造业50名优秀企业家之一,第四届“徽商之星”领军人物。二十多年来,来安金禾人坚持“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同心协力,努力拼搏,滚动发展,己建成具有国内先进的材料分析室,尿素车间总控室,国内最大规模的香料生产基地和较大规模的化工基础原料生产基地。产品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四、打造金禾特色企业文化 金禾实业是过去20年民营企业的缩影,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县城小化肥厂,在创始人杨迎春带领下,成功完成两次华丽转型,成为人工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的全球龙头。多年来,金禾实业一路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公司以强化内部管理为抓手,坚持管理和技术创新,秉承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在“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引领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历次经济周期和产业升级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更是抓住了机遇,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也积淀了深厚的具有金禾特色的企业文化。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深厚的“三不讲:不讲条件、不讲客观、不讲报酬”以及“三讲:讲奋斗、讲奉献、讲感恩”等具有金禾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石,这也是和我们党长期倡导并坚持的实事求、艰苦奋斗、团结进取的工作作风是一脉相承的,成为金禾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金禾人坚定把握行业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一如既往地传承企业优良传统,努力构建充满生机和竞争合力的良好氛围;未雨绸缪,抓好规划布局和资源储备;用心投入,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管理、技术团队;把握风险,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机制;锐意进取,加大安全、环保和资源投入,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服务好客户,回馈员工和社会,回报投资者。站在新的起点,金禾人时刻认识到过去20多年的不懈努力,只为了更加辉煌的明天。“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金禾人的勇气和胆魄。公司秉承“成为基于化学和生物技术,为食品饮料、日用消费、医药健康、农业环保及高端制造领域的客户持续提供最优解决方案的,具有产研一体化和综合经营能力的企业”的长远愿景,认真落实“聚焦同心的多元化增长、全面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培养收集核心资源、做好风险管控”的战略主线,拳头产品或产品集群增加到5个,成功开拓一到两个新业务板块,继而实现草根企业的凤凰涅槃,是金禾人一直的追求。金禾实业作为一家从小氮肥起步,带着泥土芳香的草根企业,在历次经济周期和产业升级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五、从县城化肥厂走出来的全球甜味剂龙头 不管是商人还是投资者,都想投资好生意,那么,什么才是好生意?有云:“ 凡是能让人成瘾的消费品,它肯定是一门好生意。”比如,巴老喜欢的可口可乐,除了含咖啡因,可口可乐还含有另一种有争议的成分:糖。 糖在舌头上产生的甜味令人愉悦,也能提供大量的热量。现代社会,糖不再奢侈,甚至过于富足,高糖饮食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凸显: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糖甚至还会加速衰老。然而,即使人们意识到过度摄取糖分有害健康,可对糖的渴望不容易停止。在既想“甜”又不想“胖”的驱动下,催生了无糖版可口可乐、以及近几年爆火的的0卡气泡水品牌“元气森林”,这些产品中,都用了代糖:有糖的甜味,但没有热量,完美契合了消费者需求。金禾成为人工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的全球龙头,在两个品种上的市占率分别高达近60%和40%。2021年3月,金禾实业公布2021年报,业绩靓丽,收入58.45亿,比上年增长59.44%,归母净利润11.77亿,比上年增长63.82%。2012-2021年,金禾实业收入年化复合增长率10%,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0%。 1997年,化肥厂引入了乙基麦芽酚生产技术;1999年,公司新上一条香料生产线,打破了长期单一生产化肥的格局,向精细化工发展之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不仅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而且走出了一条“以化养肥、肥化并举”的新路子。 2002年,公司顺利完成了企业改制后,机制一改天地宽,不仅进一步明晰了产权,而且激发了企业活力。2003年,先后新上工业氧化镁、三聚氰胺项目,基本实现了产品结构多元化。2004年,公司动力结构调整项目建成投用。通过转型升级发展,企业不仅度过了求生存时期,还为下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3年,通过深入挖潜改造,又成功将甲基麦芽酚纳入了产品矩阵。麦芽酚是一种食品香料,与基础化工产品市场客群完全不同,但当时麦芽产品价格高,国外需求旺盛,国内需求也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加快而迅速增长,在行业景气之下,相关产品投入市场之后,产销两旺。 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与麦芽酚同属于食品添加剂,有高度相近的销售市场和客户群。金禾实业的前身也借助麦芽酚的市场基础,开始步入甜味剂领域。2002年,在销售中麦芽酚的过程中常被客户问及是否生产安赛蜜产品,引起了公司重视。2006年,德国Nutrinova公司的安赛蜜专利到期时,金瑞投资已经成功建成了500吨生产线,并在金禾实业正式成立时全部投入公司。 2011年,随着公司精细化工装置的不断投产,安赛蜜、新戊二醇不仅使公司的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而且促进了精细化工与基础化工协同发展。2011年7月7日公司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为安徽省第一家上市的氮肥企业,不仅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也使金禾实业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2012年,公司依托现有产品,以拉伸拉长现有产品产业链为发展方向,大力开发适销对路、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模式。公司在完成募投项目—安赛蜜及配套双乙烯酮项目之后,建成投产16个项目,基本完成了整个金禾化工园建设,不仅增强了企业产业链优势和规模优势,还为后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为保持甜味剂的领先地位,公司开始研发三氯蔗糖的生产技术。三氯蔗糖由英国泰莱公司在1976年发明并申请专利的,专利在2001年过期。本来公司是准备通过收购的形式来发展三氯蔗糖,但调研后决定依靠内生性增长。有了之前的研发基础,金禾实业在2014年完成了三氯蔗糖的全套生产流程及系统的研发并试产成功,2015年开始投产。 2016-2017年,金禾实业基础化工营收开始出现颓势之际,历史机遇,导致市场供需失衡,食品添加剂板块营收利润大幅增长,开启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也降低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2016-2021年,公司将发展战略进行调整,聚焦精细化工,积极拓展医药和食品添加剂。 2016年,经过两年的技术准备,公司第五代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开始销售,产能不断加码;2017年,公司剥离了上市之初收购的华尔泰,同时竞争对手接连发生安全事故导致停产,公司产品麦芽酚大幅提价,业绩大幅增厚; 借助2017年积累的盈利,于2018年开始建设定远基地,一方面,增加食品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产能;另一方面,完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甜味剂上游原材料,加强自身的成本优势。 2022年10月10日下午,定远县人民政府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99亿元“生物——化学合成研发生产一体化综合循环利用项目”签约仪式在定远县举行。公司的食品添加剂产能持续扩大,而基础化工业务占比虽仍占比近四成,但已不再大幅扩张,主要是为了补足上下游,完善一体化产业链,巩固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工领域的成本优势。 当春天悄悄来临的时候,当天气乍暖还寒的时候,当百花还躲在冬天寒冷的阴影里的时候,迎春花,却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去迎接春姑娘了。迎春花因在百花中开花最早而得名。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它在春天最早开放。春姑娘还未到来,它便早早地长出枝叶,吐出花苞了。春天一到,它便欣然怒放,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告诉大家:春天来了!“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清 赵执信《迎春花》)安徽金瑞投资集团董事长杨迎春就是这样一枝坚韧不屈,率先面向春风盛开的迎春花,不畏严寒,勇于争先!2022年,杨迎春以70亿财富位列《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031名。 2022年11月,杨迎春、杨乐父子以68亿财富位列《2022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954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