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户外知识] 健康户外 热爱户外的您会"喝水"吗?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2-29 11: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炎热的夏季大家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身体会大量的排汗而感到非常的干渴,这样一来大家就会很自然的去补充那部分失去的水分了,那么大家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去补充水分吗?还想问大家一句“您会不会喝水呢?”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泉,人体是万万不可缺失水分的,但同时大家也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补充水分时如饮用不当,会适得其反产生负面影响的。下面我就将自己掌握和收集的一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些“喝水”的常识及正确的饮水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出行有一些帮助。
  1、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来大概的测算一个人(成人)一天应摄入的水量:成人每公斤体重应补充35~40毫升水,也就是35~40克。比如,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每天要补充2。2~2。4公斤的水,这个数值包括我们从每天的食物中获取的水分。
  2、饮水的温度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医学家建议,最好多喝温水,与室温相当为宜,水温最好在18~45摄氏度,就是在冬季也不要喝超过50摄氏度的水或饮料,最好的水温应接近体温,不但利于吸收,还能更快止渴。
  3、不要把口渴的感觉作为补充水分的依据,人在大量出汗后感到口渴,并不完全是体内缺水,而是唾液量少而稠,嘴里发粘,咽喉干燥引起的感觉,这时喝水应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然后分几次喝少量的水,让水分均衡地补充。不要等口渴时再补水,因为在感到口渴时因缺水对身体的损害已经造成了。
4、户外活动中补充水分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补充水分时千万不要暴饮,因为一次性大量的饮水对身体非常的不好,因为大量水分在短时间内进入体内,会使血液稀释和血量突然增加,这样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此外,大量的水进入胃中,由于不能及时被机体吸收(人体吸收水的速度每小时最多800毫升),就会造成水在胃中贮留,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如果在大量饮水后继续活动的话,水会在胃中晃动,使人不舒服,很容易引起呕吐。
  5、正确的饮水方法是少量多次,这样既可及时保持身体水分的平衡,又不至于增加心脏和胃的负担。具体方法是每次喝一小口,先滋润一下整个口腔,然后将口中的水分三次缓缓地咽下。这样的方法应该养成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使身体及时补充水分使嘴和咽喉缓解口渴的感觉,还可以使身体不会立刻大量发汗,而且还可以尽量地节约保存户外活动中那不多的可以说是珍贵的水。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尝过水尽粮绝的滋味了吧。
  6、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是件好事,但有关专家也提醒大家,过量饮水可导致“水中毒”,会导至“脱水低钠症”的,特别是大量出汗后又大量补水更易导致“水中毒”的,有些人在夏季户外活动中干渴得非常难受时,会来上一通暴饮,觉得很解渴、特别爽,其实大家也许不知道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饮水方法。因为人体出汗很多后,在丢失了水分的同时也丢失了不少盐分,如果在这时一次性大量喝进白开水而不补充盐分,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经过出汗而排出人体外,随着出汗人体又失去一些盐分,这样的结果就会造血液中的盐分逐步减少,吸水能力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水中毒,具体的症状是头晕、眼花、口渴、眩晕,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
7、户外活动中应避免饮用的饮料;
  蒸馏水;一般蒸馏水呈酸性,不适合空腹饮用,对肾脏较弱的朋友不利
  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可助消化,虽然可促进体内热气排出,产生清凉爽快感觉,但营养成分很少,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容易使胃部产生饱胀感。尤其是大运动量活动后饮用,极易引起胃痉挛、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不适合空腹饮用。
  需要说明的是,运动饮料富含电解质,含有一定浓度的盐分及多种微量元素及营养素,具有能够有效地补充人体因为大量排汗所流失的电解质等优点,但是运动饮料中的钠盐易使血压升高,一般人若经常饮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容易造成人体高血压症,那么高血压患者就更不宜过多饮用了。
  8、高原饮水注意事项;
  高原的自然环境的特点是气候寒冷,温度、湿度低、日照时间长。高原水蒸发量一般比降水量大五倍甚至达十几倍之多,所以空气十分干燥,由于气候寒冷,机体散热量增加,高原环境低氧,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人体呼吸频率也比平原地区快,每分钟大约快2-10次不等。
  因湿度低、蒸发量大、机体散热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空气干燥等因素,由皮肤蒸发及呼吸所散失的水份增加,特别是经皮肤散失的水分量较多,因而造成嘴唇干燥、皮肤干燥和粗糙。由于上述各种特殊因素的影响,所以处在高原环境中的人容易感到口渴。
  怎样根据高原环境的特殊性正确饮水呢?处在高原环境必须增加水的摄取量,以补充从皮肤及呼吸中所散失的水分,保证机体正常生理需要,在高原环境中成人每天的生理需水量较平原地区人高,一般为2.5-4升为宜。但初到高原者不宜饮水过多,尚未适应的人应避免饮水过多,防止高原肺水肿,待机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较好。白天活动量多,饮水量可相应增加,以上、下午多饮水为主。夜间不宜饮水过多,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对机体不利,饮水提倡喝开水,不要喝生水。
  以上不到之处请朋友们指出、补充。


1.jpg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1: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自己留着,总算抢个沙发坐了{:soso_e120:}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9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2-29 11: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以前我就知道喝水时应该慢慢喝才能解渴。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科学道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2: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纸戒指


    是啊,喝水是很讲究的哦,你要是每天科学饮水,还可以美容哦{:soso_e112:}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2-29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92:}很有道理~学习,学习、、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4: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棠果


    要好好学习哦,那天要是去徒步会用着的{:soso_e112:}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7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2-29 18: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学习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3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2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2-29 19: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山很累的时候我喜欢喝很多水~舒服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9: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漫步天地


    那样是喝是不行的哦{:soso_e112:}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9: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媳妇来安


    认真学习了吗{:soso_e144:}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