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963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3-19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
這是我們老總傳給我看的,與大家共享!
台灣新生報
2009/11/10
俗話說「三歲定終生」,真有科學依據。德國動物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承受過大壓力的話,基因會隨之改變,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比較無法忍受壓力、挫折,記憶力也比較差。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精神醫學中心〈Max Planck Instituteof Psychiatry〉的科學家克里斯多福‧穆加特伊德主持這項研究。他在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嬰幼兒時期若常承受過大壓力,就會影響以後的行為。
研究人員以老鼠做研究,讓剛出生的老鼠和母親分離,有的一天分離三小時,有的分離十天,小老鼠感覺自己被母親遺棄,心理很容易充滿壓力,研究人員持續觀察牠們往後的身心狀況。
結果發現,剛出生的老鼠一旦遭「遺棄」,終其一生會變得較脆弱,比較無法面臨壓力,克服挑戰,記憶力也比較不好。
研究人員解釋,可能是因為壓力改變了一些基因功能,老鼠一遇壓力,就會製造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改變基因運作,基因出現變化,很可能又製造出更高濃度的荷爾蒙。研究人員表示,證據顯示,幼童時期若遭受虐待、忽視,長大後也比較容易出現憂鬱等身心疾病,這也可以印證在人類身上。
「三歲看大、五歲看老」
寶寶從小長大,除了身體的健康要小心照顧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會是他未來一切的基礎,古語說「三歲看大、五歲看老」,就是提醒我們,從小開始就要注意到一個人人格及個性的培養。
性格是從小養成的
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影響到他一生讀書做事的成敗,而性格的形成是由出生以後就開始受到環境的影響,當然也有人會追溯到更早一點,例如談到懷孕期間胎教會影響到寶寶出生後的性格。現在我們簡單一點,只就從嬰兒出生以後開始談: 寶寶出生以後在保溫箱裡的時候,如果媽媽把臉對著寶寶笑,寶寶也會出現笑容;但是如果擺出一付很凶的臉色嚇他,寶寶看得懂、也會哭,所以可以知道,連剛出生未久的寶寶,情緒上也是有感覺的。
門診中見微知著
門診時,有時候會遇到一些特別嬌寵的寶寶,在醫師的壓舌板或聽診器還沒有碰到寶寶身體的時候,就開始撤嬌式的扭動、掙扎,如果父母(尤其是有老人家在場時)此時再搶著摟他、親他,他的哭聲也就愈大。的確,很小的寶寶就懂得利用父母嬌寵的心理,仗著受寵時表現自己的個性,父母愈不加以拘束,他則更變本加厲;相對的,如果父母能擺點臉色,他不僅看得懂,也能自我約束。其實,這時候醫師內心非常瞭解,這種過度的寵愛時常會養成寶寶日後太無拘無束、非常自我、別人管不住的個性,對他的未來絕對是不好的。
多數人的性格,從小便已定型
有些父母以為等孩子長大一點,或者上學以後再教他,但到了那個時候,再教時往往為時已睌,因為性格已經養成了,要改並不容易。大家或許都有這種經驗:小學時功課就不錯,有秩序、守規矩的小朋友,二十年後能順利讀大學的,還是這群人。當大家長大成人再開同學會的時候,也發現每個同學都改不了他當初在學校的那個樣子;也就是說只要從小「定型」,一生是很難改的。當然有的人也會在成長的過程突然開竅,性格變得很好的,但是那絕對只是少數。
從生活中培養良好的個性
生活習慣的建立是逐漸的、是潛移默化的
例如:如果家中時常保持整齊乾淨,寶寶自然
會熟悉並喜歡那種環境,長大也比較愛乾淨。
我們很難例一一說明日常應注意的生活小節,
在此只列舉一些最基本的予父母參考,
希望
有助您培養寶寶良好的個性與生活習慣。
從生活中培養良好的個性
•從小就要慢慢教寶寶,玩具玩完後要收好。
•三、四歲開始上小班亂塗鴉的時候,要給他一個桌子,
讓他可以有固定的地方,不要隨便地任由他趴在茶几或地板上塗鴨。
當他畫完了以後,要教他並陪著他把用具收好。但是現在仍有許多家庭,
直到小朋友上了小學都沒有給過他一張固定的桌子,以為小孩還小不需要,
是非常不正確的觀念。
•用餐的時候給孩子一張小椅子,坐在餐桌旁與家人一起用餐,
不要端著飯碗,坐在電視機前面餵他吃。平常,全家人每天至少一次儘量同桌一齊用餐。
人格養成,累積在生活的點滴之間
•現代社會的家庭難得家人有共同用餐的機會,仍然建議要儘量安排時間,
家人共用一天中的睌餐,一方面在用餐時共聚一桌,經過一天忙碌之後,
是家人能夠放輕鬆,彼此溝通的很好時間。
•餐桌上的氣氛也特別會給人一種親近和睦感覺,容易增進一家人的情感,
更能幫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用餐習慣,是訓練他生活教育良好的機會。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名字叫《真善美》的電影,有一位修女帶著一群孤兒,
印象深刻的是那一群小朋友好可愛,青岛至善教育年齡很小才三、四歲大的小朋友在吃飯的時就很乖,
很有規矩、有禮貌。
•西方國家的一般家庭中也是非常注意用餐的氣氛與禮節,
他們認為這是生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愈是良好的家庭,
用餐時的規矩就愈講究。用餐時有規矩的家庭,所教養出的小朋友,
其生活習慣、守規矩性、整潔性都不會差。
人格養成,累積在生活的點滴之間
•由一般日常生活小節中養成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之後,
到了上小學時、他自然在教室裡能坐的住、能專心、能守規距、
也能把書包功課放整齊,很容易是個好學生,也會為他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將來有成就的機會自然高的多。
•如果等壞習慣已經養成以後再慢慢改正,一方面非常不容易,
另一方面所花的時間會更多,所以何不在起步的時候就給他一個很好的生活模式,
養成他好的習慣,可以事半功倍。
•現代父母們時常非常注意給小朋友各種學材藝的機會,但是忽略了隨手可做的生活教育,
父母們忙碌之餘,何不定下心來,重新思考我們要從那一個方向塑造我們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