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来安文化] 载入《宋史》的来安孝贤苟与龄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10-19 0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载入《宋史》的来安孝贤苟与龄
——兼管窥宋朝孝道状况

北宋宣和年间,来安出了个大孝子,曾引起很大的轰动,至今余音袅袅,值得传扬。《来安县志》之“乡贤”条目载;“苟与龄字寿隆,志行高诘,事亲以孝闻。养生送死,力竭而礼尽。母殁,庐墓旦夕上食哭,日久靡间,紫芝十九茎生于墓门。郡守唐恪言状,宣和七年,诏旌其门,集贤院修撰白颜晖为之传”。《宋史》入“孝义”传,明永乐间复编入《孝顺事实》。历祀乡贤祠,兼祀忠心孝弟祠。”文字并不古奥其大意是:苟与龄在母亲生前竭力孝敬老母,母死后,又在母亲墓旁搭棚屋住其间以伴亡母,并早晚都上食品哭而祭之,从不间断。其尽孝之诚,感动了上仓,从而在母墓旁长出了十九株紫色灵芝。人们都认为是吉祥之兆,引起很大的轰动,郡守呈报朝廷。皇帝(应是宋徽宗)诏令为苟孝子立牌坊,赐匾额以表彰其孝德感天之为。《孝子苟与龄传》还载曰:“于是之人,贵贱稚老相与欢,趋而请于州,一唯苟代之懿德”。可见,苟与龄之孝德并非感动上苍,而是深深地感动了邑内百姓。乡亲们相互欢告,聚而奔走求郡守上报朝廷。由此可见,宋朝时,人们视尽孝为大德也,都为邑内出了大孝子而自豪,足见其时孝道之氛相当盛隆。
我国古代历朝都很重视孝道,汉朝始实行“举孝廉”以选拔人才,孝而廉者方可能做官,孝是根本。故而其时结庐伴尊亲墓者纷然。自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通过科考以选拔优秀知识分子,欲仕者无须以孝作阶梯,结庐伴墓之风自唐始已有所弛淡。能坚持做者,则倍受朝廷重视,开始用“旌表”耀荣。如唐高宗时,相州参军武弘波,父病死,披发赤足赶回家中背土垒坟,每天早晚在坟前痛哭。高宗特大力旌表之。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趋衰,节度史藩据之势日渐横肆,直至五代,纷乱动荡,孝道随之然淡化。然而,紧接着进入宋朝,孝道却复苏趋盛,这从上述苟孝子被乡邻欢庆祈求荣表之情景,可窥一斑。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北宋时,与来安毗邻的天长县也出了个大孝子朱寿昌,此人还被列入古“廿四孝”。试想,其时仅在毗邻的两个小县之内,就轰轰然出了两个大孝子,前者进入《宋史》之列,后者列入“廿四孝”,可见宋朝时从民间到朝廷,举国都圣奉孝道。那么,何以会如此呢?以笔者浅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因惧武而重文,以孝道作为强化忠君意识的基础,从而使孝文化逐益隆盛。
众所周知,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从七岁的后周小皇帝手中篡夺帝位而改朝换代的。他始终心存愧惶之虚,非常担心别人效法自己而篡夺他的皇位。于是巧用“杯酒释兵权”之术,夺握石守信等武将们的兵权。进而用谋臣赵普计,重文抑武,以安全帝位。其做法是:宏阔科举取士规模,把优秀的知识分子大量地吸收到官场上,文官名额大增,诱导他们在“忠”和“孝”上孜孜以求,殚精竭虑。如《孝子苟与龄传》提到“苟与龄家室虽饶,而子侄多以儒学中科选”,可见其时科考录取率很高,只是苟孝子“学虽优而不愿仕”。窥意又可知,其时优秀知识分子想做官是不难的。再者是重孝励忠,从而把人们的欲望心声,以孝为基础导向忠君轨道,因为懂孝者方能诚于忠君。赵匡胤首先忍痛示孝,他对母亲杜太后言听计从,以至能遵母言而不传位与子,却让位与弟赵光义。这首先在皇室内部开了个好头,从而递传影响了二百多年。此后从宋真宗刘皇后始,相继出现了刘、陈、高、孟四位太后因帝幼而垂帘听政,南宋也曾有过母后听政,太后们大多有作为、有德威,精心培养幼帝成人,难免要倡导孝道。成年后的皇帝都非常孝敬太后,母子关系非常融洽。南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早年被金人掳至北国,高宗日夜思盼,千方百计地通过交换,才把生母接到临安(杭州),精心尽孝几十年直至其八十二岁寿终。南宋第二位皇帝赵玮,对其养父高宗毕尽孝道,是有名的德孝皇帝,故被史家称为“孝”宗。由于宋朝的帝、后们都能以身作则地弘扬孝道,为当时的孝道理念衔上了光环,对民间影响力是巨大的。
二、宋朝曾出现几位理学大师,他们的学术理念有力地强化了孝道风尚
北宋的周敦颐是中国理学鼻祖。他上承孔孟、下启程(程颢、程颐)朱(朱熹),他们都是弘扬儒学的大师。“程朱理学”认为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教人要“从天理,灭人欲”,谨守“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的伦常秩序。从而使孝道理念增大了理论分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再加上大师们的设堂说教,滔滔阐析,信徒既多且诚,影响很大,连皇帝都信从之。例如程颐曾为宋哲宗赵煦的老师,十岁继位的赵煦一天上课时,偶尔折了一枝柳条玩,程颐立刻正色阻止说:“春天时节,万物生长,不应随便攀折,那会伤害天地和气。”赵煦只好把柳条放下。程颐不责备哲宗贪玩不专心学习,而是用理学之道——不能破坏天地秩序给予训诲。可见宋时理学几为绝对权威。进而不难想象老师程颐对学生小皇帝,一定会有孝道训诲,也就不难置信上述小皇帝们对垂帘听政的太后们,都很孝敬的史实。可见,程朱理学是促使宋朝孝道隆盛的强大动力。
三、宋朝名人辈出,他们不仅贤能慧正,而且大多有孝德闻名于世,对民间的影响力很大
两宋 (尤其是北宋),名人辈出,星光灿烂。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周敦颐、苏轼、岳飞、朱熹、陆游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他们或贤能雄才,或刚威烈正,或忠勇孝义,且大多有孝德。包拯疾恶如仇、刚正不阿之名已垂千古。他幼逝双亲,由嫂抚养大,故而也孝嫂如母;陆游为顺孀母心意,忍痛割爱而休去贤妻唐琬,成为千古憾事;欧阳修、范仲淹、周敦颐、岳飞都是幼年丧父,都由母亲培养成人,成年后,他们都是对母至孝者;岳母为其子岳飞刺字铭教励志,岳飞终成忠孝双全之著名民族英雄。上述人物所产生的名人效应,在民间的感化作用很大。至有民间传奇出忠孝兼有的《杨家将》和《百岁挂帅》。其实,前者半真半假,后者纯属虚构;还有那包公助仁宗识母而尽孝的《狸猫换太子》,其故事情节恰与史实相反:史载宋真宗刘皇后没有子嗣,真宗允许她把宫女生的皇子(仁宗)当作己出亲子。刘皇后垂帘听政十一年之久,精心培养教育少年仁宗,并对仁宗生母心存感激,帮助她由宫女一步步晋升为辰妃,并找回她失散多年的哥哥,授以官职。仁宗对刘太后也竭尽子孝。几个民间故事虽然失真,但却反映了宋时民间传扬孝道伦理及为国效忠的淳朴心声和良愿,也折射出大宋王朝比其它朝代孝道更隆盛之史实。
如今,来安毗邻天长市为建造“孝子之乡”以弘扬孝道文化,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早已筹谋蓄势,现已声势浩然。而来安孝贤苟孝子史迹,仍空茫冷寂。笔者不无钦羡地祈盼吾县在这方面能向毗邻借势,能着意发掘和整理苟孝子史料,给予应有的弘扬以收古为今用之益。

                                   地址:安徽来安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10-19 08: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浅秋爷爷,咱看不大懂,既然来了就留下足迹吧,帮您老顶一个!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3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10-19 08: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7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10-19 09: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苟与龄是否就是“苟滩”那儿的事情呀?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6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6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10-19 19: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孝乃为人之本,不孝何以做人。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28 天

连续签到: 13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10-19 19: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以来孝就是稳坐头把交椅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