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转载专栏] 关于《红楼梦》,我们知道的有多少?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9-15 13: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内容简介内容说明        关于红楼梦旨义思想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定义为“人情小说脂砚斋凡例》评: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一书与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胡适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揭清之失,悼明之亡。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该书:“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不知身后事。”
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旧说以为是高鹗的续作,据近年来的研究,高续之说尚有可疑,要之非雪芹原著,而续作者为谁,则尚待探究。”
前80回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施法使其有 b64543a98226cffc45c129c1bb014a90f703eade.jpg
  林黛玉

了灵性,神瑛侍者绛珠仙草有浇灌之恩,欲下凡游历人间。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不久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岳父卑鄙贪财,甄士隐贫病交攻,走投无路。后遇一跛足道人,听其《好了歌》后,将《好了歌》解注。
经道人指点,士隐醒悟随道人出家。贾雨村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因见表妹没有玉,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时,发现英莲被拐卖。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一同到京都荣国府住下。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尤氏请贾母等赏玩。
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沦落乡间务农的京官后代王狗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凤姐给了二十两银子。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示宝玉。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求仙学道,贾珍在家设宴为其庆生。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其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秦可卿病死。
贾政长女元春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
342ac65c103853436a2d7d729113b07ecb808887.jpg
  87版红楼梦剧照

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书童茗烟将《西厢记》等书偷进园给宝玉,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宝玉庶弟贾环嫉妒宝玉,抄写经书时装失手弄倒蜡烛烫伤宝玉,王夫人大骂赵姨娘。赵姨娘又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
癞和尚、跛道人擦拭通灵玉、救好二人。黛玉性格忧郁,暮春时节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称为“花冢”,并作《葬花吟》。恰巧宝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王夫人丫环金钏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宝玉结交琪官贾政大怒,将其打得半死。袭人向王夫人进言,深得王夫人欢心,被王夫人看作心腹,并决定将来袭人给宝玉做妾。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并各人起了名号。第一次咏白海棠蘅芜君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潇湘妃子压倒众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在大观园摆宴,把她作女清客取笑,刘姥姥便以此逗贾母开心。贾母又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各处。在栊翠庵,妙玉招待黛玉、宝钗饮茶,宝玉也得沾光。由于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劝解她,二人关系好转。黛玉模仿《春江花月夜》写出《秋窗风雨夕》,抒发自己的哀愁。贾赦垂涎贾母丫环鸳鸯,让邢夫人找贾母。鸳鸯不肯,贾母也不愿意,斥责邢夫人。贾赦母子关系更加不好。薛蟠在一次宴席上调戏柳湘莲,被柳毒打,柳怕报复逃往他乡,薛蟠无脸也外出经商。
其妾香菱(即英莲)到大观园学诗。薛宝琴李绮李纹等几家亲戚的姑娘来到,大观园中作诗、制灯谜,空前欢乐热闹。袭人因母病回家,晴雯夜里受寒伤风发高烧。贾母给宝玉一件孔雀毛织的雀金裘,不慎烧个洞,街上裁缝不能修补。宝玉要为舅舅庆寿,睛雯带重病连夜补好。贾府戏班解散,芳官成为宝玉丫鬟,宝玉为其庆生,众姊妹抽花签行酒令,黛玉为芙蓉花,宝钗为牡丹花。贾敬吞丹丧命。
尤氏因丧事繁忙,请母亲和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来帮忙。贾琏见二姐貌美,要作二房,偷居府外。二姐和贾珍原有不清白,贾琏知道贾珍想把三姐玩弄,尤三姐将珍、琏大骂,三姐意中人为柳湘莲,贾琏外出办事,路遇薛蟠柳湘莲贾琏为柳提媒,柳答应。到京城后,柳先向三姐之母交订礼,遇宝玉闲谈尤氏一家而起疑,又去索礼退婚,尤三姐自刎,柳出家。
凤姐知道贾琏偷娶之事,便将计就计装贤惠,将二姐接进府。请贾母等应允。贾琏回来,因办事好,贾赦又赏一妾。凤姐借妾手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黛玉做桃花诗,众人议重开诗社,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湘云填柳絮词,黛玉邀众填柳絮词。众人放风筝,欲放走晦气,黛玉风筝线断,众人齐将风筝放飞。傻大姐在园中拾到一个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在王善保家的撺掇下抄检大观园。探春悲愤,认为抄家是不祥之兆。后又因王善保家的掀她衣服,大怒并扇王善保家的一耳光。
贾府中秋开夜宴,贾母邀大家一起到凸碧山庄赏月,众人击鼓吃酒。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不觉对景感怀。湘云过来陪她,二人来到凹晶溪馆联诗,湘云联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冷月葬诗魂(一作“花魂”),湘云赞黛玉诗句新奇,妙玉听见亦夸赞,将刚二人的诗誊写出来并结了尾。
晴雯被王夫人以勾引宝玉为由,被撵抱恨而死。贾宝玉无可奈何,听小丫头说晴雯当了芙蓉花神后写《芙蓉女儿诔》祭她,后竟成黛玉谶语。薛蟠娶妻夏金桂后,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薛姨妈不准,夏金桂和婆婆吵闹。薛蟠无法在家。只得外出。
续40回迎春出嫁,宝玉心中伤感。贾政逼宝玉上课。袭人来潇湘馆探口风,婆子说了些造次之话,黛玉甚觉刺心,惊噩梦染上重病。元妃身体欠安,贾母、贾政等前往宫内探视。贾宝玉、妙玉走近潇湘馆,听得黛玉抚琴悲秋之音,后琴 9f510fb30f2442a79bf76cd6d343ad4bd01302c3.jpg
  林黛玉

弦崩断,宝玉疑惑,妙玉从中预感到黛玉“断弦”的命运。宝玉见晴雯补过的雀金裘,心中悲伤并祭奠她。
黛玉听到宝玉定亲的消息,千愁万感,把身子一天天糟蹋起来,杯弓蛇影,一日竟至绝粒。侍书与雪雁说宝玉亲事未定,老太太要亲上作亲,黛玉听了病情转好。贾母知黛玉心事,主张娶钗嫁黛,王夫人、凤姐附和。金桂暗恋薛蝌,与宝蟾借送酒戏之。贾政、王夫人商量娶宝钗的事,宝玉来到潇湘馆,黛玉与其参禅。怡红院海棠冬天开放,贾母办酒席赏花。宝玉丢玉,全家忙乱,请妙玉扶乩。
元妃薨逝,贾家悬赏寻玉。宝玉变疯傻,老太太要给宝玉冲喜,凤姐献掉包计。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娶亲后迷失本性,黛玉咳血病重,焚烧诗稿。宝玉、宝钗成亲。宝玉欲死,宝钗说黛玉已死,宝玉昏死做噩梦。贾府人去潇湘馆哭黛玉。贾母祷天宽宥儿孙。主上宣旨革去贾赦、贾珍世职,发配边疆,贾政袭贾赦的世职。雨村落井下石,包勇醉骂雨村。王夫人将家事交凤姐办理。贾母拿出银两给宝钗过生日,宝玉中途退席经潇湘馆闻鬼哭。宝玉梦黛玉而不得,错把柳五儿当做晴雯。
贾母病重。迎春被“中山狼”(孙绍祖)折磨致死,史湘云丈夫得了暴病。贾母寿寝,凤姐办理丧事,可办事力诎,失去人心。鸳鸯自尽殉主。何三引贼盗来贾府,妙玉为贼所抢不知所终。赵姨娘中邪被折磨死。刘姥姥哭贾母,凤姐欲将巧姐托付给她。宝玉找紫鹃表白心思。凤姐死,王仁混闹给凤姐大办丧事,平儿帮贾琏筹钱。甄应嘉进京拜会贾政。贾宝玉与甄宝玉貌象而异,宝玉斥之禄蠹。
宝玉病重,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宝玉二历幻境,看淡儿女情长。贾琏看望贾赦,将女儿托于王夫人。惜春出家修行,紫鹃陪伴。宝钗劝勉宝玉,与之辩论赤子之心。贾政回京行至毗陵,雪中见宝玉随僧道而去。香菱难产而死,袭人嫁蒋玉菡。雨村遇士隐,归结红楼梦。
2、作者之谜《红楼梦》原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更加严谨客观。(见本词条内容说明)
作者身份的考证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直指曹雪芹就是作者。据一部分红学家研究,脂批还多次说《红楼梦》的故事很多取材于曹家史实,也可作为旁证。由于脂批中透露作批者与曹雪芹及其家族关系紧密,也熟知甚至部分地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因此脂批可以说是曹雪芹作为《红楼梦》作者的最直接证据,但有些派别认为脂批纯属后来者杜撰,不能作为研究证据。
清代诗人富察·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明义和永忠都是曹雪芹同时代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有密切往来,因此他们的说法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胡适作为新红学的开山鼻祖,在1921年完成的《红楼梦考证》一文中,主要引用了清朝文学家袁枚的文献记载作为证据。袁枚《随园诗话》:“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雪芹者,曹楝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曹楝亭即康熙朝的文学家曹寅,胡适考证出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认为他是贾宝玉的人物原型,据此断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通过大量论证,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
曹雪芹 03087bf40ad162d9ece9506a11dfa9ec8a13cd44.jpg
  中国画《曹雪芹像》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高鹗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程伟元程伟元:江苏省苏州人,乾隆后期,在京花数年之功,搜罗《红楼梦》残稿遗篇,并邀友人高鹗共同承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的编务,三印《红楼梦》。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萃文书屋活字印本《红楼梦》(程甲本)序据张问陶船山诗草·赠高兰墅鹗同年》诗自注说:“传奇《红楼梦》80回以后,俱兰墅所补。”
3、相关版本现有版本:(前为简称)
在下面这些抄本中,庚辰本是抄得较早而又比较完整的唯一的一种,它虽然存在着少量的残缺,但却保存了原稿的面貌,未经后人修饰增补[1][url=] [/url]
(1)甲戌本:清乾隆甲戌(1754年)脂砚斋重评本
(2)己卯本:乾隆己卯(1759年)冬月脂砚斋四阅评本
(3)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1760年]秋月定本)》
(4)蒙府本:蒙古王府本
(5)戚本:包含戚沪本、有正大字本、有正小字本、戚宁本。
(7)甲辰本:乾隆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
(8)舒序本:乾隆己酉(1789年)舒元炜序本
(9)郑藏本郑振铎藏本
(10)梦稿本:《红楼梦》稿本
(11)俄藏本: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古籍文献研究所藏《石头记》(原苏联列宁格勒亚洲图书馆藏本,以往均称列藏本。今因该图书馆已更名,故此书统称俄藏本)
(12)卞藏本:《卞藏脂本红楼梦》
(13)程甲本:乾隆辛亥(1791年)程伟元初排活字本,萃雯书屋辛亥排印本
(14)程乙本:乾隆壬子(1792年)程伟元第二次排活字。
另有端方本、三六桥本、藤花榭本、本衙藏版本、王雪香评本、靖应鹍藏本等
其中靖应鹍藏本一些脂批,如“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得不屈从于枯骨”等为研究红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可惜已经迷失)。
甲戌本         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今残存16回,第1-8回,第13-16回,第 4a36acaf2edda3cc14cc831b03e93901213f92e4.jpg
  梦稿本《红楼梦》(影印本)第二十五回,

15-28回,共16回,无目录。四回一册,共四册。乾隆竹纸抄成。甲戌本于各册首回首页首行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第一回楔子部分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语,故名“甲戌本”。据红学家们考证,甲戌即乾隆十九年(1754年)。此本因曾由大兴刘铨福收藏过,研究者又称之为“脂铨本”。每半页12行,每行18字。残阙严重。书口下部每页都有脂砚斋的署名。胡适认为甲戌本是世间最古的本子,红学家们普遍认为甲戌本所据的底本,是最早的,所以此本历来为红学家所重视。
此本第一回,较别本多出429字。此本中的脂批,亦为研究红学的重要资料。据红学家们考证,甲戌本并不是脂砚斋所用的原批本,附七律一首,第一回正文前有“凡例” 五则,题诗一首。其中从开头至“不得为其不备”一段及题诗,共414字,为它本所无。“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一段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始。此本第一回有僧道与石头的一段谈话计429字,后出各本皆缺。
已卯本          已卯本又称脂怡本,脂馆本。题“石头记”,见于封面。每回卷端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字样。第二册封面书名下注云“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三册书名下复注云“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红学家们认为是乾隆廿四年(1759年年)。己卯本残存41回零两个半回。即1-20回,31-40回,61-70回(其中第64、67回原缺,由清代嘉道时人抄补)。十回一册,共四册,面十行,行27-30字左右。其中第一回开始缺三页半约1800字,十回末尾缺一页半约900字,70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页约700字。由于它们均在每十回的尾页,故知系在流传过程中残缺。 810a19d8bc3eb13534af27c8a41ea8d3fd1f445c.jpg
  红楼梦&


        此本55回下半回至59回上半回原与此本分离,50年代初由历史博物馆购藏。1975年经吴恩裕冯其庸研究,发现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三回又两个半回(55回下半回至59回上半回)的《石头记》残抄本是今己卯本的散失部分,因为里面同样避“祥”字讳。故今己卯本共存41回零两个半回。
         此本34回末题“红楼梦第34回终”,为脂本石头记第一个出现“红楼梦”标名的本子,说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红楼梦”为书名。第17与18回尚未分开,共用一个回目,第19回无回目,第64及67回原缺,与庚辰本同。此本中64及67两回系据另一种钞本钞配,见第67回末注云“石头记第67回终,按乾隆年间抄本,武裕庵补抄”。此本中的“祥”、“晓”等字缺笔,明显是避讳。
戚本         戚本为乾隆年间德清戚蓼生收藏并序,因而得名。题“石头记”。包含戚沪本、有正大字本、有正小字本、戚宁本。 戚沪本又称戚张本。系桐城张开模过录本,光绪年间为俞明震所得。原为八十回,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据以照相石印。
此本抄写工整认真,清楚有条,错讹字极少,是脂本系统中面貌颇为精良的流传本。
64、67两回,19、80两回回目,22回末等缺文都已补齐,17-18两回已分开。凡此种种,以下诸本大同小异。此本除第78回“芙蓉诔”后缺回末收尾一小段外,无残短。如正文文字比之程高本所改,大都同于脂本原文;比之其他脂本,又有个别细碎异文。第17与18回分回之处不同于今本。
      此本批语经过整理,有不少移位,如将原文眉批和侧批俱改成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删去原署的年月名号。前40回有夹批、回前回后批。不少为独有,有一定的价值,但已不好判断是否脂批。后40回无夹批,回前回后批疑非脂批,而是稍后的署号为“立松轩”者所批。
         原本曾传闻已于1921年毁于火。1975年冬,上海古籍书店整理旧库,意外发现迷失多年的该本前40回半部。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有正书局据戚沪本照相石印的本子,题《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印行过三次。“大字本”于1911-1912年石印。1920年用“大字本”剪贴缩印了一种“小字本”,于是有大小字本之分。“小字本”又于1927年再版。存80回全。“大字本”四回一册,共20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20字。缩印“小字本”为12册,每半叶15行,行30字。
        此本付印前对底本作过整理,有改动失真之处,如删去了原收藏者的印章,贴改过个别字迹(据查验,前四十回贴改二十处,32字)。
         此本眉批前40回为狄葆贤所加,“小字本”后40回中也有眉批,为狄葆贤征求他人所加。价值不高。
         戚本是最早付印的80回脂本,突破了延续120年的程高本垄断的局面,首次将一个接近于曹雪芹原文的《红楼梦》行显于世,意义非同寻常。
197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据“有正大字本”删去后人所加眉批,影印出版。
蒙古王府本         王府本,存120回,十回一卷,共十二卷。分装四函,函八册,共32册。面十八行,行二十字。粉色连史纸钞写。目录页和版心题名《石头记》。赵万里云出自清代某蒙古王府之后人,故称“蒙古王府本”,简称脂蒙本或蒙本。
因其第71回回末总评一页的背面有“柒爷王爷”之草书,一栗《红楼梦书录》疑出清王府旧藏,故称“清某王府旧藏本”,简称王府本或府本。王府本前八十回大体同戚本,版式相近,为同祖之本,但无戚序。其前80回总目及正文用印就的朱丝栏粉色连史纸钞写,每版十八行,行二十字。补配部份系素白纸,每页十八行,行二十四字。书口印有朱色《石头记》书名,下手有手写墨色卷×、×回及每回页码。行款版式均同戚序本。缺第57-62回。
后人以程甲本抄配了这六回及后四十回目录、正文,并在全书之首冠以程伟元序。有总目,十回为一卷。然 c9fcc3cec3fdfc035e22d61fd43f8794a4c2263a.jpg
  姚笛版王熙凤

而,每册四回。王府本也是一个附有脂砚斋批语的本子,回前回后总评亦单占一页,然而从此本开始,各本一律删去所有脂砚斋的名字。它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特有834条不见于早期脂砚斋评本的评语。这些批语补齐了回前回后总批,又有侧批和双行批。有散文,还有诗、词、曲等韵文。在第41回前的那首七言绝句之下,署名立松轩。立松轩把他的批语写入双行批注,可证王府本的底本为立松轩手抄本。松轩本的底本则有三个,依次为庚辰本己卯本和杨藏本(皆非今本)。
此本前五回文字属于庚辰本。第16回末,都判与小鬼的调侃世情,己卯本有残文。此本正是己卯本残文的连缀。第56回改“时宝钗”为“识宝钗”,即从杨藏本。诸底本经过立松轩的整理和修改。第17、18回已分开,第19回有了回目,第22回末已补齐,第64回,补入一个有批语的稿子,第67回亦补入,第80回也有了回目。——凡此种种,以下各本皆大同小异。
如无特殊情况,即不再赘述。王府本的抄写时间颇晚。它的第67回据程甲本抄补,用预留纸张,由前80回抄手之一书写。在总目中,该回与其它各回似为一色笔墨。这说明王府本的过录时间是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之后。
舒序本        舒序本又称己酉本、脂舒本,舒元炜序本,简称舒序本或舒本,卷首有舒元炜的序及其弟舒元炳题《沁园春》词,故名。舒元炜,杭州人,其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已酉,亦名已酉本。又因这个本子今归吴晓铃先生收藏,而且仅存40回,故又名吴藏残本或吴本。此本原为80回抄本,总目中原有80回回目,后被人撕去三页,今存第1-39回和第80回回目。
目录前及每回正文前均题《红楼梦》。后来散佚第41回以下部份。每五回一册,共8册。然从抄写者转手的情况看,其底本为每册四回。每半页8行,行24字,独与郑本相同。从舒序得知,此本之原藏主为姚玉楝号筠圃者。他曾与当廉使(当保,先后担任河南按察使和直隶按察使——“廉使”为廉访使的简称)并录过八十卷,然遭故散失27卷;复借邻家之本,合付抄胥,因成新本。
他虽然没有说抄配的到底是哪几回,但是,与它本对校,舒本确是一个拼凑本。其来源尚不止于两部份。它的前五回与庚辰本有相同底本。如第五回,各本:“自较别个不同。”庚、舒改“较”为“觉”。再如第27回,甲戌:“得了玉的宜似的。”府、戚:“得了玉的益似的。”列本:“得了玉的济是的。”梦本:“得了玉的便宜是的。”庚、舒:“得了玉的依似的。”舒序本跟己卯本也有相同底本。如第37回,庚、杨:“我宁可不要。”己、舒:“我能可不要。”府本、戚本自第12回以后与己卯本有共同底本,第22回末惜春诗谜以下不缺。舒本此回结尾文字与府本、戚本相同。
        舒本与杨本、列本、梦本有相同底本。舒序本和庚辰本多有与甲戌本相同之文,但并不早于甲戌本。其总目与各回之分目不尽相同,是此本的特别之处。又有长短不等的增文,最令人疑惑,盖亦抄写者所为。它又几乎是一个白文本。自是晚期抄本无疑。舒元炜序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有“元炜”、“董园”印二方。为舒氏作序的原本。
       其新抄本之告成亦在此时,这是舒序中说得很清楚的。舒序中还提到,舒本八十回付抄的时候,读者中已有一个120回的全本在流传。虽然,舒氏兄弟等人未能见到这个全本,但序中说到“合丰城之剑,完美无难”,成全本很有把握。“全本”的存在,当不是无根据的道听途说,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即程甲本问世的两年半以前,《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书已经在读者中流传。从这一点看来,《红楼梦》后40回书的作者究竟是谁,舒本为我们作重新考虑提拱了一条线索。
靖藏本因扬州靖靖应鵾所藏而得名,简称靖本,题《石头记》。1959年由南京毛国瑶发现,为藏乾隆时的抄本。1964年尚在,以后迷失不知下落。据目验者毛国瑶回忆,此本未标书名,亦无序文,中缝亦无页码。初称《红楼梦》,嗣后也有称《石头记》者。
原有80回,存十九册,蓝纸封面。钤有“拙生藏书”和“明远堂”篆文图章。1959年发现时,已分十厚册装订,缺失第28、29回,第30回尾部残失三页。实存77回有余。竹纸抄写,抄手不止一人,字迹尚工整,而不及有正本。每页行数及每行字数未察。有39回为白文本。“明远堂”系靖氏堂名。
靖应鵾祖籍辽阳,旗人。始迁江都,乾嘉之际移居扬州,清末自扬州迁南京。1900年发觉靖本迷失。现存毛国瑶抄录的有正本所无批语150条。从批语所附正文看,靖本不缺僧道与石头对话那四百余字,与甲戌本相当。
         原书有35回全无批语,其他各回则附大量朱墨批语。书的封面下原有“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字样纸条。夕葵书屋是《熙朝雅颂集》(其中选有敦诚、敦敏有关曹雪芹的诗)的主要编纂者、乾隆时著名文士吴鼐书斋名。书发现之初,毛国瑶曾将此本与戚本作了对勘,摘录戚本中所无的批语150条。
         后来,将它发表在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1974年8、9月号上,并撰文介绍。此外,《文物》1973年第二期周汝昌《〈红楼梦〉及曹雪芹有关文物叙录一束》一文中也曾介绍这个脂本,并校读、解说了其中的部分。
原稿抄本《红楼梦》的原稿抄本十有八九在四川资中
  近阅红学专家
胡邦炜先生在1994年的新著《红楼梦中的悬案》一书中言及《红楼梦》有个早期抄本“端方本”可能失落在四川资州,许多观点竟与笔者不谋而合,可见我的“断言”是能够成立的。
关于刻本《红楼梦》的刻本始成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这一年,在《红楼梦》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程伟元和高鹗,在曹雪芹身后二十八年以后,竭力搜集曹公留下的前八十回及零散的后数十回书稿,“集腋成裘”、“细加厘剔”、“截长补短”,终于将120回的《红楼梦》“公诸同好”。这一年,1791年,活字印刷本《红楼梦》(后称“程甲本”)开始流传,之后,程、高又于1792年推出了重校本《红楼梦》(后称“程乙本”)。程、高本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二百余年间坊间一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白文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文堂本、文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是程、高本的翻刻本。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广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怎么评价程、高的功绩都不过分。
       尽管今天仍有人不喜欢程、高的后四十回,但是,止于80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高在曹雪芹身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人的观察角度、思想方法、语言习惯,甚至我们推测,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120回本《红楼梦》,较之其后数十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目共睹。新版《红楼梦》后四十回采用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4、人物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
         贾宝玉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前世为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
林黛玉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宝钗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前世为三生石边的 各版林黛玉(2张)



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与贾府千金贾敏的女儿林黛玉,少时其母因病辞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
薛宝钗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黛玉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 b2de9c82d158ccbf6daf26491bd8bc3eb13541b5.jpg
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
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宝钗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贾元春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荣国府从荣耀转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贾探春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玫瑰花”之诨名。她个性刚烈,庶出的身份是她最大的心结。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丫鬟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成功,但无济大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最终印证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悲惨结局。
史湘云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金陵四大家中史家的千金小姐,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鼐史鼎抚养,而两个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湘云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湘云嫁给了卫若兰,而卫若兰早卒,所以结局应该不好。
妙玉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琴张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修行。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所以人物结局无考。
贾迎春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
贾惜春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贾珍的妹妹,自小喜爱画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惜春真正的结局也失落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入庵为尼。
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之九,贾琏之妻,金陵四大家王家的小姐、贾家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 0b46f21fbe096b636940ce230e338744ebf8ac6c.jpg
  王熙凤

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支撑着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为人处事也十分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是干过的。但世人只道凤姐之毒辣,却很少体味凤姐心中之苦,王夫人为了自身利益把她娶到贾家,后因有了更亲近的宝钗又要拿她的权,这是不用八十回后的篇章也能猜到的,又有丈夫怨恨,下人忌惮,自然是“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贾巧姐
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曾受过王熙凤接济的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贾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也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巧姐带入乡下,她才不至于沦落到为奴为婢。
李纨
金陵十二钗之十一,字宫裁,出身金陵名宦,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其人身世极为神秘,且其房内所摆的物品没有一样不是大有来头,即使是贾宝玉恐怕都没有这个资本!而有一次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廷的十二钗花给各个人时她看到那钗花竟拽着它哭了,若说是感激那是不可能的,她并非没有得到过。
死后那些和她比较亲近的几个人居然都没有人反对她用只有皇族之人才能用的樯木做棺材,更何况她用的那份樯木还是原本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后来因变故而退了的,这种连贾母都不敢用的东西却被她一个应该说是比较渺小的蓉大奶奶用了,却无人反对,皇室里也全无反应,说实话,恐怕可卿原系皇室之女!
贾母
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从前80回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是支持宝黛爱情的,但高鹗续本中却说贾母并不支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她的思想也受到了宝玉和黛玉的影响,有了一些前卫的想法。总之贾母能受到众人的尊敬,说明她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且她是有能耐的。
次要人物贾家奴仆



  • 宁国府
贾珍——尤氏:茄官银蝶儿、万儿、来升、喜儿、寿儿、栓儿。
⒉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⒊贾蓉——秦可卿:瑞珠、宝珠。
4.未具体标明哪房的:焦大、王兴、潘又安。



  • 荣国府
⒈贾母:鸳鸯、文官、琥珀、蕊珠、翡翠、玻璃、傻大姐、鹦鹉。
⒉贾赦、邢夫人:秋桐、费婆子、王善保家的(陪房)。
⒊贾政、王夫人:金钏、玉钏、彩霞彩云彩鸾、绣鸾、绣凤、小霞、周瑞、周瑞家的(陪房)。
⒋贾宝玉:袭人(蕊珠)、晴雯麝月秋纹、碧痕、春燕、四儿、芳官茜雪、佳蕙、坠儿、檀云、绮霰、良儿、媚人、墨雨、紫绡、李嬷嬷(宝玉奶母)、宋嬷嬷(仆人)、茗烟、扫红锄药伴鹤李贵扫花、引泉、挑云、双瑞、双寿。
⒌贾琏、王熙凤平儿小红、丰儿、彩明、彩哥、来旺妇(凤姐陪房)、昭儿、旺儿、隆儿、兴儿、庆儿善姐、王信、林之孝、林之孝家的、赵嬷嬷(贾琏奶母)。
贾元春:抱琴、青芸、琴韵。
贾迎春司棋绣橘莲花儿、柱儿妈(奶母)、柱儿媳妇、王善保家的(司棋姥姥)
贾探春侍书艾官翠墨、小蝉。
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a9d3fd1f4134970a283dbe7797cad1c8a7865d1f.jpg
  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

李纨素云碧月
林黛玉雪雁紫鹃(鹦哥)、春纤、藕官、王妈妈(奶母)。
史家奴仆史湘云:翠缕(缕儿)、葵官(韦大英)、周奶妈。
薛家奴仆薛姨妈:同喜、同贵。
薛宝钗:莺儿文杏、蕊官。
薛蟠——夏金桂:宝蟾、小舍儿。
香菱:臻儿
薛蝌——邢岫烟:篆儿
薛宝琴小螺、豆官(豆童)。
5、金陵十二钗     
指书中与主人公贾宝玉沙中土)有密切关系的12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金陵十二钗正册:
薛宝钗(丑牛钗钏金)林黛玉(子鼠大林木)
贾元春(寅虎正月)贾迎春(卯兔二月)
贾探春(辰龙三月)贾惜春(巳蛇四月)
王熙凤午马五月霹雳火)贾巧姐(未羊六月)
史湘云(申猴七月)妙玉(酉鸡八月)
李纨(戌狗九月)秦可卿(亥猪十月)。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12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作者以12个女子这样的拟人手法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是《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又副册】
除了正册外,金陵十二钗还有副册及又副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甄英莲)、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林红玉)、龄官娇杏;(书中只点香菱一人,其余根据她们的特征猜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花袭人平儿、金鸳鸯、紫鹃(鹦哥)、莺儿(黄金莺)、白玉钏、白金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书中只点名袭人晴雯二人,其余根据她们的特征猜想)
其中副册之中的香菱尤二姐秋桐娇杏是妾;其余之宝琴三姐、岫烟、李纹李绮金桂是亲戚,而小红因为贾芸龄官因为贾蔷之故,也都可归入亲戚之行列;又副册之十二人皆为比较重要之大丫鬟。
6、相关信息人名隐意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茫渺;虚无缥缈 贾宝玉——假宝玉 贾府——假府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甄宝玉——真宝玉
霍启——祸起 封肃——风俗 贾雨村——假语村或假语存
9922720e0cf3d7ca3bb90bd1f21fbe096a63a9cd.jpg
  87版红楼剧照

胡州——胡诌 贾化——假话 娇杏——侥幸 王仁——忘仁
冯渊——逢冤 秦钟——情种 秦可卿——情可轻 秦业——情孽
詹光——沾光 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
单聘仁——擅骗人 钱槐——奸坏
青埂峰——情根峰 仁清巷——人情巷
十里街——势利街 吴新登——无星戥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万艳同杯——万艳同悲
人物原型对《红楼梦》人物原型的探讨,在乾隆年间就开始了。清人爱新觉罗.裕瑞在《枣窗闲笔》中对此专门做了记叙:“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又“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书中所假托诸人,皆隐寓其家某某,凡性情遭际,一一默写之,唯非真姓名耳。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余闻所称宝玉系雪芹叔辈,而后书以雪芹为贾政之友,为宝玉前辈世交,以侄反作为乃叔之前辈,可笑!”[裕瑞的亲舅舅明琳和曹雪芹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因而他连曹雪芹的相貌以及爱吃烧鸭都很了解,其史料价值为红学界所重视。此外,脂砚斋在批语中也透露了隐含的部分人物原型。
贾家——江宁织造曹家
王家——苏州织造李家
史家——杭州织造孙家
康熙曾指示“三处织造,视同一体”,对应在《红楼梦》中则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贾宝玉——曹頫
曹頫生于1693-1696年,曹寅嗣子,曹雪芹的父亲或叔父,自幼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中长大,“无材可去补苍天”,“好古嗜学”不爱做官的曹頫补江宁织造之缺而“被当官”,因罪入狱被抄家,乾隆上台后被赦罪,后出家。因脂砚斋批语中有小红“狱神庙慰宝玉”之文,红学界公认贾宝玉是做过牢的,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即按坐牢来拍摄。
贾政——曹寅
曹寅,曹雪芹祖父,任江宁织造之职兼管盐政。贾政在小说中逗露有两个做王妃的女儿,长子英年早逝,留有一个没有父亲的孙子,曹寅有两个做王妃的女儿,长子英年早逝,留有一个没有父亲的孙子。脂砚斋透露贾政实为巡盐御史,小说中他造过船,赈过灾,有能力决定江宁知府的命运,被参劾而“名利大灰”后,带宝玉到外地出外差;曹寅做过巡盐御史,他造过船,赈过灾,救了江宁知府的命,后因亏空被参劾,带曹頫出外差赴扬州刻书。贾政曾坐船经过毘陵时遇到下雪,曹寅曾坐船经过毘陵时遇到下雪,作有《毘陵舟中雪霁》一诗。
贾珠——曹颙
贾珠是贾政之子,死时年仅二十岁,留下幼子贾兰。脂砚斋批语曰:“略可望者即死,叹,叹!”写贾政“忽又想起贾珠来”,脂砚斋批道:“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曹颙是曹寅之子,死时二十几岁,留有遗腹子曹天佑。康熙评价曰:“曹顒朕自幼眼看其长成,此子甚可惜!是有文武才的人,朕甚期望!”
贾兰——曹天佑
贾兰是贾政之孙,年幼丧父,寡母李纨,十三岁时贾家因罪被抄家。曹天佑是曹寅之孙,为遗腹子,寡母马氏,十三岁时曹家因罪被抄家。曹天佑是否就是曹雪芹,学术界尚无定论,因曹雪芹究竟是曹颙之子还是曹頫之子,学界存在分歧。
元春——曹寅长女
曹雪芹姑姑,曹頫大姐,胡适云:“曹寅有一女奉旨嫁与镶红旗王子,典礼隆重,此即所谓贾妃也。”此王子即平郡王纳尓素。曹佳氏1706年出嫁为王妃。
探春——曹寅次女
曹雪芹二姑,曹頫的二姐或妹妹,于1709年出嫁,胡适考证其远嫁一位蒙古王子为妻。曹寅做王妃的两女,与裕瑞所称“元迎探惜者,皆诸姑辈”相合。
贾母——孙氏
曹頫的亲奶奶,杭州织造孙文成之姑,做过康熙的保姆,康熙称其“此吾家老人也”。孙文成1705年出任杭州织造,1727年因受曹頫获罪牵连,被雍正免职。
史湘云——孙氏侄孙女
王子腾——李煦
苏州织造,曹寅的妻舅。在曹寅去世后,曹颙和曹頫连续任职江宁织造的各个时期,李煦对曹家有相当的照顾和提携。后被雍正罢职抄家,流放到乌拉,至死。
王夫人——李煦堂妹
李煦堂妹嫁曹寅为妻。
王熙凤——李煦侄女
第十六回凤姐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李煦的父亲李士桢曾出任东南沿海的浙江布政使、广东巡抚等职,外国人在其职权管辖之内。
北静王——怡亲王胤祥
胤祥生于1686年,长曹頫七、八岁,康熙驻跸江宁织造署的后四次南巡,胤祥每次皆随行,与曹頫的交情很 4034970a304e251f977062cca586c9177f3e537a.jpg

  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

深。雍正在谕旨中也提到“王子甚疼怜你”,“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曹家被抄,是由任总理大臣的胤祥总负责,曹頫没有像李煦那样全家被逮捕。
《红楼梦》是一本有着高度艺术性的小说,是现实与虚构的完美结合。红学界认为,《红楼梦》的故事是以曹家的兴衰为背景的,作者巧妙地将繁荣至抄家的整个曹家故事融合到小说中。大观园里的故事,主要自康熙四十五年即1706年前后起,至曹寅次女出嫁的1709年前后止。1709年,曹寅因与李煦亏空300万银两而被两江总督参劾,曹寅极度惶恐,曹家自此进入了勒紧裤腰带还债的日子,到曹颙,再到曹頫一直为弥补亏空而忙碌,直到完全败落。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3: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这些,你也别轻易说自己在研究“红学”。。。。。。。{:soso_e128:}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3: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遇到几个,老是说他在研究“红学”,俺问了一些这《红楼梦》的基础知识,他竟然还有些不知道。。。。。。。{:soso_e128:}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15 14: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实在是大、奥 、精、深。其喻意不是一般人所能领会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4: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江花月夜 发表于 2014-9-15 14:32
《红楼梦》实在是大、奥 、精、深。其喻意不是一般人所能领会的。

好好学习。。。。。。。多有受用。。。。。。。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56 天

连续签到: 15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15 16: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天上不了网。哈哈。。。。。
红楼梦内涵博大精深,有的红学家研究了一辈子,都不敢说是研究透彻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9-15 17: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把研究《红楼梦》当一门大学问来做,毛泽东曾叫许世友把《红楼梦》看5遍,这不是让许和尚遭罪吗?俺就是勉强断断续续翻翻,从无耐心一气通读过。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4-9-15 21: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人物400多,会读得人眼花缭乱……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4-9-15 22: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是在追忆似水年华,感叹家族之兴衰.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9-15 23: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判词好像就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来自:来安论坛手机用户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永阳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