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4449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12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36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5]常住居民I
|
我儿子的字写得不好,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上大学以后和我们交流都是用电子邮件或者QQ聊天进行的,再没看到过他的“真迹”,写字有没有进步就不知道了。
我儿子识字比较早,3岁前就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了。这样一来,3岁时送进托儿所,只勉强呆了半年,就再也呆不下去了,因为调到学前班,也还是随着别人学认最简单的字。没办法,只好又回到姥爷姥姥身边。那时我们在“三线”企业工作,生活环境简单的形容就是出了工厂就是农村。这样,白天我上班时,他就跟着姥爷姥姥满田野里瞎晃。这样晃下去显然不是个办法,孩子严重脱离属于他的群体,长此下去肯定是要出问题的。于是想到了上学。儿子入学时才4岁半,很小的个头就背个大书包去上学。走在路上,从背后看就是一个长着两只脚和一个大脑袋的书包在移动。心疼着呢,邻居们都跟着心疼。
可能是因为孩子比别人小的太多吧,我的期望值就很低,入学时根本没想象过优秀、拔尖这类词儿。最大的愿望大概就是睡眠好,营养足,在学校能跟别的孩子玩到一起去,学习跟上班就行。所以当发现语文作业“每个字写两排”的量太大,明显会影响我儿子睡眠时间时,根本没犹豫,就去找老师谈。我说我的儿子太小,晚上9点钟就得睡觉,作业最多只能完成一半。老师也还是很照顾的,就答应了作业写一半。可是一年级下学期时,儿子入队了。老师找我谈话:孩子是少先队员了,作业写一半……我明白了,影响不好。也是啊,少先队员是要以先锋模范的标准要求的嘛,满世界的人都知道。咋办呢?思前想后什么办法都觉得不妥,孩儿的父亲那两年在国外工作,一封信来回要一个月,没得商量。就只好跟儿子讨论了一阵子。最后我俩达成一致意见:划拉快点,乱就乱吧。认得到,写的出来那个字就算学会了。并且我自己的潜意识也觉得,一遍又一遍的写到一定的时候,就变成了机械动作,脑子未必都在字上,把那些时间浪费了,不如睡足觉,养好精神第二天好好听课。
自此,我儿子的字就不是写出来的了。是划拉出来的。
小学三年都是在那个“三线”企业的子弟学校读的书,同一个语文老师(班主任)带的。现在回忆起来,也不知道那位老师用了怎样的耐心,才容下我儿子的。那三年,曾因为儿子把书本弄的像被狗撕扯过,上课不听讲还做小动作骚扰同学,甚至全班同学都轮过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同桌了等等,无数次“请家长”,竟然没有一次是因为写字的事找我谈过话的。如此,尽管知道儿子写的字很烂,但见他总的成绩还能学到个中等偏上的程度,感觉老师虽经常被逼无奈“请家长”,倒也没有讨厌我儿子的意思,还经常夸他学的挺快,只要上课盯紧点儿问题不大,我也就不多想写字的事儿了。
儿子小学4-6年级,是在武昌邮科院附近的一个工厂子弟学校上的。学校很小,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儿子的那个班共19个学生。想起来很有运气,转到这所学校的那年,赶上学校组织的几次电脑培训课。这在从前见都没见过,儿子相当好奇,更是兴奋不已,立马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当时在学校上过几节课,后来还去街道口那边的武珞路小学听过大概两三次课,紧接着很出人意料的在武汉市计算机小学组竞赛上得了个三等奖。这个奖项在现在看来实在是提不上口的小奖,可能是儿子所在的那个学校很小,学生也就是数量极其有限的那些厂子弟,还从来没有人在校外获过什么奖,便显得相当露脸了,居然还上了那个工厂厂报的头版头条,尽管儿子的学习成绩也就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但老师和同学都很是刮目相看。在这种情况下,写字好不好就变得实在是很小很小,以致于被我完全忽略不计的事儿。
但忽略不等于问题不存在。眼看小学最后一学期,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的时候,语文课老师找我谈儿子写字的问题了。老师说的很清楚也比较委婉,那就是我儿子写的作文其实仔细看挺有内容的,但他写的字,就连教了他近三年的语文老师本人都要边猜边看。老师说,每年小升初她都参加阅卷,很清楚阅卷老师的心态,像我儿子这样的字,一看就是个特别差的学生写的,十有八九估摸着给点分就算了,那可就太吃亏了啊。
一头冷汗下来!儿子写字竟然烂到这种地步!可追根究底还是跟我有直接关系啊。和当初决定让孩子作业“写一半”、“划拉快点”一样,又一次要做出无奈的选择了。好在儿子听到分数上要吃大亏,就很配合,郑重其事的答应考试时尽可能写慢点,至少写到他自己能分辨出哪是胳膊哪是腿的程度。小升初原本是想考外校的,结果差三分没考上。也不知道和他写字太烂有没有什么关系。
后来的初中和高中算是注意到写字问题了,怎奈底子就是那样,按现在时髦的说法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和同学相比,字总是写得无法恭维。说来很搞笑,高考时我都没忘了加上一句叮嘱:千万把字写清楚啊!
考上大学,读了计算机专业后,儿子才大松一口气:哈哈,以后再没多少机会用笔写字了!
后记:
其实,当初看了教育杂谈里《一记耳光》那个帖子后,我就想起来这个题目,但考虑到很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就一直拖到现在。
写这个帖子,最终想表达的意思是,孩子的任何不良习惯或者缺点,是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的。在孩子还没有成人的阶段,或许与父或母当时当事的决断和引导密切相关。
再就是想多少修正点什么。比如,前面很多写儿子的帖子,都是极尽表述儿子的长处,尤其是比较突出的部分渲染太多,以致于多少有些误导作用,好像神童真的就是“神童”了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