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对叙述来安县过去发生的事情很感兴趣,大家都来说说啊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2]偶尔看看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3-13 19: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叙述那些来安县过去发生的事情很感兴趣,大家都来说说(回忆)来安过去的一些人物与事件啊.......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22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1-3-13 19: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说来安第一卷:靑龙街的故事。朱木兰,是马陆赵家的媳妇,是美国航运巨子赵锡成的妻子,是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的慈母。她的逝世令人惋惜。笔者就了解到的有关朱木兰点滴,写成此文,以作悼念。
  朱木兰女士原籍安徽来安县,父亲朱维谦学识渊博,被称为安徽才子,母亲田惠英,出自望族。朱木兰自幼性情温和,美丽聪慧,中学时就读于南京明德女中,1948年借读于嘉定县立中学(嘉一中),此时,经人介绍,认识了马陆种杏村青年赵锡成。
  赵锡成在回忆这段美好的往事时说:“那是1948年冬,我在永弈轮实习,回航后回嘉定,认识了一位在嘉中借读的安徽姑娘,她修长的身材,出众的仪表,高雅的气质,一看就是娴淑端庄的大家闺秀。”赵锡成一见钟情,被她深深吸引。可相识还未相知,却因战争失去了联络。直至1950年初春,两人在台湾相逢,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后夫妻恩爱,可赵锡成由于在船上工作,一年有九个月在外。木兰在这寂寞的晨昏,苦苦支撑着家。她对丈夫的执著爱情,高尚的品德,赢得了街坊邻里的赞扬,称她是位具有妇道和美德的女子。她抚养女儿,勤俭持家。
  朱木兰是位气质高雅德才兼备的中国传统妇女。她外柔内刚,穷时不叫苦,富了不炫耀,病了不喊痛,不与人争一时之长短。她支持丈夫从一个半工半读的穷学生,而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今天的航运巨子,财经界名人。赵锡成曾感慨万端地说:“我一生经过无数次大风大浪,都能化险为夷。尤其要感恩的是,今生能够获得一位淑德兼备的贤能伴侣。半个多世纪来,我们同甘共苦,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创造了美好的今天。她为我教养了六个杰出的女儿,又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位贤能女性。同样,一个杰出的孩子,大多出自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位成功的母亲对孩子是严而不苛,规定的事一定要做到。孩子们必须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间。客人来时,必须有礼貌地打招呼,为客人奉茶上菜表示尊敬。一次已成为部长的赵小兰,为来家作客的姨夫盛饭,姨夫不敢当。赵小兰笑着说:“妈妈从小教我尊敬长辈,我们的家规很严啊。”
  朱木兰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努力培养孩子们不依赖,不投机取巧,脚踏实地做事,规规矩矩做人的优良品质。她把母爱发挥到了极致。在母亲耳提面命的教诲下,六个女儿,个个学有专长,出类拔萃。美国老布什总统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夫妇和他们六个女儿时,亲口赞扬朱木兰女士教育子女有功。还特别要他夫人芭芭拉向赵母学习。
  朱木兰的人生哲学是活到老学到老。在50岁时进纽约圣约翰大学,与年轻人一起上学,从未缺课和迟到。有一次纽约市突然降风雪,她仍然准时到校,结果课堂中只有她和教授两个人。赵安吉是赵家最小的女儿,看见母亲还挑灯夜读,就劝妈妈不要太辛苦,考不好没关系。朱木兰对女儿说:“那不是我的个性,要读书就要理解,做事求学都要认真。”两年学期结业,在圣约翰大学的硕士学位颁发典礼上,丈夫赵锡成和六个女儿,看见头戴硕士帽子的朱木兰时,都情不自禁地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朱木兰,马陆赵家的媳妇,一生都是以丈夫和女儿为自己的事业。她与丈夫女儿回马陆老家时,探望亲友,慰问乡里。还曾唠起锡成至今还吃由她烧煮的中餐……。可谁能料到,木兰就这样匆匆地走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3-13 19: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神马都是浮云!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3-14 03: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安代表队▅▅▄▁
〓▇█████ 雷雷雷雷雷雷██████████████████▅▄▃▁▁
〓〓〓█████████████◤
....................轰炸过
..................轰炸过
...............轰炸过
............轰炸过
..........轰炸过
........轰炸过
......轰炸过
.....轰炸过
....轰炸过
...轰炸过
..轰炸过
.轰炸过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3-14 10: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回忆过去,要向前看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1-3-14 13: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没看懂呢······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59 天

连续签到: 3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3-15 14: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暑假天天要在家给脱水厂掰大蒜,一年的学费和零花钱都有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3-15 17: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1、回忆发生在来安县的事故
1953年12月3日,一架人民解放军军用飞机,在来安县境今磁山乡境内坠毁,驾驶员钟殿喜为保护高冲小学来不及跳伞而牺牲。
1957年7月23日,一架民用飞机飞临水口乡上空时,遭遇暴风,坠毁在该乡河西圩内,机上13人全部罹难。
1962年11月6日,县手工业管理局火药厂工人违章吸烟引起火药爆炸,1人受伤,9人死亡,房屋财产全毁。
1969年9月13日,来城生产鞭炮作坊工人违章操作引起火药爆炸,2人死亡,6人受伤,财产全毁。
经过第二次发生爆炸后,从此来城再没有人敢从事生产鞭炮行业了……

2、《来安报》
1958年1月,中共来安县委创设《来安报》社。4月1日,《来安报》发刊。7月5日,国家主席刘少奇为《来安报》题写报名。1961年4月,《来安报》停刊。
3、半塔烈士塔
1958年10月,开始续建半塔烈士纪念塔;1960年,该塔建成。原新四军军长陈毅为纪念塔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64年5月1日,原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为半塔烈士纪念碑撰写了碑文。
1965年4月29日,实验小学体育教师曹宗舜在对河桥为抢救落水小学生不幸牺牲。国家体育报记者来采访,次年,曹老师被追认为烈士。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3-15 19: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鼓楼啊鼓楼 于 2011-3-16 00:19 编辑

1957年的反右运动、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0年的所谓因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
1957年4月,我县开展干部整风运动,继而开展“反右派”的斗争。1958年3月运动结束,全县共划定右派分子219人。
1958年的大跃进,全县集中几千名劳力在县城南门外用土高炉炼铁,动员数万名民工从天长县冶山挑运矿石,为时数月,结果一无所获。全县掀起大办工业高潮,各部门先后办厂百余个,产品多数质次价高。
当年,因农业劳力参加大炼钢铁和兴修水利,秋季粮食未能及时收割,丰产而未获丰收。
  当年,浮夸风盛行,汊河公社虚报温楼大队楼西生产队水稻丰产田产量为亩产11534.5斤,登上安徽日报头版头条。因受浮夸风影响,当年全县统购了过头粮。
1959年春,在全国农业会议上,来安县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农业千斤县”奖状(实际上,1958年来安县粮食平均亩产只有244斤)。
1960年春,本县农村地区群众因为过度饥饿患发浮肿病和子宫脱垂病,饥饿威胁着每个普通家庭,饿死人的现象在我县时有发生。现在的老年人可以说是记忆犹新……

1961年4月,县人民银行施官营业所会计黄振声因犯贪污罪(贪污约10000元)被依法处决。地点在北门红土生产队的小竹林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3-15 22: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我四岁的叔叔,在新安镇的黄坝村活活饿死,每每想到这里,我的父亲都是满怀伤感,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百姓温饱不成问题了,这些都是党的政策好,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