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传江 于 2016-8-26 12:42 编辑
插 秧
文 / 周传江
我在滁城打工,距家也就四五十里。如果没遇到什么非办不可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今年,我得回家补办身份证,可正巧是赶在插秧季节。
车出滁城向东行驶,过了水口镇向北转弯驶向乡村公路,这就意味着我快到家了。乡村公路两旁绿白交错的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有的乡亲在朝白花花的水田里抛秧把,有的乡亲正弯着腰在插秧,他们的前面绿色的是插好的秧苗,后面白色的是空白水田。机耕路上,拖拉机载的是秧,小板车拉的是秧,连乡亲们肩上挑的是秧,手里提的也是秧……
于是,我请司机减慢速度,然后摇下车窗探出头来好和乡亲们打招呼。有的说:没想到这时候你小子还敢回来,胆子不小哇!也有的说:你是回来插秧的吧!我笑容满面而又口是心非地应答到:对!回来插秧!插秧!
到了家门口,还没出车门,我就看见父亲肩上挑着一对竹筐。我赶紧下车把竹筐接过来,担在自己肩上说:“爸,您干什么?”父亲说咱家东坝还有亩把口粮田,已请旋耕机旋好,肥也撒进去了,母亲昨天就把秧苗拔好,现在正准备去栽秧。
我父亲今年七十五岁高龄了。我们兄弟仨早就不让老人家种地了,我们每年给老俩口的钱足够他们开销的。可是,父亲却总是顾念着口粮田,说买的粮食没有自己种的粮食吃起来踏实!
我想责备父亲,却又开不了口,于是就说:“爸,我和您一起栽秧去。”这时母亲从屋里走出来,笑呵呵地对我说:“孩子,你这么长时间才回来一次,你就歇歇吧!”我连忙说:“妈,我就是回来栽秧的啊!”
唉!也不知怎么的,儿子竟然对亲生父母撒起慌来!母亲听了很高兴,朝我口袋里塞了几只粽子。
我上身穿着雅士服,下身搭配着苹果牌裤子,挑着秧把子走在野地里,和满田埂身著旧衣旧裤的乡亲行成强烈的对比。我真不知道自己是鹤立鸡群还是鸡立鹤群!
我把秧把扔到水田里,再和父亲一道用绳子按每趟七棵秧的距离打好秧趟子。接着,父亲便领着头趟秧插了起来。父亲不紧不慢地插着秧,两脚匀速而又稳重地向后退着。我让父亲三把秧的距离,从第二趟插起来。我左手握秧,同时左手拇指和食指不停地掭着秧,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不停地接秧插秧,左脚和右脚在相应地后退。不一会儿,我的前面便出现一片绿油油的秧苗!我越插越兴奋,很快就要追上父亲了。于是,我真想直起腰来向着乡亲们大喊:我也是条插秧的好汉!
父亲仍就不紧不慢地插着,我紧跟着父亲,又插了一会儿,可还是没撵上父亲。此时,天空中高悬的日头变得越来越毒辣,太阳的光线像万根钢针扎向人们弯着的脊背。我的汗水早已顺着额头涔涔而下,滴进鼻尖下的水田;我的小腿肚和腰间肌肉在努力地綳紧着綳紧着;浑身的汗囊全部打开了,背上的汗水如淋浴般从脊梁向两边滑落;衣裤都紧紧地贴在身上,难受极了!就连呼气与吐气也变得困难起来,胸中原来那许多豪言壮语都变得苍白无力!
父亲插完一趟秧后,转回来又开始插下一趟。这时,我发现父亲的脊背像一张地图在不断地扩大着扩大着;父亲那满头华发像一朵硕大的芦苇花冠,在烈日曝晒下白得耀眼,白得雪亮!父亲插秧的速度并不算快,但从不停息,简直像一台老机器在匀速地后退着,后退着!这样,父亲自然就有了可观的速度,而此时的我第一趟还没有完成。看着渐渐又追近我的父亲,我突然想起了那个老掉牙的寓言,尽管这样的比喻对父亲有点不恭,但我在脑际还是闪过这赛跑的镜头……
我好不容易完成了第一趟,上了田埂,再折回插下一趟。还没插几行秧,我只觉得浑身的骨头仿佛散架似的。等再插到田中间时,我弄不清自己身上到底是哪个部位痛,哪个部位痛得更厉害,就只觉得眼前这亩把水田在不停地晃动,仿佛变成十亩、百亩,无边无际……我再望望父亲,他仍然在匀速地后退着、后退着!
轰隆隆,天边忽然响起了雷声。很快,乌云遮住了太阳,要下雨了。肉体的折磨使我期盼快下雨好回家的念头。果然,几分钟后,啪啪啪,雨点打在田水里,溅起无数的水花。我可怜的心像得意的蛇一样欢乐着:这下,我找到回家的理由了。于是我高喊:“爸,下雨啦!回家吧!”
父亲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他不紧不慢地走上田埂,从草丛里变魔术似地拿出两件雨衣,说:“下雨天栽秧不误事,还更好活棵哩!”
我失望地接过雨衣,心中自我埋怨:为什么这个时候回来补办身份证呦!已经七十五岁的老爸,难道您就真得不觉得累?
终于,在雨中,父子俩插完了秧!上了田埂,我瘫坐在湿漉漉的田埂上,对父亲说:“爸,您先回吧,恐怕这会儿早就过了中饭时间了。”父亲看了看我,点点头,先走了。我望着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再看看水田里父亲插过的秧趟,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父亲的秧趟左边是一条浅沟,右边是一串脚印。父亲呀!原来您的左脚是半跪着在水田里后退的呀!
忽然,父亲的背影在我眼前变得高大起来。父亲的整个身躯折射出一股强烈的逼人的“气”!这“气”铁爪般抓攫儿子的心!这“气”是千万年来被父亲一样的人耕耘过的土地上迸发出的凝重之气!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博大强悍之气啊!
突然间,我感受到一股狂潮在我的心中激荡着。我朝着父亲的背影深深地跪了下去!我在心中默默地想:“爸爸呀,但愿儿子到七十五岁时,您的这股‘气’在儿子身上不会消失!”
附:
此文写于2006年5月,当时父母健在,而2013年5月重改此文时,父母皆已不在人间,我自觉心中又凭添几分哀愁!
愿天下父母康健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