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其它] 来安三汊河永安桥探考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5-28 12: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3-5-29 14:38 编辑

          永安桥在来安县独山乡(裴集)东四里的三岔河,是目前来安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三孔石桥。始建于明天启甲子年,即公元1624年。当时是由徽商出资援建。在清雍正甲寅年,即公元1734年修建。民国二年再次重新修缮,即明国癸丑年,也就是公元1913年。2013年5月25日,一行来安古文化的热爱者共八人对永安桥进行了探访。
          独山是在解放初期划归来安县的,原先属于江苏六合县竹镇,所以有关独山的历史,在来安县志上是找不到的。顺治《六合县志》:“(独山)在(六合)县西四十里,高六十丈,周一里,郏滂有诗。”郏滂是唐朝诗人,在光化年间(公元898年--900年)任六合县宰,在六合乃至周边许多地方都留有他的诗篇。如郏滂写滁河诗:滁水源出德固塘,支流六九合流棠;经过瓜步趋江海,唯有人心难测量。但六合县志讲的郏滂写独山的诗,暂时还没有找到。不过,在清代李儆《竹镇纪略》中,独山被列为竹墩(即竹镇)八景之一,名之为“独山帆影”,并有诗为赞:流水斜阳一叶舟,山光常映布帆秋;风波尽日催行客,谁解携樽石上游。又有诗曰:独山片石砥回澜,点点归帆夕照残。旅舶对桥倾白堕,渔灯孤寺挂青竿。楚天霜落千林廻,吴泽风多一苇寒。遥记郏滂留吟后,悬岩草色更谁看。
            独山地处吴楚交接地,也是水陆的交接地。古代交通,北以马骡,南靠船舟。在北方用马骡运来走向南方的货物,可能就要改乘舟船。而从下江要向北去的货物,则需改用马骡。这一点,止马岭这个古地名与此可互为印证了。从古诗中也还不难看出,当年独山一带商贾如云的繁华景象的。而独山下面的三汊河,就是当年正是南北交易的重要场所。至今三汊河还有许多码头埠子的痕迹隐约可见。到了明代,当地大多国民是集聚在浦泗古道居住的,这时的客流和商贸在浦泗古道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三汊河上的永安桥诞生了。永安桥的建立,更方便了南北客商的交流。
            永安桥是由徽庐商人出资建立的,据传是个猪贩子。这个猪贩子运猪去下江,急于摆渡过河,但渡船实在太慢。猪贩子不免要发几句牢骚。摆渡的倒是不敢说什么,在岸上居住的当地一个富户却看不过去了,便回了猪贩子一句:“你要是出钱,修个桥过去不就快了。”
            猪贩子也许是被激的,就说:“好啊,修桥的钱我出,你就管个小菜。”结果,那家富户到后来小菜都管不起了。可见当时所耗工时是很长的。
            还有个传说,说是当时修桥人在合龙口(安装最后一块龙口石头)的时候,要找个人“被龙口”,被“被龙口”的人,以后会有不好的命运。当天恰好有个新娘要过桥,石匠就说:“新桥造,新娘走,就拿新娘子被龙口。”新娘子听到了,拔下金簪投向河中,道:“黄金簪,买路走,要拿就拿石匠被龙口”。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是在现在还是有建房合龙门的闹喜习俗,不知与此可有关联。永安桥下,那块龙口石现在还在桥边呢。
            永安桥的桥基是使用了数百棵桐油浸透的杉木做成的。基础上面又用玄武岩的青石板和青条石,以糯米汁拌熟石灰灌浆砌成,这种建筑方法,和南京明城墙的建筑方法一致。桥为三孔,中孔最大跨度大于五米,主桥桥身约三十多米,两边延伸各与两岸街道通联。原桥通体为玄武岩,桥面用花岗岩铺面,桥栏和桥体有龙头、凤尾。当年桥下可以通过带桅杆的帆船,,一直到解放初期还可以通行。永安桥始建于明天启甲子年(公元1624年)间,后来在清代的雍正甲寅年(公元1734年)修过一次,到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又修过一次。近四百年年来,永安桥依然能够屹立在三汊河上,可见当年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有多高。只是近年来,时有大型挖机从桥上通过,使桥面破坏严重。另,解放后桥栏被毁。
             三汊河如今被淤塞得已经不能通航了,永安桥上的石板也被大型挖机走过后松动翘起,给来往行人留下安全隐患。当年繁华盛景似乎已离我们远去。桥头新建的低矮的合龙庵供奉的菩萨,不知能否保佑永安桥不倒,继续为两岸的乡民们造福。。。。。。
DSCF3607.jpg DSCF3613.jpg DSCF3605.jpg DSCF3604.jpg DSCF3602.jpg DSCF3601.jpg DSCF3622.jpg          
本帖评分记录元宝 活跃度 收起 理由
千城 + 4 + 9 学习了 很喜欢这样的帖子
月亮山 + 6 + 8 赞一个!
不雅斋先生 + 6 + 10 很给力!
总评分: 元宝 + 16  活跃度 + 27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5-28 13: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下次还往哪儿溜达。。。。。。。。{:soso_e100:}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7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3-5-28 14: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想往下看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5-28 14: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真是个探寻来安古文化的热心人!敬佩,敬仰!祈盼看到“那么”之后的内容。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5-28 14: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您好:我想借此给您提供点有关独山的听闻,仅供参考。
    听老人讲,施官东的独山在本地以前称之为“中独山”,“东独山”大概在今天江苏仪征境内,“西独山”在今天明光市境内,即来安练子山西边的“独山”(1931年前属于来安县)。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墨 发表于 2013-5-28 13:28
大师下次还往哪儿溜达。。。。。。。。

墨拓“万琅碑”......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隔壁二嫂子 发表于 2013-5-28 14:08
还想往下看

可以看了,俺打字太慢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月天 发表于 2013-5-28 14:15
大师真是个探寻来安古文化的热心人!敬佩,敬仰!祈盼看到“那么”之后的内容。

可以看了,俺打字忒慢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4: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月天 发表于 2013-5-28 14:26
大师您好:我想借此给您提供点有关独山的听闻,仅供参考。
    听老人讲,施官东的独山在本地以前称 ...

哦,头一次听讲,现在西独山还好好的,中独山被采石场挖没了,东独山没听说过呢。。。。。。谢谢!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5-28 14: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您好:有件事我想向您说,请点拨!
我对龙山东寺港东竹镇境内的止马岭有点想法。因为在来安旧县志上此处称为“芝麻岭”,而到了江苏怎么被称之为“止马岭”了?对此,我曾问过家乡的老人,他们说,该地以前泉水人也称之为“芝麻岭”,没有“止马岭”的称呼,这个名字是后来新起的。所以,我总觉得该地名似有“练子山”变“恋子山”之嫌!因此,想请您顺便时帮我搞清楚“止马岭”这个名字,是原有的还是新起的。谢谢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