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坠钓法俗称‘台钓’是近些年在我国兴起的一种钓鱼法。在传统钓法中,悬坠底钓不是真正的悬坠,实际上是坠落在水底,钩和脑线平卧在水底,鱼咬钩时先是带动铅坠,其信息由鱼线传递到浮漂上。钩、坠、脑线三者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铅坠,只有铅坠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变位,浮漂才显示一定的信号。这一传递信号的过程长,不是很灵敏,饵团重量的变化起不到明显的作用。操作时,当浮漂直立于水中时便认为是调漂成功了,就可垂钓了。悬坠钓法不是一次调漂,最少也得分两步:第一步空钩调漂,第二步是钩上挂饵后还得调漂。第一步的目的是测量水深,找到水底,第二步的目的才是使铅坠、钩悬起来,使钩饵处于鱼容易吞食的状态。
悬坠钓法的钓组组成:悬坠钓法中的铅坠是在脑线(也叫子线)与水线(也叫主线)之间。脑线有两条,一长一短,两只钩分别绑在两条脑线上。在试漂时,最下面的一只钩并未触及水底,只有在钩上挂了饵后,由于饵的重量才使最下面的一只钩接近水底,而另只钩是悬于水中的,铅坠自然也是悬着的。在这几个小鱼具中,浮漂起着主要作用。浮漂只有有一定的浮力才可以把铅坠、鱼钩悬起。浮漂浮力与下面的饵团、铅坠的重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在铅坠座上加减铅皮的方法可以影响浮漂尖在水面以上的高度,饵团的重量也会影响漂尖的高度。 悬坠钓法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呢?由于悬坠钓法是刚刚出现几年的一种新钓法,各地钓鱼人的使用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为了说明其使用步骤,钓鱼人不得不将操作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取一个名字,因此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对这些名词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但是为了说明某些技术问题,总得有个叫法吧,现在一提到某些名词,大多数人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现将悬坠钓法的操作程序介绍如下。 (一)调目 (二)调目是第一步。将浮漂拉到离铅皮坠近一些,此时浮漂加子线加钩坠的长度应小于水深,所以钩坠一入水会把浮漂拉入水中,水面以上是看不到浮漂的。逐渐减少铅皮座上的铅皮,以减轻铅坠的重量,使浮漂浮出水面。注意:铅皮一次不要剪得太多,一旦铅坠过轻时再往上加铅皮就比较麻烦了。减少铅皮至浮漂在水面以上露出你所设计的目数,或四目,或五目。此时,两只钩肯定是悬浮在水中没接触到水底,这样就算调目成功了。
(二)找钓目 (三)在钩上挂饵,因饵团的重量会使浮漂向下沉,原来水面以上的四目就变成二目,甚至连漂尖都沉人水中。这时就把浮漂从鱼线的下方往上移动,一直移到水面以上出现你设想的目数,如原来是四目,你想钓二目,就调到水面以上露出二目。调五钓三,调七钓四都是可以的,主要根据个人的习惯以及打算钓什么鱼做决定。
调了钓目以后,还应试验钓钩是否悬于水中或者仍卧在水底,为此还应做到:在较长的那根子线的钩上加一点铅皮,再投入水中,这时若浮漂又向下沉了一些,也就是调目又少了一目或半目,就说明钩是悬着的而不是卧底的,若加了铅皮后浮漂不往下沉,说明钩已触及水底,这时就应将浮漂再往下移一点。
在一处调漂完成以后还应到附近的水域再次试漂,看所调钓目有什么变化。若在多处试验无大的变化就说明调得可以了。否则还得进行校正。悬坠钓法中还有几个名词,如:归零点、调灵敏、调迟钝、钓灵敏、钓迟钝等。归零点:漂入水后,漂的顶端与水面在一个水平线上,也就是水面不露尖,这种现象就叫全浮力零点。如何找到这个点呢,靠增加或减少铅皮座铅皮的办法,使浮漂在水中达到这个状态。应注意的是,此时钩上是不挂饵的。钓灵敏与钓迟钝在浮漂上的表现正好相反。浮漂露的目数少就是钓灵敏。如8目漂尖调4目、调5目,就谈不上灵敏了。若改为钓3目、2目,钩、饵接近水底,钓组就灵敏得多了。反之,浮漂在水面以上露出的目数多,钓组反应就不灵敏,所以叫“钓迟钝”。至于钓灵敏还是钓迟钝,可根据年龄、视力情况灵活掌握,年龄大、视力差的人不妨钓迟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