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34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3-9-8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该用户从未签到
|
89,90,91这三年,我鬼使神差地,竟然迷上了发明创造。
有一年的春节前,还是春节后,我忘记了,带了十多个项目,住在我一个在华东水利电力学院(后来改为河海大学)读研的初中同学的宿舍,准备申报专利的材料。
当时穷死了,一般申报专利,都要请人代理,说实话那些法律条文,申报专利时的一些规定,真不是一下子能搞定的。可我这么穷,哪里有钱请人呢,于是住在我那同学家里,天天钻进图书室钻研那些个东西。十来天吧,搞了个大概。等搞清了,我带去的那十多个项目,也被我毙得差不多了,到最后,只余下了一个叫做盐液电热器的,觉得够格申报一个实用新型。
可是就在我研究文件的当口,想到我在做盐液电热器的实验的时候,为了试验通电液体的导电率时,我有一次用了我们种地最常用的碳氨(学名碳酸氢氨),这东西溶入水中通上电以后,氨气会随着水蒸汽的蒸发,一同挥发出来。
想起那时的条件,我为了了解水的导电率的实际数据,费了多少事。要是现在,网上一下子就找到了。
当初实验时,因为我怕出事,最开始是拖了个长长的线子,接上电流表,给我家屋后的水沟通电,然后通电的距离一半一半地减,到最后,减到了一块巴掌大的容器里。也亏得那时漏电保护器不起作用,我直接接地通电,居然不跳闸。
再说那氨气,这气体很臭,可是农作物喜欢这味道啊,于是我觉得用这方法施肥,有可能 够资格申报一个发明专利。
既然要申报,就要搞的像那么回事,于是我就从理论上说了一通,还列了一些计算公式,无非根据实施环境的空间大小,内外温差,所要的产量,所需的施肥量如此等等的变量,胡扯了一些参考值。
于是就申报了两项,一个实用新型专利,一个发明专利。
当时国家专利局成立不多长时间,连合肥都没有代办所,正好南京有一个,我就在南京找到了那单位,递交了申请,拿了受理证书。
回来坐在车上,想来想去不对头,作物吸收营养是靠根子,根子就好似它嘴,叶子是它的呼吸蒸腾器管,就如同它的鼻子,我这个发明不是在逼着作物用鼻子吃饭吗?真是够惶溏的。想到这里,连我自已都觉得好笑。
回来之后,日子照过,不过想到发明创造的难度,不由自主地打了退堂鼓。还是哪里好玩到哪玩去吧。
三四个月以后,我陆续收到了一些国家专利局的文件。实用新型还正式通过了审查,获得了正式的专利权,不过每年要向国家缴专利保护费。这东西到哪里卖去啊,我想,还要缴钱,算了吧,指望这个发财,下辈子吧。
我还真地错过了发财的机会,现在千家万户所用的蒸汽电熨斗,有两种加热方式,其中需要加盐的那一种,就和我的发明原理相同。不过人家是不是确实用的我的专利,就有点不好考证了,不过从这东西的上市时间来看,还真有点像。
过了一些时间,我又收到国家专利局的文件,说那个发明专利也通过了初步审查,要我提供,实施该专利的模式参考数据。你看,人家要我提供作物鼻子吃饭的数据了,我到哪里弄去啊?算了吧,我就没理这个碴。
刚才,在写这个之前,我将这发明专利的名称,前四个字输入百度以后,竟然第一页第一行就是我的全部申报文件的全文,连我的名字我的地址全在上面,为了避免因为这个,使我的文章涉及到的人对号入座,我只能不说这个名称了。不过,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孙悟空跑到国家专利局门口,撒了一泡尿,这么多年了,这骚味还没散的了啊?
过了几年,不知是96还是97年,我有一天看电视。。。。。
咦,这不是我的发明专利吗?你说好玩不好玩,这帮家伙,竟然连同我的盐液电热器,和那个逼着作物鼻子吃饭的发明专利一起,做出了一套成套的机器,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此后,我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生意经,农广天地之类的地方看到这东西。我保守估计,这帮家伙,最其码要亏掉大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因为从刚开始开发这一套东西,首先这一系列的塑料件的模具开下来,就不是个小数,再到其它夯不朗当的一大套东西从设计到试制,再到花钱推广,这一路的钱花下来,肯定少不了,你想在中央电视台播一下,这得花多少钱啊?!!
我说我已经够能折腾的了,这帮家伙想钱想疯了,比我能折腾的不知多了多少倍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