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47871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0-3-24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9 次 组织活动:1 次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3 19: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止 马 岭
正 德
止马岭是长山东边的一条长岭,南起龙山秦港,北止王集珠龙;岭东与江苏竹镇毗邻。据说,当年薛仁贵曾在此扎营屯兵,人们就叫这里为止马岭了。因为有军队在岭上骑马练兵,所以又叫骑马岭。而这里又是原始发兵的起点,就又有人叫做起马岭了,起马就是起兵。至于后来又有人称这里为芝麻岭,可能就是语言上的缪传了。
马神庙和石摞子---别马腿的来历
马神庙在以前的施官小学,解放后被毁。马神庙供奉的是马神,说明当年马在这周边是有很多的。而在马神庙不远的长山,当然也包括止马岭上,又到处都有些石头堆子,就是把凌乱的石块堆垒成坟丘大小的石堆,当地称石鼓堆子,或叫石摞子。
有人说石摞子是长山先民为了开荒种地而堆垒的,虽不无道理,但也不尽然,在深壑陡峭处,也有石摞子的存在,而显然那里并不能耕种。那么石摞子是为了方便放马,不使马儿别马腿,这种说法就很能站住脚了。仔细想想,中国象棋中的“别马腿”最形象和最直观的出处,就该是在长山石头上体现了。
五代十国,赵匡胤的得力战将高怀德高怀亮兄弟与皇甫晖对峙,高氏兄弟据守长山,兵士用草铺垫在石摞子上,经受住了长久梅雨的考验。而皇甫晖据滁州皇甫山,由于长期潮湿,士兵多有病发而丧失战斗力,最终失败。
西寺------关于白玉堂的大鼓书说唱到了山东
止马岭下有个东寺港,现在很有名气,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秋树呈现五彩斑斓的色彩,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游赏。而东寺的名字却首先是由西寺来的。
西寺原来叫西方寺,原是一处僧侣众多,香火一直很旺的寺庙,直到到了大明天子坐朝,不知哪里来了一伙恶人,赶走院僧,假扮僧侣,自此西方寺被他们抢占,成了贼窝。这伙人打家劫舍,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有一天,白玉超的母亲带着白玉堂的妹妹从白下(南京)去泗州老家省亲,路过西方寺,母女俩就去庙中烧香许愿。不曾想中了香案前贼人设下的翻板,落入贼窟。
白玉超在家久久不见母亲妹妹的音信,便沿浦泗古道一路寻来,打探到母亲妹妹就是在西方寺失落,就去庙中暗访。庙里恶僧武功高强,领头的飞叶如镖,还会十八步搬头法。就是说他摘片树叶就能当飞镖打出去伤人,在十八步以内就能把对手的脑袋搬家。可见武功高强。白玉堂自幼也是习文练武,武艺非凡,第一次和师妹去营救大败亏输,落荒而逃;回家后又领着师兄等江湖高手第二次营救,结果也没能救出;最后还是请了师傅和世外高人才捣毁贼窝就出亲人。关于白玉超三打西方寺的故事早就被说大鼓书的编成了大鼓书,传唱遍了淮河两岸几百年。前些年俺村里有人回山东老家,还带回了山东大鼓的唱片《白玉堂三打西方寺》呢。
西方寺被捣毁后,以前被赶走的僧人又在西方寺的东边建了个小寺庙,就是东寺。
东寺港水库是解放后建成的。在西寺遗址,曾有人挖出个大扁大的铜钟,正德曾记《西寺钟》:“有丁老者,年近八旬,言其祖父彼时于西寺旧居宅后,以二齿之抓拓垦荒地。刨一坚物,俯身擦拭,乃一金钟之鼻,光闪闪处,金钟提孔赫然在目。急忙以铁抓之齿贯穿提孔,旋至前宅取锹,欲挖金钟......待回宅后,乃寻抓于其垦荒处去有数十步开外,而金钟已不知所踪也......”。后来又有人在西寺挖出来个铜罄,正德也有《西寺罄》记:“旧修唐家坝取石,于西寺遗址挖得一古磬,后由官塘小学代以教学之钟铃,其声清悦,每回旋于山谷丛林。文革前失窃,至今杳无音讯。”
东寺---北撤的起点,曾有颗古老的银杏树
东寺的对面南山下有个老虎洼,老虎洼有块石头。石头上有个孔,上小下大,人对着小孔轻轻一吹,石头就会发出虎啸般的声响,所以人们叫他虎啸石。虎啸石旁有家张姓人家,说来也怪,只要是虎啸石一响,他就会头疼。现在张家搬到南京去了。虎啸石后来被人用大锤砸坏了,又被推到了山沟里去,但现在还有人知道它的位置所在。
虽然这里的人都还记得虎啸石,但在东寺曾经有棵古老的大白果树的事,恐怕知道的就不多了。当年新四军曾经驻扎在东寺港,因为经费紧张,就把这棵大白果树锯了做成家具和农具卖给有钱人家,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锯这棵树的时候,是用六把大锯接起来锯的,七天七夜锯通了树还不倒,是一个连的人才拉倒的,可见当时树有多大。
和这棵白果树一样为抗战献身的还有许多在东寺战斗过的英雄,而杨明盘烈士就是其中之一。杨明盘是罗炳辉的警卫员,后来被派到山头乡当指导员,住在东寺上面的半边街郑家,被叛徒告密,二鬼子晚上偷袭了杨明盘,杨明盘英勇反击,不幸牺牲,牺牲时才二十几岁。抗日战争结束后,曾立有一块石碑在饼店,1946年国军进山时给砸毁了。杨明盘烈士的家属至今也没有找到。
据说,1946年的北撤,来安大多数的革命干部都是经过东寺港北上的。
躲兵冲、卸甲洼和金家港杨百万的宝藏
在止马岭的西侧有个村庄叫东北冲,当地人只是以为这是在东寺的东北的一冲港才得的这个地名,其实这里还有其他的故事呢。
当年刘秀被追杀,逃出了扬州,一路向西,在王集遇到个耕田的老农,老农深耕一犁,刘秀口含芦柴被老农回犁掩护,得以逃过一劫,从此那个地方就叫犁沟。刘秀谢过老农后,就来到了现在的东北冲躲藏修整,后人就叫这地方为躲命冲。在古往今来的历次战役中,每有兵燹,长山周边的百姓都习惯到躲命冲躲命。而在《白玉超三打西方寺》中,则被说成是藏兵锄奸的地方,所以又叫躲兵冲。
止马岭的谢家洼并不是因为有姓谢的居住才叫谢家洼的,而是因为当年驻军兵士的军械库所在,每于战事或训练结束,将士们就会在这里解盔卸甲,所以应该叫做卸甲洼。
紧挨着卸甲洼的一个港叫金家港。在金家港里曾经住过一户大地主,人称杨百万。杨百万很富有,田产颇多,在南京还有许多商号铺面。杨百万老家在山东,平时不住在这边,但每年都会来江南收铺银和田租,有时收财宝来不及带回山东的,他就会在金家港找个地方埋起来。据说他在金家港埋了很多金银财宝。后来兵荒马乱的,杨百万又得暴病身亡,他藏得那些宝贝就再也没能带回老家去。虽然他的后人也从山东经常来找,结果都是无功而返。传说中的宝藏至今也没能找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看到一条长蛇,脖子上套着个玉镯子,这给杨百万的宝藏之谜更平添了神秘的色彩。据说,杨家后人始终没有放弃对杨百万宝藏的探寻,直至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