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山东移民文化】再见李存修老师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1 21: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见李存修老师
  
                    听别人说的
     
      何谓惊喜?百度解释,丝毫不加节制地表露欢乐,热情和惊奇。我的解释很直白,自然是又惊又喜,谓之惊喜。

     我觉得我对这个词,理解的很透彻,自己也经常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只为增强文章中,某些可以带来的出其不意的震撼效果。只是自己,真的从来没有身临其境地感受过,惊喜这个词所产生的,没办法用精确的言语,来描述的震撼效果,究竟有多强烈。

      今天,身临其境的亲身感同身受了一回,我才彻底明白,惊喜这个词的精髓。

     今天,我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会在自家门口,再次见到李存修老师。

     今天,这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是正德一手策划的。

     昨天,我家门口邻居家办事,应他家之邀,我去给帮忙。左邻右舍,互帮互助,本就是平常事,我们天长日久的处家做邻居,也都习以为常。

     在傍晚时分,我正在四桌一开的酒席旁,挎着饭篮子给人家打饭(添饭的俗语),电话响了,掏出手机一看,是正德打来的。

     酒桌旁,言高语低,此起彼伏很是嘈杂,于是,我走到偏远一点的地方去接电话。

     “喂,你打电话过来,有事?”我开门见山地问。

     正德年长我几岁而已,我们可以说是从小看着彼此长大的,虽然平时不太联络,但是,有一份熟稔,却是由来已久。

     “嗯,是有事。”

     正德那慢吞吞的话语,仿若温水烫猪,任你再性急,火候不到,也还是拔不掉毛。

     “什么事?”


     “明天到你家吃饭。”

     “呵,不会吧,你别吓我啊!”我以为,正德是在跟我开玩笑。

    “不是开玩笑,是真的。”正德的语气,听起来仿若一本正经。

      “我家没有好吃的。”我也实话实说。

      据我所知,正德平日里经常和三朋四友的下饭店,那饭店里菜肴齐全,应有尽有,真来我家,我该拿什么来招待他们?就是现去买,长山头也买不来那什么老鳖,黄鳝,牛羊肉之类的稀罕菜啊!

     “不吃好吃的,家常便饭就行。”正德说。

     嗯,若是家常便饭就行的话,我能做得出来,这般不苛刻的客人,应该很好招待。

    “但是,我不认识他们啊。”我再跟正德实话实说。

    正德的朋友圈子,有一些是我从来安论坛上知道的,我能认识的,寥寥无几,我能熟识的,也仅是正德一人而已。从小到大几乎是足不出户的我,内心深处还是很忐忑面对那些陌生面孔的。

     “嗯,有你认识的。”正德笃定地说,言之凿凿,令我听起来有些信以为真。

     “哦,行啊。要不,后天吧,明天我没空。”我还是跟正德实话实说。

     正德大概以为这是我的推脱之词,追问我:“明天你干嘛?”

   我据实以告:“明天,我还要给邻居家帮忙。”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邻居家主开口请帮忙了,自然是要一帮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因为这种事情上帮忙,是有忌讳的,如若不是家主开口请求,没有人会主动伸手帮忙的。

   “帮什么忙?”正德似乎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家门旁邻居xxx家,你知道的吧,他老婆死了,请我帮忙的,要忙到明天下午呢,真的没空。”

   正德:“那明天上午,你十分钟的空,有没有?”

   “十分钟,应该有。”

   正德得寸进尺了:“二十分钟的空,有没有?”

   “差不多”。

   “到你家坐一会呢?半个小时上。”

   “应该行吧。”我模棱两可地答道。

   没办法,谁让俺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呢,总觉得答应了人家的事,就要帮人家做到。如果正德来的时间,正在人家忙碌的点上,我想我也无可奈何;反之,若是在忙过闲暇之余,忙中偷闲的半个小时,应该也是有的。

   “喂——上饭了——上饭了,打饭的人呢?打饭的人呢?”

   我和正德还没聊出个明确结果来呢,坐席的人,仿佛刚烧开了的锅,一个冒泡,紧随其后的,就冒出无数个泡。那一迭连声的喊“上饭”,也不知是有多少人共同交织而成的交响曲。

     “饭呢?饭在哪儿呢?怎么没有饭呢?”又有无数个质问声,不约而同地响起。

     怎么没有饭?有饭!饭在哪儿呢?饭在我挎在手臂上的篮子里!打饭的人呢?打饭的人,不是正在打电话来嘛!

     那一刻,我有些无奈,感触颇深。这坐席的人,是上帝,帮忙的人,是奴隶,明明平日里,也都是一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识面孔,为什么坐在宾客的席上,就翻脸不认人了呢?

     你说,这年头又没有饿狼投胎,面前那些花花绿绿的碟子中,也都是些美味可口的菜肴,喊过一声,边吃边等就好,至于这般火上浇油,瞬间烈焰腾腾,沸腾成一片吗?

      置身在一片高分贝的噪音中,正德又在那边说了一句什么,我也没听清楚,只是对着电话仓促地说了句:“要不你晚上再打给我吧,人家喊上饭了,我要去上饭。”

     说完,匆匆按断电话,挎着饭蓝,去给人家上饭。

     按照我们这边的习俗,家中办事,是要请帮忙的,家主会将细屑琐事,安排给帮忙的人之后,就撒手不管了,若是有招待不周,宾客不会怪罪到家主身上,只会将责任,推卸到帮忙的人身上。所以,但凡应邀接受帮忙的人,一定要尽心尽力,不但是为了要顾全家主的脸面,同时也是为了维护自己不被人非议的尊严。

     那连开三乏(fa这个字,我实在不能确定,究竟用哪一个是正确的)酒席的忙忙碌碌,真的可谓是手忙脚乱。撤碟子收碗筷,外加洗洗刷刷,我们几个一同帮忙的人,穿梭往来,忙得分身乏术。等到所有酒席宣告结束,我们帮忙的人也全部洗刷完毕,收拾利落,回到家中之后,时间已是不早。冬日的这个时间,许多人应该已经钻进被窝了吧?

      看看手机,正德没再打电话过来。我翻出号码想打过去的,按到“IP拨号”了,想想时间已晚,正德或许已经休息了,我又按了返回键,没将电话拨出去。

    唉,反正明天我也没空,正德酌情安排吧!

    第二天早晨,活计倒不是太忙,我们几个帮忙的,齐心协力,一起收拾妥当之后,倒是很消闲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正德没打电话过来,我也没打电话过去询问,在我的认知里,就是正德已经知道我今天没空,他已另外做了安排。

     大约十点四十左右,我正和一个帮忙煮饭的邻居,说着煮饭的事儿呢,我的电话忽然响了,一看,竟然是正德打来的。

     我很诧异,我已经告诉过他,我今天没空招待客人,难道,他没做另外的安排?

     边向门口跑,边按下接听键,我问正德:“你在哪儿呢?”

     正德说:“在你家门口。”

     我恰好也正跑到门外。果然,正德的车子,恰好停在这家邻居的的马路对面,看那样,估计原本是打算擦过我家,不做停留的,只是后来又突然改变了主意。

     我挂断电话,边向正德跑去,边再次声明:“我今天真的没空。”

     正德估计只是用猜的,也猜出了我话里的意思,他在车内说:“过来,跟你说几句话。”

     人已近在咫尺,我当然是要过去的。等我跑到马路边上,恰好这阵来往的车辆很多,其中一辆耕田机,拉着满满一车有点“高耸入云”的玉米杆,也正准备拐弯。从我站立的角度而言,耕田机和正德车子停靠的位置,几乎是平行的,我没办法先穿过去,只得继续站在路边,匆匆向正德的车内撇了一眼,伺机过马路。

     但是,仅仅是这一眼,我却震惊的有点缓不过神儿来。怎么回事?难道是我眼花了?为什么我在那半敞半开的车窗内,貌似看到了李存修老师?

     自从九月份在罗顶采风,我错认李老师之后,心中一直觉得很愧疚。总是在不经意间思量,这个错误,我该如何弥补?刚刚那一眼,难道是我思量多了,白日做梦了?

     再想定睛细看,但是,那来去匆匆的车来车往,遮挡住了视线,即使我连眼睛都没敢眨,也愣是没有看到车内那个“犹抱琵笆半遮面”的人,究竟是不是李存修老师。

     心中不由暗恼,这阵怎么这么多车呢?你们就不能开慢点,给我匀出一个安全过马路的时间?还有那辆拉着玉米杆的耕田机,,你说你堆那么高,那么宽做什么?像座大山一般矗在马路中间,这多影响视觉效果啊?

     我本是性急如火之人,若平常无事,倒也还能按捺心性,慢慢等待。偏偏刚刚看到车内那个貌似李存修老师的人,又“隐山含水”的难以确认,一瞬间,我那叫一个心急如焚啊!

     几次欲强行穿过马路,都被耕田机上下来的女主人伸手拉住,边拉边还声色俱厉地警告我:“不能过,有车!”

   其实,大家原本也是熟人,此刻她这般热心,相识固然是一部分原因,更多原因,应该是她家耕田机在马路上,应该算是严重超高,超宽,超载,她不敢承担连带责任。

   唉!常听一叶障目之说,我现在是一车障目,我该如何?

   任我如何心急,也还是吃不了热豆腐,只剩下慢慢等待的份了。

   等就等吧,不等也别无选择啊,偏偏等在这里,我这心里,还跟十五个吊桶打水似的,那是七上八下,捣腾不停呀!

   “那是不是真的是李存修老师?不会的,没听说他要来来安啊!但是,怎么看着那么像呢?难道,这次又是我识人不清?不会的,肯定不会的,自从拿来我和李老师的合影之后,我可是摆在相框里,就放在电脑主机上了。那可是触手可及,触目可及的距离,天天看,日日看,若我还再识人不清,那就不是眼睛的问题了,而是脑子的问题了。”

   那叫一个漫长的等待啊!等得那叫一个花儿也全谢了吧?等得那叫一个火急想上房啊!就是亟不可待地想确认清楚,正德车子里坐着的那个人,究竟是不是李存修老师?

  好在,车如流水,终究还有断流的时候,瞅着那个断流的空档,我三步并做两步,用最快的速度,跑到马路对面。

  目不转睛地盯着车子,看着车门处下来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神清气爽;依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依然质朴无华,宛若邻家大爷,这不是李存修老师,会是谁?

  这一刻,我是喜出望外,激动的心情,难以言喻。三个月的时间,可谓弹指而过,我却在这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再次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李存修老师!

  惊喜啊!何谓惊喜?自然是又惊又喜,谓之惊喜!这份惊喜,与我而言,简直是前所未有。

  并不是说,再次见到李存修老师,这份惊喜,是因为他是一位光环罩顶,周身环绕着诸多荣誉和赞誉的名人,而是因为,一如初次见面般,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位亲切随和到可以闲话家常,无话不谈的邻家大爷。

  我小的时候,家中经常来山东客人,因为那浓郁的山东口音,直来直去的特亲切,我特喜欢粘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跟我家门口的左邻右舍们拉呱聊天。或许是这份由来已久的亲切,已经深入骨髓,所以,从未回过山东老家的我,只要是乡音入耳,心中就会情不自禁地,涌起一份亲近之情。
  

   如果是年龄相当的人,或许我会含蓄内敛一点,稍稍隐藏一些情绪。但是,面对比我父亲还要大上几岁的李存修老师,我忘乎所以,直率坦诚的估计正德都会觉得无地自容。

     “哎?李老师?李家大爷?真的是您?”我笑啊,傻乎乎的,那一刻的感觉,真的就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山东亲人。

     估计是我那发自肺腑的傻笑很真诚,感染的李老师也呵呵大笑,问我:“这下,没认错了吧?”

      我还傻笑着呢,那嘴,想合也合不拢,一迭连声地说:“没有——没有,这下不会认错了!”天天巴着照片当楷模学校,鼓励自己坚持再坚持,若是还认错了,那就没办法用准确的词语来形容了,怎一个“笨”字了得吧……

     我的手,和李老师的手,紧握在一起。冬日的长山头,气候相比山下的张山来安,要相对低到三至五摄氏度,但是,李老师的手,暖暖的,握着很舒服。心中不禁再次掠过在罗顶初次见面时,他说的那句暖人心窝的话:“俺老李家姑娘。”

     傻笑若是很值钱,估计我昨天得卖不少钱,。反正就是情不自禁地笑由心生,想管也管不住。

     正德似乎对他制造出来的这个震撼效果很满意,笑眯眯地站在一边欣赏,波澜不惊,淡定自若。呵呵,果然是研佛参禅的人,那份老僧入定的淡然宁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来的。

     我笑着声讨他:“你没告诉我李老师要来。”

     正德:“我昨天打电话的时候,李老师在旁边听着。”

     “我昨天正忙上饭,真的没空。”

     想着因为要给邻居家帮忙,居然无意中拒绝了李老师来家中做客的殊荣,我那叫一个失落和愧疚啊!什么叫无独有偶?什么叫得不偿失?什么叫后悔不迭?难道指的就是我现在这种心态?

      俗话说,相请不如偶遇,平时请都请不来的尊贵客人,今天就这么擦门而过,我自然是心有不甘啊。于是,我拉着李老师的手,诚心诚意地邀请他:“李老师,您明天来我家做客,好不好?我今天是真的没空,您看,我就是给那家帮忙的。”

     为了证明我说的是实话,我将帮忙的邻家指给李老师看。邻家的门口,**了很多人,放眼看去,一目了然。

     李老师笑呵呵的,却说着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明天不了,明天我已经到xx地了。”

     具体什么地方,车子疾驰而过的噪音,将它淹没,我是真没听清楚。但是,有一点,我却听得很明白,那就是,明天,李老师已经离开来安,踏上了新的旅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于一位孜孜不倦,永远将下一个即定目标,当做终点的人而言,似乎他的行程,永无止境。因为那沿途的秀美风景,是他看不够的美丽画卷,他要镌刻在心中,永远珍藏。

     心无止境,路无尽头,他的脚步,匆匆忙忙,永远不会在任何一个地方,停驻太久。来安,亦然!

     这一次见面,终究又是寥寥数语,没有相谈甚欢的机会吗?

     我不甘心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求也求不来的机会,为什么我又会在仓促间失之交臂?

     正德举起相机,说:“来,给你们照张相。”

     我说:“好,你要把照片,给我一张哦。”

     同车而来的城里种地和另外一位先生,也举起手中的相机,将我和李老师的第二次见面,永远定格在某一个瞬间。

     我亲昵地依偎着李老师,是一脸傻乎乎的笑,傻笑也就罢了,居然还傻乎乎地问:“我是不是要把围裙解掉?”

     李老师也是笑容愉悦:“不用,这样很好。”

    估计在他眼中,我戴着围裙的样子,更能彰显劳动人民本色吧。

    身边一个同车而来的大学生,是笑得满脸花开,估计是从没见过这么傻的人吧?还问我呢:“那篇丁冠李戴的文章,就是你写的?”

     我说:“嗯,是我写的。”

     呵呵,估计是怎么看,怎么都不像。

     大学生说:“嗯,写的很不错。”

    咦?真的还是假的?我可是高中只上了一个月,就因为身体关系,永远休学了,我的文章,居然也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可?

    此时,李老师转身从车上,拿出一本书递给我,说:“送给你一本书,《行走大运河》。”

    我双手接过,是惊喜交加,如获至宝。在我从百度的搜索中,看到过这部书的名字,想点开看里面的内容,却是点不开的。网购,我不会,来安书店,也没有卖的,在我引以为憾的时候,李老师却亲手送了我一本他签名盖章的书,我心中的感激,可想而知。

     “谢谢李老师!谢谢李老师!”我一迭连声地说,这份盛情,怎一个“谢”字了得?

     我问正德:“你们打算去哪里?”

  正德说:“打算去毕德明那里看看,然后再去些地方。”

  我一听,不是跑远路,有些喜出望外,转回头对李老师说:“李老师,要不这样吧,你们晚上在我家吃饭,晚上我有空,中午是真的没空。”

   邻家的帮忙,在中午席散后一切收拾妥当,就可以宣告结束了,晚上的时间,是我可以自由支配的。

   李老师笑着说:“我们听他安排。”

   他的意思是,一切听正德安排。

   不是推辞之语,听着很有希望啊。

   我看着正德,很认真地说:“我说真的,晚上在我家吃吧,就是家常便饭,没有好吃的。”

   正德说:“不要好吃的,山芋稀饭就行。”

   李老师说:“我也不吃好吃的,鸡鸭肉我都不吃。”

   我说:“我可以杀鸡给您吃,我家有养的鸡,煮汤吃。”

   李老师说:“我也不吃鸡。”

   呵呵,这么好招待的客人啊,那我家满院子青菜,可就派上用场了。

   “那就这么说了,晚上你们一起都过来。”我也对城里种地他们说。

   在我的认知里,他们是同车而来,我自然要一同都邀请的。

   哪知,城里种地却说,他们晚上有约,没空。

   我不知道,他们的晚上有约,具体都包涵了些谁?所以,我只能向正德投以询问的眼神。

   正德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我有点晕了,这晚上有约,究竟包不包括你们在内啊?

   这一刻,急性子和慢性子碰在了一起,那叫一个欲速则不达啊!我是一个言语快过思想的人,从来都是说话不经大脑;正德显然是深思熟虑的人,那半天慢吞吞来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能把我急死。

   “行不行?晚上就在这里吃?”我再问正德。

   既然李老师的行程,是他安排,晚上的约会里,包不包括他们,他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我甚至很殷切地看着李老师,期望李老师能一锤定音:“行,丫头,俺们晚上就在你家吃了。”

   但是,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异想天开呀,人家李老师是客人,客随主便,他怎么可能越俎代庖,擅做决断呢!

   正德那里,依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问城里种地,晚上的约会能不能推掉,他说已经约好了,不能失信于人。这一点,我也很赞同,为人处世,要么不说不做,要么说到做到。

   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我想我是一个很笨的人,多年相夫教子,看家守室的纯净生活,让我连一句简单的话语都揣摩不透。

   那一番盛情相约,正德始终没有很明确地告诉我“行”或“不行”,而我也始终没能弄明白,晚上的约会里,究竟包不包括他们在内?

   我想,应该是包括的吧,因为正德是他们那么好的朋友,李老师又是难得机缘凑巧,来一次来安,相请还不如偶遇呢,既然有辛遇到了,这么难得一聚的机会,他们怎么会放弃?

   因为我实在弄不清楚,他们话里的明确涵义,只得主动放弃。我总不能强人所难,让他们失信于人,是不是?

   我对李存修老师说:“李老师,要不这样吧,您下次来,一定要到我家中做客。”

   李老师说:“好,我明年还来。”

   我说:“那一言为定,您明年一定要到我家中做客,就是我家中没有好吃的。”

   李老师说:“不用吃好吃的。”

   这一点,我很相信李老师是实话实说。因为相对而言,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养生之道,老年人更适合吃粗茶淡饭,五谷杂粮。

   “那就这么说了,您看,我家就住那里,旁边有大铁门的那个。”我将我家指给李老师看。

   李老师是兴致勃勃:“就是那个小洋楼啊?还有空调,还有太阳能呢?”

   “嗯,是的,要不,现在过去看看?”我看向正德,询问他会不会打扰了他安排好的行程。

   正德这下是言简意赅,明朗清晰:“嗯,过去看看。”

   显而易见,李老师也是很高兴:“嗯,住小洋楼,很好啊!”

      我笑:“我们这边,都这样。”

      一行人,穿过马路,走到我家门口,我掏出钥匙打开门,请他们进去。进门伊始,李老师似乎对一切都很感兴趣,一迭连声地说好。

      见我屋中停着一辆三轮车,他说好。

      见我小房间里堆满了半间屋的粮食,他说好。

      他问我:“这么多粮食,怎么不卖?”

      我说:“不多,也不值钱的。”

      若是九月份的那趟,他来我家的话,他会看到比现在还多出一倍的粮食来。

      他很惊奇:“这么多,吃得了啊?吃不了的!”

   我笑:“我们饭量大。”种地的人,体力消耗大,都能吃。

   他用手摸着那些装满了稻粒的口袋,难以置信:“饭量大,也吃不了啊,这么多呢!”

   我说:“稻子就那几袋,这边都是花生。”

   他更奇怪了:“这么多花生,怎么不卖?”

      我说:“不多的,留着明年春天剥了种再种的。”

      他问我:“你种了多少地啊?”

   我说:“我家不多的,一家四口,就八分地,我是种我哥家的地。”

   他说:“好啊,很好啊!”

      他口中,“好”字不断,似乎,我家住着小洋楼,家里还堆着很多粮食,这种生活水平,在他看来,还是比较满意的一种生活状态。

      他这一生,应该是见识过世间百态,经历过千奇百怪的人,那足迹踏过的每一寸热土上,演绎的都是不尽相同的风土人情,生活生态。他见多识广,早已是见怪不怪,但是,像我们这个号称“小山东”的长山移民聚居地,可能更接近他记忆中故乡的风情风貌吧。

      这一刻的他,更不像是一位大名鼎鼎,响誉中外的国际名人了,倒更像那邻家大爷,在秋收之后来我家串门玩,很平淡无奇地在和我闲话家常。问我今年收成如何?什么什么粮食,各收了多少?若是卖的话,能值多少钱?

     其实,我家这点粮食,跟真正种地的人家相比,可谓是冰山一角,不值一提。但是,跟能写出点文章,又能种出这么多粮食的人家相比,可能我就是凤毛麟角,比较另类的一个了。毕竟,中国会种地的农村妇女比比皆是,会种着地写着文章的农村妇女,却是寥寥无几。写得好与坏姑且不论,最起码用成千上万的字组成一部作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就能办到的,而我,有辛是其中一个。也正是因为这份努力和幸运,让我与他们有了相识的机会。与我而已,能认识他们,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荣;与他们而言,可能也是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奇吧?若不是真正面对面相识,谁会相信一个平庸平凡到从不会引人注目的农村妇女,会写出一百多万字的小说呢?

      这事若不是我自己所为,估计我自己听了,都会觉得荒诞无稽,难以置信。

      但是,偏偏我就是做到了。偏偏在此时此刻,我还在我家中,和声誉卓著,誉满全球的李存修老师,不是在谈他的旅行,也不是在谈我的文学,而是在谈种地和收成。

     那一刻,与我而言,情感上的沟通,亲密无间。

     看过粮食,我请李老师再去看看我家小院。

     说实话,我家小院,是一处足以让我引以为傲的地方,因为从建房伊始,我就倾尽心力,将它拾掇的很令我满意。

     不说那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的香樟,黄杨,广玉兰;也不说那已经秀出花蕾,只待明年春暖花开,就可以含苞待放的紫玉兰和白玉兰;只说我那满院子杂乱无章,凭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谁有本事谁长得旺的果树,就足以令我骄傲自豪。

     樱桃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杏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桃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石榴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板栗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核桃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木瓜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葡萄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白果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枣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甜柿子树,水柿子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枇杷树你家有吗?好,有,不稀罕!

      蜜桔树你家有吗?好,有,也不稀罕!

     问题是,这些果树,你家都有吗?你都不稀罕吗?估计你要瞠目结舌,答不上来了吧?哈——哈——哈——哈,现在你就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得瑟吧,因为我可以得意洋洋地告诉你,这些,我都不稀罕,因为我家小院中都有。

      这般如数家珍地炫耀,是因为我想说,无论是春花还是秋果,一年四季,我家小院可谓是精彩纷呈,纷至沓来。

      花开花落,零落成泥,文人墨客说的太多,我不想再说。我只想说,如果你想来我家做客,时间可以看下表,酌情安排。

      樱桃——枇杷——杏子——桃子——核桃——板栗——葡萄——枣子——石榴——甜柿子——水柿子——蜜桔。这是果实成熟的先后顺序,基本无误,具体几月份,视天气情况而定。

     只可惜,现在是冬季,李老师来的不是时候,我那满院子果树,都已经枝桠萧条,落叶满地。唯一尚能引人注目的,只有那两颗绿意盎然,淡黄色花蕾上,绽放着数朵小白花的枇杷树了。

    可能是一种口语习惯吧,似乎,从来到我家中,李老师就说了无数声的好。就连我那满院子生机盎然的青菜和香葱,也获得了李老师极大的好评。可能是一个常年在外行走的人,很少停留在家中,欣赏那种属于家的平淡和宁静吧?这种在我们普通人眼中,普通到平淡无奇的生活,在他眼中,都成了一道很奢侈的风景。

     看完小院,我再请李老师上楼,去看看我楼上的家。虽然我楼上的家凌乱不堪,我也还是很想让李老师知道,我生活中的全貌。我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喜欢上了一项与众不同的爱好,写作。因为这项特殊的爱好,才让我有了与他相识相遇的机缘。

     正德问我:“去你楼上书房看看?”

     我笑:“我家哪有书房。”

  书房,是真的没有,有几本世界名著,自从嫁人为妻,为人母亲之后,也早在柜子中锁了好多年。当年孩子小,怕被孩子撕坏了,现在孩子长大了,为了勤俭持家,我已经学会看免费的电子书了。书房,与我而言,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到了楼上,我将电脑主机上摆放的合影,递给李老师看。我想告诉他,在我心目中,他是我的镜子,是我学习的楷模,当他在古稀之年,还在徒步行走大运河的时候,这种精神,也在每时每刻地激励着我,坚持自己喜欢的,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第二次见面,依旧是来去匆匆,短暂的相聚,也就是一二十分钟。看着李老师坐上车要离开,我心中的愧疚,无法言喻,那感觉,就像是不远千里奔波而来的亲人,因为我的怠慢,不得不离开……

      李老师,真的很抱歉,等明年您再来长山的时候,我一定家常便饭,盛情相待……

     李老师,此文先发您邮箱,请您先睹为快。

     李老师,此文您看过后,咱不当致歉信,咱当邀请函,成不?数以万字的邀请函,字里行间,皆是我的诚意,诚心诚意地邀请您,明年您再来来安时,一定要来俺这农家小院做客……
            

                   听别人说的
            201312171008




                          后记

      下午两点钟左右,给邻居家帮玩忙的时候,想想仍是心有不甘,再打正德电话,想再确定一下,正德他们晚上,是不是不用去赴约?如果不用去赴约的话,请正德带李老师再来我家。

     电话,打了一遍又一遍,始终响到自动挂断,无人接听。我跟另外一位邻家朋友笑言:“正德大概中午喝多了,醉得不省人事了,连电话响都听不到了。”

      约在两点四十左右,我又拨打正德的电话,希望此时的正德,能醒酒了,接听我电话。情况一如从前,响到电话自动挂断,无人接听。

      思量一番,还是发个短信吧,他看到短信,自然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之所以打你电话,是因为我帮完忙了,想再确定一下,你晚上是想喝酒?还是想喝山芋饭?喝山芋饭,来我这里;喝酒,该去哪去哪哈……哈。”

      为了做到有备无患,免得临时弄个手忙脚乱,短信发出去之后,我削了几个山芋,烧了满满一电饭锅山芋玉米面子饭。我的想法很简单,你们能来,咱们大家一起喝;你们去喝酒,那我就自家喝,反正怎么着,都不会浪费的。

      短信发出去之后,正德还是声讯皆无。

      没消息就没消息吧,估计十有八九是去喝酒去了,我不再奢望奇迹出现。

      结果到了五点十一分的时候,手机传来短信提醒。我急忙摸出手机,点开短信息,这一看,是惊疑不定。

     李凡:你是谁?”

     难道,我的短信息,发错主了?没发到正德手机上,而是发到了李凡的手机上?

     想想,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事实吧,要不然,那个叫李凡的,怎么会发来这样一句问询的短信息?

     赶紧调看通讯记录,还好,在已拨电话的显示栏里,的的确确显示,我曾经是真的拨打了正德的手机,而不是如发短信一般,拨错到了别人的手机上。

     再看看握在手中的手机,我是不由自主地唉声叹气。你说,这部功能健全的手机,装在我口袋中两年是不是太暴殄天物了?除了平日里接电话打电话,其它的,我是一窍不通啊!发个短信都能发错对象,简直是太对不起手机了哦!

    惭愧的无地自容……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不是我太笨,而是我没兴趣玩手机。

    还有啊,那一电饭锅山芋粥,我带着小儿喝到了第三天。在第三天中午吃饭,我又将一碗山芋粥,推到小儿面前时,小儿撇着嘴,一脸的可怜兮兮,委屈兮兮。

     “妈妈,我想吃鸡蛋炒干饭!”

      哦,想吃鸡蛋炒干饭啊?吃就吃呗,我转身去拿鸡蛋,就当山芋粥旁,又多加了一道餐呗
      
                   完!




        新年的第一天,奉上此文,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本帖评分记录元宝 活跃度 收起 理由
月亮山 + 6 + 10 赞一个!
正德 + 6 + 10 赞一个!
总评分: 元宝 + 12  活跃度 + 20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1 21: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4-1-2 10:15 编辑

ok...........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22: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照片删掉,别乱发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4-1-2 06: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不知不觉中把这段很长的文字品完了,感觉很好!
有个建议:下次再发文章,涉及到长山地名的时候,就用“长山”,不要加“头”,从正式上说,地图上找不到长山头这个地名,再则美丽的二十里长山是由无数个山峦沟壑组成的,而非一个山头。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7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22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1-2 08: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德那慢吞吞的话语,仿若温水烫猪,任你再性急,火候不到,也还是拔不掉毛。{:soso_e113:}{:soso_e113:}{:soso_e113:}{:soso_e17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2 08: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新年快乐,佳作连篇!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2 10: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里种地 发表于 2014-1-2 08:09
正德那慢吞吞的话语,仿若温水烫猪,任你再性急,火候不到,也还是拔不掉毛。{: ...

..............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81 天

连续签到: 17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2 10: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地阅读了全文。对李大师的崇敬跃然纸上,虽然是平铺直叙,也感人至深。{:soso_e181:}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4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1-2 19: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女性的细腻全都写进了文中!在平铺直叙中蕴藏着作者的文采!赞一个!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4-1-3 10: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再上长山(头)(----月亮山不让说“头”),我不是听别人说的,是听正德说的。明年,李老师再上长山(头),你把短信错发到不雅斋先生的手机上,OK?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