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乎小草 周元桂 我喜欢早春的小草,稚嫩、活泼,生长速度快。当迎春花刚绽放时,你走在路边、地头,会间忽看到生机抢眼又弱不胜支的草芽儿,不时地招逗你的春兴。放眼向郊野走去,草色遥看近却无。然而,很快小草就会勃勃然驰骋纵横地爬山过壑,穿墟走巷,溜河岸、游田畴、越篱巴、走墙头,淡淡封旷野、浅绿染心头。春嫩、草嫩,让人由然默默爱怜! 我总觉得小草和孩子非常相似。试想,孩子们不也是喜欢一片、一处、一丛地玩耍,追逐打闹,村边、场圃、野地,无所不到吗!小草的花小巧灵珑,颜色淡雅,香气清芬,不像木本类花朵那么艳丽招眼。这就像尚不知虚荣和高贵为何物的孩子,单纯、天真、稚嫩,没有一丝一毫做作。小草陶醉在暖日、春风里恬然自得的神态,同样和孩子在父母、长辈欣赏、怜爱的目光里,无忧无虑地纵情玩乐,也非常相似。当树木在骄阳下焉然着叶片时,而小草即便在烈日直射下,也保持向上伸展姿态而活力沛沛。即便遭践踩,也不误其生长。孩子遭遇跌打损伤后,容易恢复,即便生大毛病,稍有好转便若无其事的玩乐起来。二者的茁茁生命力,又何其相似。 有趣的是,小草和孩子之间似乎有着两相天真的感情。稍微加留意便不难看到,有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喜欢抚弄小草玩,甚至喃喃地与小草对话。这一童趣盎然的情景,往往被大人们忽视,或认为微不足道。然而这种意境却是自然界,最纯真、可爱的画面。小草是家园的气象,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没有了小草,将是一个荒漠的世界。然而大自然这一重要的角色,却被人类贱视成不值一提、不值一惜、任意践踏的小生命体。且古今皆然。“草芥”、“草民”、“草菅人民”等词汇,都乃以草为低贱、卑微的含义来表情达意的。郭沫若曾有形容大树之高大雄放的诗句:“君临乎小草!”窃以为在某些方面,大人们面对孩子亦是“君临乎小草”的心态和姿态。此说很容易被人反其说而谬之,认为凡父母都对孩子百般呵护,视若掌珠,这与小草之被贱视乃天壤之异。殊不知,此只是父母对孩子的血缘式人伦之爱珍,而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和愿望、欲念之表白,则往往被父母、大人们所忽视。总认为孩子幼稚无知,没开窍,不懂事,一切得听大人的话。且要绝对服从,不服从就是错了。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在孩子心目中,父母乃威严屹立一巨人,时时要向上仰脸而察颜观色,总觉得“巨人”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儿童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对孩子(幼童)说话,应该蹲下来讲。这样,不仅降低了身份,而且有亲切感,从而有利于与孩子探微式交流。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们,在有儿童节目时,都蹲着逗问孩子。观众不仅看到了童态表演,还享受了童趣之乐,孩子更是乐其乐也!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年轻父母们,很少降躯压态地对待孩子。从这一角度讲,孩子们也只有小草的待遇。父母如此对孩子,俨然是“君临乎小草”也!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邮编:239200 电话:13093321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