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周元桂专栏] 关于昔来安县城的民谚刍议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2-8 10: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昔来安县城的民谚刍议
                                                                -------周元桂

    众所周知,关于来城的昔日状况,曾朗朗上口地流行一则民谚:“来安县,破猪圈。老爷打板子,四门都听见。”此谚语用夸张的逻辑语句,极言来安县旧城既小又简陋。顺口溜式之贬喻,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似乎这就是古来安人自嘲的无奈感慨语。而且时至今日,此民谚仍会被人门当作“反面教材”,用来映衬来城大发展而出现的新貌新气象。其实,我们若联系昔日的大环境和时代的局限性,就会意识到此民谚的“玩笑”开得过份了,不切合旧来城的客观状况。这可从《来安县志》的相关记载中找到否定之证据。
    首先,古来城并非很小。明嘉靖三十五年秋“知县魏大用始造砖城”的规模便已非常可观,有六个城门:“东曰宾旸、西曰庆成,南曰迎薰,北曰拱极,小南曰崇文,小西曰耀武,每门都有(城)楼”。清道光年间,知县符鸿整修小南门,并改名曰“兴文”,还在旁边另建了“文星阁”以匹配之。通常县级城墙仅设四个城门(作为明帝都的南京,城墙建成时也只有十三个城门),吾邑古城竞设有六个门,且各有城楼。城墙之规模是由城域大小所决定的。可见,明朝的来安城已堪称雄伟壮观。至清朝中后期,来安城仍然壮丽大观。雄雄然何“小”之有?
    再看清末时的城内建筑物,寺庙类:祀祠十一座,庙七座,寺一,观一,庵二,大规模祠堂一座。文化教育:有一处颇具规模的儒学(学校)、四个构建规范的书院。慈善机构有:养济院、同仁堂、体仁局、广济局。还专设有兵防驻地和铺司(驿站)。街道:有南北纵贯,东西横垂二主街,小街和里巷相宜辐布。主街的规格市韵,与大、中城市保留至今的古街(如芜湖的长街、黄山市的老街、南京的石鼓路等)相差无几。沿街房舍都乃青砖黛瓦、错落有致。店铺、坊肆有模有样,并有大小商号九家。据健在的九五老人忆说,清末之前来城北大街(尤其是安乐桥一带)最为繁华。来安的富商巨贾均云集于此,如“冯泰兴”、“欧阳义源”等大商号。时有“北大街走一走,赛如下浦口”之说。城内还有名宅七处,名园六处……林林总总,备备赫赫,各自展姿显功能,光礼而荣城。其时的来安城,可谓小天地,大乾坤也!楚楚然何“陋”之有?
    即便彼时的来城某些方面有所颓陋萧疏,也瑕不掩瑜。何况当时邻县(州)之城,也都难免存在时代赋予的萧颓之陋。如滁城乃州治所在地,有报道说,旧时滁城竟然曾有野兽出没,甚至闯入民宅:清朝时曾有老虎跳入居民宅院内;还曾有虎与熊夜间同入一民宅,且彼此恶斗而双毙的报道。另有回忆文章说,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常有狼出没于滁城。可见,旧时的滁州城也有荒寂之简陋处。不知滁州人对旧滁城可有“破猪圈”之喻?但不久前,笔者确曾看过一篇天长人的报载文章,在说到天长城旧貌换新颜时,就赫赫然写道:“天长县,破猪圈。老爷打板子,四门都听见。”这与吾县的民谚完全一样。这表明此谚语非吾邑“土特产”,很可能是从外地“批发”来的,故而此谚与昔日来城实况不相应合。
    关于这一谚语的出处,另有一说。笔者小时候曾听族伯父讲,此民谚是由古时来安发生过的一次恶性奇案而产生的。案件发生在清咸丰年间:我县南境圩区有一徐姓殷实人家,雇有一长工,此人精明而美仪容,与主人之妻勾搭成奸。奸情败露后,二人合谋杀害了男主人。来安知县火速拘二凶至县衙力审,判定长工(仆)犯弑主罪、奸淫犯上罪,罪不容诛;徐妻犯下贱不贞罪、合谋弑夫罪,罪当一死。知县认为该案情辱礼、丧德、失洁、妄逆犯上,非常典型,很有警醒作用。故审断维时较长,以特意大造声势,警防民间效尤。故而,该案的处断结果震震然声传邑内外。之后民间便如是表述此案:“来安县,仆主贱(下贱),老爷(知县)打板子(指断案),四门都听见(指知县断案时震怒声很大)。”这段话流传久了,被后人谐音别义了。将“仆主贱”说成“破猪圈”。因为二者的三个字读音都很近,来安人土语很容易将彼此通俗形象地误读转换。以至谬谚不当。这一传说,逻辑俨然,谐音巧合,转换自然,应该说可信度很高。至此,我们可以如此形容新旧来安城:“旧来城乃小家碧玉之态,新来城显雍容华贵之容”。燕瘦环肥,因时代不同而各有特色也!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邮编:239200            
电话:13093321368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8 11: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文采太厉害 了{:soso_e142:}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64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163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2-8 14: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历史知识就是不一样!{:soso_e17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2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2-8 14: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两遍 受益匪浅。

”这与吾县的民谚完全一样。这表明此谚语非吾邑“土特产”,很可能是从外地“批发”来的,故而此谚与昔日来城实况不相应合。
“来安县,仆主贱(下贱),老爷(知县)打板子(指断案),四门都听见(指知县断案时震怒声很大)。”这段话流传久了,被后人谐音别义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6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2-23 15: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采,渊博的知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2-23 22: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老师好学识,佩服!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2-24 11:25:34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了一些见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24 11: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九十年代,又有新谚云:来安县,大改变,秃子头上拉电线~{:soso_e113:}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2-24 17: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2-24 1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长见识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