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93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4-2-5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2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虬枝铁干健如刚,劫火屡经志未丧,身披十万黄金扇,欲叫乾坤共炎凉。”这是一位朋友游览来安县杨郢乡宝山银杏后写下的诗句。每当驻足于此树之下,笔者总会感慨万千,一方面,感叹古树命运的坎坷;另一方面,也不禁为其顽强的生命力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说起宝山古银杏树,很多来安本地人并不陌生,它生长于来安县杨郢乡宝山村上庵岭的山地上,是一株多代同堂的古银杏树(雌株),古树树高近40米,胸围640厘米,胸径2.04米,冠幅27*28米,投影占地面积约1亩多。在古树基部,萌生出8株不同年代的小银杏树,小树干胸围最粗的为180厘米,如同一母生8子,欢聚一堂,和谐共处,形成了老、壮、中、青、幼“五代同堂”的奇观。据专家考证,此树树龄约有1700余年,是来安县树木中的老寿星,也是皖东地区现存树龄最长的银杏活体,因此,被中国银杏学会誉为“皖东银杏王”。
宝山银杏历史悠久,它见证着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也见证着岁月流逝和时代的发展;在这里,曾经留下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美丽的民间传说。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帝位之前三打清流关时路过杨郢宝山,曾拴马于此树下;此外,宋代巾帼英雄穆桂英曾经率兵驻扎在石固山下,经常拉练到宝山,并在古树下习武,休息。边关告急,她奉命率师出征,启程前,还曾在此树下举行誓师大会,在当时传为佳话。这些传说既表现了人们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宝山银杏的崇敬之情。
方寸间,历数世上桑田沧海,时空里,细问人间暑往寒来,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千余载的风雨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千余载的岁月也是一棵古树的艰辛历程。宝山银杏历经坎坷,多次遭遇劫难,却又多次劫后重生。据称,宝山当地原有两株古银杏树,一雄一雌,相对而立,1958年大炼钢铁时,雄树被砍伐,如今只幸存这株雌银杏树。千余年来,古树曾多次遭遇雷击,导致主干被烧成一个大洞,大小可容纳三个成人。1978年和2014年,古树又先后历经两次大火,可谓是历经坎坷,屡遭劫难。可即便如此,这株古树依然坚强的存活了下来,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此银杏树依旧雄伟挺拔,生机勃勃,年产白果150多公斤,为当地百姓造福,被当地百姓奉为“神明”,来往拜祭者络绎不绝。
如今,宝山银杏已经成为杨郢当地的一道著名景点,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保护好千年古树,近年来,来安县与杨郢乡高度重视,在开发古树旅游资源的同时不断加大古树保护力度,由于生长在山石间,肥料及养分不足,同时因以往缺乏专业护理,导致古树根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主根裸露,使人触目惊心,2010年秋,来安县林业局派专员前往宝山,对古树壅根培土,建防洪护坡平台,同时,杨郢乡也确定专人对古树进行护理,使得古树生长得到极大改善。
长期以来,古树周围未曾建设防护设施,一些外地游客在游玩之余,也在古树上留下了“***到此一游”等字样,给古树的生长带来极大的干扰与破坏,尤其是2014年2月4日傍晚的一场大火,险些使得千年古树毁于一旦。事后,杨郢乡政府痛定思痛,先后投资数万元,填充树洞,加固石台,并在古树周边修建铁质栅栏,设立宣传警示牌,从根本上加强了对古树的保护。
不论是古树周边的群众,还是外地游玩的游客,在古树前烧香祭拜,成为他们表达对古树崇敬之情的一项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例如,一些不文明游客在树干树枝上刻下“到此一游”等字样,损害了古树的生长;烧香祭拜留下的香灰草纸,也增加了防火的安全隐患;2014年2月4日的那场大火,就是因为香灰飘入树洞引燃枯死部分所导致的。为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除设立保护设施之外,杨郢乡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先后举办了“保护古树”“印象杨郢”“户外穿越”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宣传古树保护,其次,购买香炉专供游客祭拜烧香,并设立专人,劝阻祭拜中的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祭拜方式,营造“文明游览,文明祭拜”的氛围。
乡政府还先后投入资金和人力,在古树周边设置仿自然的树桩式垃圾桶,并定期组织环卫工人和志愿者,赴古树周边开展清扫活动;同时,在古树周边栽种紫竹、圆柏、红叶石楠等树木千余株,极大地改善了古树周边的环境,使得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2014年2月4日的一场大火,唤起了全县上下保护古树的强烈意识,上至书记县长,下至周边群众,大到专家学者,小到游客孩童,都参与到古树保护的行动中来,县委书记金维加,副县长杨茜、张爱华等县领导先后深入古树周边了解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并作出重要批示;中国银杏学会、来安县老科协的专家学者们,也先后深入古树周边指导保护工作,此外,E滁州、滁州车友会、来安论坛、“自游自在青山基金”等民间团体,也先后组织或参与古树保护工作,加上杨郢乡干部群众,形成了全民参与保护古树的可喜局面,共同谱写出一曲保护千年古树的壮美诗篇。
千年古树,浴火重生。时至今日,当笔者再次畅游于古树之下,抬望眼,只见一派生机盎然之景。不禁感叹古树生命力之顽强,更赞美自然界之鬼斧神工。为了使青山常在,为了让碧水长存,我们需上下携手,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了使天天天蓝,为了让古树长青,我们要共同努力,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我们应该坚信,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千年古树一定能够焕发新的光彩,万古长青!
|
|